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山壁光溜溜地既無樹木,又無凸出石塊,他便即行險,身貼山壁,徑自向下滑溜,一溜十餘丈,越滑越快,但隻須稍有可資借力之處,便施展神功,或以掌拍,或以足踏,延緩下溜之勢。如此一番施為,竟然讓他成功貼在石壁之上,絲毫無傷。
範遙按著石壁處一塊凸起的大石,瞧到沈七化著一顆流星也似的從身邊滑落,心中反倒升起一陣失落:沈七曾救過自己一命,雖然他不是因自己而喪命,畢竟這輩子沒法還他,看來自己注定一輩子要欠沈七一條性命。
何太衝見範遙成功自救,他既無範遙剛猛無鑄的掌力,一身內力又耗盡,但玩的卻更絕:他被懸崖外的冷風一吹,頓時將滿腔的柔情吹散,心道:在這生死關頭,我抱了一人,下墜之力必然更甚,到時候死狀慘不可言,不如將玉棋拋去,或許尚有一二生機。說到做到,他運足眼力,瞧見懸崖之下剛巧生著一株鬆樹,不及思索便將玉棋拋下,一腳踏在她身軀之上,將剩餘不多的真氣全都施展在腳下,跟著一步踏出,正好抓住那鬆樹的樹幹。心中猶自一陣驚慌:幸好我抱了玉棋一起落下,不然可就變成了肉餅了。雖然有些可惜這樣一個成熟的婦人就此喪身,但比起自己的性命來說,還是很值得的。饒是如此,何太衝還是微微歎息了一番。
可憐沈七既無範遙般的掌力、又沒有像何太衝般的懷中抱人,隻得奮然將體內所剩不多的真氣流動,運勁向上縱躍,想要將下墮之勢稍為減緩,著地時便不致跌得粉身碎骨。可是人在半空,虛虛晃晃,實是身不由己,全無半分著力處,但覺耳旁風聲不絕,頃刻之間,雙眼刺痛,不禁流出眼淚來。
他乃是死過一次之人,因此更知道生命的可貴,即使他在人前裝著滿不在乎的樣子,其他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好好的活下去。微一歎息,既知必死無疑,腦中便胡思亂想起來,最後想到俞蓮舟身上來:若是我和師父易地而處,憑借‘聽風心法’第六層‘淩雲飛渡’的境界,必能化解乘風而歸,區區懸崖又算了什麼?
其實他也不過是無法可想,隻得以此聊以自慰。當真是換著是俞蓮舟再在此,便是十二層的聽風心法隻怕也自無用,還是落得個一命嗚呼的‘境界’。
他既想到聽風心法,總是存有僥幸的心理,心中便默默運氣心法口訣來。隻是俞蓮舟隻傳了他聽風心法的前兩層,雖然精妙,卻還不足以保住他的性命。其實所謂輕身功夫,就像魚兒在水中的暢遊,隻不過將水換作了充塞大地間的氣和風,最關鍵處首先是如何輕身及在空中換氣,聽風心法乃是俞蓮舟一身修為的集大成,更講究在空中滑行的軌跡。可惜沈七後來下武當,在問凡莊呆了五年,缺少名師指點,便是前兩層的聽風心法也給他練得亂七八糟,在這緊要關頭,他人品爆發,竟然記起不少俞蓮舟曾提到過的方法。
聽風心法的第一步就是將體內的真氣互換,當真氣由清變濁的時候什麼輕生功夫都不管用,而聽風心法的方法卻很特別。一身真氣可化成狂風般的猛烈,又可化著春風般的輕柔,更能將人體內的真氣轉化成向上或向下的軌跡,使修煉之人可以在空中任意轉換方向,較之梯雲縱卻又高出一籌來。隻是這法子不管如何的神妙,如何的不遵循現代物理法則,都沒有能讓人從懸崖上跳下去還能活下的神奇,故此沈七雖然百般賣弄,仍是不可歇止的向下掉去,絲毫沒有減少下墜之勢。
就在沈七打算停止掙紮之時,腳下似乎踩中一物,跟著聽見一聲淒厲的慘叫,臉頰上似乎被什麼熱乎乎的東西擊中。他一怔之下,下墜之勢竟然又或緩解。這一下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沈七又是驚喜又是訝然,他愕然向下瞧去,隻見到雲霧之下深不可測的高度,還有就是黑壓壓的小黑點。
沈七一陣炫目之後,就如經曆了一個遙遠的夢境。
忽然間,他明白聽風心法的精要所在:隻有先斷絕後天呼吸,才能發動體內的真氣呼吸,也就是道家所說的先天呼吸。隻有這樣的真氣才最能隨心所欲,不受外力影響。
他想起自己的‘臨塵訣’來,猛提一口真氣,雙掌下按,運起臨塵訣心法,頓時全身真氣有若蟻行,往來不窮。生出一股往上反衝的力道,竟大幅削減了下跌的速度,還朝上升起半尺,翻了一個筋鬥,一腳踏在其中的一個小黑點之上,飄然若劍仙臨凡。
沈七也成了武當山三代弟子中第一個修成先天呼吸之人,也是自宋遠橋、俞蓮舟之後形成自己修煉法訣之人。盡管臨塵訣還有許多缺陷,尚不如一門真正心法那般的博大精深,但一直在成長,最終會破繭化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