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舟車洛陽(1 / 2)

第七章舟車洛陽

《史記·大宛列傳》:西漢建元三年張春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隨後,“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澆地……”可知西漢中期,中原地區的農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釀酒,並將歐亞種葡萄引進中原了。他們在引進葡萄的同時,還招來了釀酒藝人,自西漢始,中國有了西方製法的葡萄酒人。

三國時期的魏文帝曹丕說過:“且說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辭,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曲糜,善醉而易醒……”,這已對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認識得非常清楚了。隻是葡萄酒僅限於在貴族中飲用,平民百姓是絕無此口福的。

唐朝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命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高昌曆來盛產葡萄,在南北朝時,就向梁朝進貢葡萄。

“及破高昌收馬乳蒲桃,實於苑中種之,並得其酒法,帝自損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既頒賜群臣,京師始識其味”。即唐朝破了高昌國後,收集到馬乳葡萄放到院中,並且得到了釀酒的技術,唐太宗把技術資料作了修改後釀出了芳香酷烈的葡萄酒,和大臣們共同品嚐。這是史書第一次明確記載內地用西域傳來的方法釀造葡萄酒的檔案,長安城東至曲江一帶,俱有胡姬侍酒之肆,出售西域特產葡萄酒。

傳說一代名臣太宗視為明君一鏡剛直鄭言的諫臣魏征便是釀造葡萄酒的大師。後來五代十國烽煙四起,這酒藝在西北廣泛傳播,尤其在高昌回紇和西夏寧夏平原技藝超然於眾,美名遠播,揚名天下,一段時間內還成為西夏進貢給大宋皇帝的上等貢品直到兩國終止朝貢關係。

送走李靜然段譽攜美上路按照和古傅兩人的約定在王朝‘神都’洛陽彙合。或許是李靜然剛剛離去幾女心情低落默默無言。一向活躍健談的襄兒也變得沉寂寡語。段譽收韁勒馬眉頭一皺苦著臉高高歎了聲。

呂家姐妹忙也停下來,襄兒關切地道:“公子歎什麼氣,以後我們可以去找靜然姐姐的嘛!再說不是有王姑娘陪著你嘛。”話中還隱隱攜著些醋意。

王語嫣向來知書識禮未出家門,曼陀山莊在太湖島上哪裏會有馬來騎,自是不會騎馬便和段譽共乘一騎,背上感受著段譽胸懷暖人體溫時不時傳來他男子漢的氣息不由得心如鹿撞,芳心惴惴羞怯。聽見襄兒如此調笑玉頰生暈嬈首低垂。

倩兒忘了段譽一眼見他一個勁打量襄兒便明白何事了,失笑道:“妹妹,你誤會哩,公子是在歎你呢!”

襄兒秀目瞪圓不明所以的道:“我有什麼問題嗎?”說完自己上下打量並沒有什麼不妥。幾人忍不住被她動作逗得樂了。

段譽笑道:“倩兒真厲害,竟然連這個都能猜出來,堪稱女諸葛了。好襄兒不要看了我是在歎我的好襄兒是不是被別人掉包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