第十二章 身世昭彰(一)(1 / 2)

(一)

喬峰與阿朱騎乘快馬沿著官道向北行了兩日便已到得雁門關後方城市代州,爲了盡量減少麻煩,兼之喬峰‘去’心似箭,兩人少有住店歇息,一路上風塵仆仆。

阿朱雖然嬌柔,但陪著心愛的人兒縱然遠走天涯海角亦不會感到疲憊。路途中到沒見她有什麽困倦。一是愛情的力量,另外則是喬峰想到她一個芊芊女子跟著自己南來北往,東奔西走的口上雖不表露,身子怎生也挨不了,便教她一些吐納氣息的口訣。這丫頭心思敏捷,隻要喬峰說個大概,她便已能將之把握得八九不離十。速度令喬峰這個武學‘大師’咋舌。

雁門關乃是長城上一道關隘,位於雁門山上,東為王屋山,後爲佛家名山五台。三山並立,格外壯觀,巍峨雄奇。

雁門山東西走勢,橫臥數百裏,溝穀眾多,崎嶇坎坷,怪石嶙峋,群峰臉麵挺拔,直插雲霄。

雁門關巧設隘口,倚著險要地勢,扼守要道,兩側山脈高崖自然屏障,隻此一道,別無他路,除非是跋山涉嶺,逾渡整座高達幾百丈山脈,不過卻是困難異常,更不必說是千軍萬馬。所以雁門關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戰國末期,雁門關已成為天下一座著名的軍事要塞。戰國末期的《呂氏春秋·有形》篇載:“天下九塞,勾注其一。”九塞指“河北的井陘、令疵、居庸,河南的大汾、澠陀、荊阮、方城、淆阪和山西的勾注”。‘勾注’即‘雁門’。在這一時期,雁門關上發生了幾起重大曆史事件,對中國曆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一是周穆王西巡;二是趙襄子滅代;三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

秦漢時期,世紀冰期到來,北方大寒,胡漢匈奴盡皆南侵,大肆興兵,越關南渡搶奪掠殺。朝廷為了抵禦,秦修築長城,漢修繕雁門、靈武、偏合等重要山脈關隘,方將匈奴諸族鐵騎阻擋於長城北腳。對中原和平功不可沒。

魏晉南北朝時,北魏空前絕後一代聖君拓跋珪趁後燕之主慕容垂身死,諸子爭權,內亂不止,率領四十萬北魏精銳雄師橫渡雁門關,閃擊後燕,予以致命一擊,從而奠定了北魏在北方第一強勢爭權地位。後拓跋珪遷都大同,雁門山為其南麵首要屏障關隘,直接關係北魏存亡心髒,地位之重要性毋庸置疑。

唐亡,雁門關以北始終掌握在北方民族政權之手,成為南北政權對峙的分界。宋遼更是因此關打破雁門關幾十年再無狼煙局麵上打了一場惡戰。

雁門關本身乃是鎮守邊隘缺口,除了均被駐紮建造外,並沒有普通民眾可以住宿之地。一則是為了避開他國奸細化身為民,刺探雁門關防。再則是為了能夠肅軍整守。當然地理上的不便是其基礎性條件。

南麵約四十裏處便是雁門關最近城市代州,作為第一戰略輔備,其地位可想而知。正因如此朝廷專門設立官職管理雁門之地,一切軍民情事可不經由級級呈報通達便可裁決。守門之將隱約間有獨掌一方大權之勢。如此利弊各在。利於守關之將可以臨危靈活變化,不受繁冗請示約束。弊在容易得意忘形,傲然不遜。

喬峰和阿朱趕路將近兩日,莫說是喬峰這個身強體壯如牛的漢子都感覺腳酸背疼,就更不用講阿朱那麼一個纖弱的女子。

納稅進得代州,喬峰便找了家不大不小的食店略為吃了些飯食,投進家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