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一批閱讀本文的讀者告訴著者,夢裏的故事零碎無章。著者隻好告訴他們,也許是著者本人的筆拙詞窮。文章裏頭對人物的肖像描寫,神態、表情,場景特色,語言對白都少得可憐……我們不要忘記了,這是《輪廓篇》,描寫的一個故事輪廓。將文章的敘述變成繪畫創作的一種過程,先是勾勒一些最基本的線條,然後……最終歸結於一張圖畫上。
不是每個讀者都習慣對自己的夢進行解析。
在此,替讀者理清《輪廓篇》故事的大概內容:小從男在一片荒蕪之地,打印了一座夢幻小城,名叫啞泉彩。多年來啞泉彩處在歲月靜好狀態,有一天它的寧靜被打破了。女巫無意中搗毀了啞泉彩居民既往的社會秩序和生活節拍。小從男要修理女巫,她成功逃離卻離奇而死。大家認為女巫死有餘辜。刑偵人員也不想理會這種毒舌的死由,偵查草草了事,更隨意地將偵破任務丟到了協警隊伍裏的混混蝦仔手裏。漸漸地蝦仔發現了真相本是一個是未遂陰謀,卻陰差陽錯地讓陽謀達成,自己則是引發係列事件的罪魁禍首。很快蝦仔成為黑白兩道捕捉對象,他逃到釘螺小屋避難,得到了一個貪財成性的女人照顧。倆人的結合各取所需但又各懷鬼胎,但環境逼使倆人改過自新,攜手與小從男重建在地震中毀掉的啞泉彩。啞泉彩無意中被建造成了一座迷宮。迷宮裏最重要的謎,達·芬奇的畫作《蒙娜麗莎》,引發無數人著迷的蒙娜麗莎微笑之謎,被揭開神秘的麵紗。蝦仔則在迷宮裏迷失了,在啞泉彩迷宮裏繞圈圈……
細心的讀者能發現,《輪廓篇》裏的故事,可分為兩部分,啞泉彩的拆毀和興建兩個故事。這兩故事本應該同時進行著,卻分拆兩部分,最後又蛇頭咬蛇尾地咬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圈。
我們需要換位思考,結合達·芬奇所處的時代,綜合達芬奇的習慣,性格,性情、偏好等等進行心理分析,重新推導達芬奇的動機,盡可能地接近達·芬奇的想法,解開蒙娜麗莎神秘微笑的謎團。
夢之解析:
一、故事的轉折,以同性之愛帶來災難作為分界線。
二、我們探討了許多無意識,達·芬奇繪畫《蒙娜麗莎》,這是達·芬奇蓄意帶來“神秘性”的結果,而非無心插柳之作。
三、通過闡述故事的“扭曲的自圓其說”,我們能認識到宗教產生根源於社會科學知識的人類局限,體會到神話的產生,不是種偶然情況。對於宗教,又或者威權的否定態度,達·芬奇是保守溫和的漸進派。
四、我們探討了許多“虛無”這個抽象的東西,它是“實體存在”的一個補充係統。將表象完形,達到整體的理解,這是心理的一種本能。當我們看著《蒙娜麗莎》時,思緒的發散飄逸的內容,遠遠超出了這幅畫本身給我們傳遞的信息量。這種效果正是達·芬奇懸疑“神秘性”的目的。這種完形心理,也是著者對《蒙娜麗莎》展開分析的起始因素。在追問達·芬奇在《蒙娜麗莎》的動機是什麼時,發現《蒙娜麗莎》之所以如此高譽,更像是神話再造過程——一種集體無意識影響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