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熱愛田園1(1 / 1)

何寶貴跟著媽媽和姐姐下地的第一天,是在麥地裏鋤草----把那些夾雜在麥苗裏的雜草除掉。

初春的田園,金黃色的油菜花已經開始綻放,花苞們鼓足了幹勁,使勁膨脹,時時刻刻做著競相開放的美夢;蔥蔥蘢蘢的麥地裏,麥苗正是生長最快的時節,拔節的聲音幾乎能讓人聽得見---它們都在爭分奪秒地生長。

整個田園裏都是清香芬芳之氣;目之所及,不是綠油油的墨綠色,就是黃燦燦的金黃色。

每一天,這些莊稼都不是你前一天看到的樣子了,你會發現所有的莊稼經過一夜都比昨天更加的粗枝大葉了。這時候,你就會驚歎大自然的神奇---除了造物主,誰有能力讓這些芸芸眾生齊齊的蓬勃生長呢!

何寶貴從小跟著媽媽在田間地頭長大,對於田園和莊稼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當她清醒地認識到自己這一輩子就要與這些莊稼打一輩子交道的時候,她覺得其實沒有什麼不好。

她喜歡這些似乎有靈性的作物,即使沒必要下地勞作,她也要每天看看它們才開心---她要看看它們又長成什麼樣子了。

鋤完麥草,就開始整理棉壟了---在麥子的兩邊留出種棉花的地方,麥子收割後,棉株正好長大,這樣就最有效地利用了耕地。因為江漢平原人多地少。

把棉花位的土壤經過深耕,施入碳、磷、鉀肥做底肥,讓土壤即疏鬆又富有營養,每一廂田的溝都要即保墒又排水,這就要求整廂的人技術熟練:隨手就用鋤頭勾出深淺一致,、溝底平順、廂邊斜度適宜且整齊一致的棉花位廂子。

一天勞作下來,何寶貴的雙手臂酸痛得抬不起來,可是媽媽和姐姐告訴她,隻有堅持三天,這種酸痛才會自然消失。

後來的經驗告訴何寶貴:每一種不同的勞作,用力部位不同,所以,感到勞累的部位也不同,通常,它們最少需要三天來適應。

看到自己勞作過的地,整齊地變了樣子,然後,在上麵播種,再然後種子神奇地鑽出土壤,長成黃芽,又變成綠苗,又由二葉變成三葉、四葉。。。。;這種勞動的快樂讓何寶貴覺得種地當農民並沒有大家認為的那麼難於接受。

何家的棉苗本來出的不錯,這一天,周翠雲因為有別的事情,就派何蝦貴、何寶貴去給棉苗施肥。不想棉苗因為太嫩,竟然被化肥“醃死”了大半。

何賢木這時已經開始在附近收破爛,平時是不到田裏勞作的,隻是有空就上地裏“視察”。

見自家前些天還好好的棉花苗現在隻剩下一小部分了,而大部分已經死於施肥不當,何賢木急了,除了罵兩個女兒“一個個像蠢豬”外,還揚言要“索性拿犁把它全耕了”。

何蝦貴、何寶貴自知理虧,也不敢跟他申辯。趕緊又拿剩下的棉種補種。---春遲一日,夏遲一時,雖然知道這些後種的棉花趕不上第一次播種成活的棉花,但是,總好過空著地不種。

為了補回這種損失,當麥子收割以後,周翠雲帶著何蝦貴、何寶貴在棉田中間,也就是麥子曾經占著的地方進行了套種--在中間種上了紅薯和芝麻。

何寶貴參加了江老師家的麥收,這是她第一次去江老師家裏。江老師家有年邁的父母,師母能幹賢惠,對何寶貴很熱情。江老師的大兒子有8歲了,二兒子6歲,小女兒隻有四歲。

村上的男孩們除了耕地和很忙的時候,都是不怎麼下地勞動的。他們要等到結婚了有老婆管著才會真正開始當農民。

何傳貴跟別的男孩一樣,是不怎麼下地幹活的,可是,他為自己找了一件事情幹:他開始扳磚---就是把土和成泥,然後,用磚模子扣出磚坯。再經過在窯裏燒煉,就成了建房子的青磚。

他計劃用兩年的時間,自造改建房子的青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