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救自己之人乃是武當第二大俠俞蓮舟之後,沈七的第一反應便是拜師:既然來了恐怕這輩子是回不去了,還不如就頂沈七的名字活下去,說不定真的可以練出一身絕世武功,到時候想搶什麼就搶什麼,哈哈….不過這些念頭可不能讓師父知道。
盡管俞蓮舟還沒有打算收徒,可是如此‘佳弟子’在眼前,當下一拍即合,這樣沈七便成了俞蓮舟的首徒,也不知道羨煞了多少旁人。如果他知道自己收下的徒弟實際年齡比自己可小不了十來歲會作何想?
沈七麵上露出一絲微笑:撥雲見日,撥開雲霧見月明,恨福來遲,抱守通明夜聽風。前世也許我很平凡,今世我一定要活得瀟瀟灑灑,也不枉我一番兩世為人。
俞蓮舟心頭往事漸漸流過,閉目半晌,覺得在這片刻之間自己的‘聽風心法’竟然大大提升,隱然有突破瓶頸之態,就連‘武當九陽功’也隱隱有所進步。
聽風心法乃是俞蓮舟在山頂練功之時聽到山風凜冽、激蕩飛揚,時如萬馬奔騰,時若處子幽怨。雖然無影無形,猛烈時飛沙走石,扶搖直上九重天,輕吟時蝶飛草長,沐春萬山千嶺。化有形之手點綴山澗溪水,青山翠綠。頓時若有所悟,苦思良久終不得脫。
張三豐見徒兒在山頂日淋陽光,夜沐晨露,數月下來竟是消瘦大半,連那雙炯炯有神的雙眼也漸漸黯淡下去。整日不是坐立不安,便是沉吟不語,或是一坐數天,如此這般長達半年之久。心中不忍,卻深知此時若自己上前指點一二或可解其心中之惑,但成就必然大大消減。要知悟道一是須得親身而為,借他人之手終是虛妄,到頭來鏡花水月,化成一江流水。自己當年悟道渴飲山泉,饑食山果,其中飲水冷暖,艱辛之處實非他人所能體會,唯有自知。如今俞蓮舟能有此機緣張三豐心中雖然替他高興,卻也知道一旦桎梏難脫,靈性難開,隻怕修為一輩子都將停滯不前,終身再無寸進。嚴重者甚至走火入魔,全身經脈爆裂傷及性命。
那段日子是武當最為沉寂的日子,不但張三豐每天去山頂看俞蓮舟,其餘六俠也每天上山為其送飯,隻是不敢打擾。終於有一天,晨光萬道,將武當山頂染成金黃燦爛,須爾光芒四射,春風婉轉悠揚,天地間都沾染著生命的氣息。俞蓮舟已經不食不眠數日,已然到了精力損耗的極限,如果再不能得悟大道,張三豐便要上前指點一二,即使不是他自己所悟,卻也強如淪為廢人。
見到這般氣息之後,俞蓮舟竟然漸漸有所領悟,心中隨著風吹而心動,隨著風舞而欣喜,漸漸沉浸在風liu花語之中。卻不想到了午時竟是狂風大作,刹那間吹散了天空的流雲,連陽光都被狂舞在空中的飛絮而湮沒,武當山頂更是風卷樓殘,俞蓮舟本來身體就已虛弱,被山風一激,變得搖搖欲墜。
侯在山腰的張鬆溪見狀連忙告之張三豐,卻不想張三豐沉吟半晌哈哈大笑道:“大道成矣!蓮舟有了此番機緣必能脫去桎梏,散了心中疑惑,從此天高任鳥飛,自由自在。”
果不其然,就在張鬆溪聽的迷迷糊糊,尚不明白之際。卻見俞蓮舟如同乘風而至,這手梯雲縱在他腳下使來如同謫仙臨凡,飄渺出塵,盡得武當風liu。行雲流水般的到了張三豐跟前拜倒在地,嘶啞著聲音說道:“徒兒不肖,這些日子惹師父您擔心了。”說罷輕輕磕了三個頭。
張三豐含笑將其扶起,一拍俞蓮舟肩頭道:“癡兒,難道你還不明白麼?山風凜冽,也盡得澎湃之勢,雖猛烈異常,卻不得長久,唯有春風化雨,滋潤天地萬物才是王道。”
俞蓮舟渾身一震,心頭如同風吹雲散,再沒有半點塵埃,歡喜道:“多謝師父成全,徒兒此番能有此機緣,這生也不枉了。”如此俞蓮舟窮八月之功,終於悟出這‘聽風心法’。修為更是一日千裏,堪堪數年之內突破‘龍虎之境’,隻比大師兄宋遠橋晚了三年到達此境。真氣一分為二,陰陽互生,出招之間任意婉轉自然,沒了斧鑿的痕跡。一雙精光閃爍的雙眼也變成了現在般的瑩玉漆亮,離返璞歸真也隻有數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