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三(1 / 3)

釣魚台砸鋼珠兒的隊伍一行六十名青年男女,在大隊長王秀雲的帶領下當晚就出發了。釣魚台離公社所在地大泉莊十來裏,第二天淩晨再出發也來得及,問題是下雨,路不遠,但河多,須過七次。若是山洪一暴發,河水一暴漲,讓它一隔住,那就三天兩天的過不去。一過不去就會耽誤軸承化,進而就會影響五天之內跑步進入。加之劉乃厚、劉玉華、王德寶他們極力掇弄王秀雲,說她“水平是有,就是有時辦事太粘乎”,又是“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誤了事兒誰也負不起責”什麼的,王秀雲當機立斷,就連夜冒雨出發了。支書劉曰慶囑咐她:“路上小心點兒,別出了事兒。”

王秀雲說:“人多,不咋的。”

劉乃厚也要去,王秀雲沒答應。劉乃厚就問她:“沒分組啊?”

“分了。”

“都是誰負責?”

“小隊長們負責,還有劉玉華。”

劉乃厚就有點小遺憾,說是:“操,讓他挖著了,我要是……”

六十名青年男女,戴著鬥笠,穿著蓑衣,提著馬燈,一路說說笑笑,浩浩蕩蕩,向公社進發。

王德寶說:“還有點軍事化的性質哩!”

劉玉華說:“主要是有點工業化的特點,講究個組織紀律性。哎,別忘了,一九五八年八月十六日夜,去公社砸鋼珠兒,你與我同行。”

“對,同行對!”

“以後有人問起,你可得給我作證!”

“操,你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我給你作證就是,就怕到時候記不住!”

“你隻要抓住今天的特點就記住了。”

“今天有什麼特點?”

“起碼三條:一是下雨,二是夜行軍,三是去公社砸鋼珠兒,於共產主義前夕,咹?”

“還怪複雜哩!”

“對同誌負責嘛,還能怕複雜?”

“越複雜我就越記不住,上回去東裏店趕年集,秀雲大姐讓我捎蠟燭,捎回蠟燭給劉乃厚,再讓劉乃厚送給烈軍屬,結果我就忘了。”

劉玉華說:“你完了,你這人不中交,大智若聾!”

一直跟在旁邊兒的小調(讀tiāo)妮兒就說:“我替你記,到時候我給你作證,三條兒不是?”

王德寶說:“對,小調妮兒作證對!”

小調妮兒是玉皇大帝七個閨女中的老三,身材很瘦小,模樣很秀氣,有點文化似的。她父母希望從她開始在品種上調一下,來它幾個男孩兒,結果沒調了,接連又來了四位千金。因此上,她在家不怎麼受重視,好象沒調了與她有關係。她吃了飯就不怎麼在家,經常結伴兒到王秀雲家或劉玉華家去串門兒。劉玉華沒出事兒的時候她對他有點小崇拜,劉玉華將手電筒的小燈泡卸下來安到桌子上,把電池放到枕頭底下,再拿銅絲兒那麼一連,讓它亮它就亮,不讓它亮它就不亮。他管那個小燈泡兒叫共產主義生活的一部分,管在燈泡底下修鎖配鑰匙叫辦公:“隻有在電燈底下才能辦公,沒有電燈怎麼能辦公?共產主義生活的一部分就這麼提前過上了。”

劉玉華出了事兒之後,小調妮兒還不自覺,照常到他那個有燈泡兒的屋裏玩兒。劉玉華不理她,獨自在燈下記日記,寫當天幹了什麼時間地點人證物證旁證。小調妮兒沒話說就坐在旁邊兒哧啦哧啦地納鞋底。她納得很地道,每納一下都要拿針錐在頭皮上擦一下。劉玉華正寫著日記偶而一回頭,看見她在那裏擦頭皮即不悅,說:“像什麼話?”

她嚇了一跳:“怎麼了?”

“跟兩口子過日子似的。”

“兩口子就兩口子!”

“嘿,你胸懷還怪寬、寬廣哩,把我整得那樣兒,還讓我站好保持立正姿勢什麼的,你倒不計前嫌和好如初啊?你拉倒吧,誰跟你兩口子!”

“讓你站好保持立正姿勢是我的事嗎?人家不是給你送過飯嗎?我爹不是給你賠禮道歉了嗎?”

“你算了,看著象有點文化,其實沒啥×水平,又沒人作證,讓人看見怎麼說?沒事兒也成了有事兒!”

小調妮兒就說是:“借你點燈光用用,這麼厲害幹嘛呀?整天跟做了虧心事似的,找這個作證,找那個作證,以後你再出事兒,能作證也不給你作證!”

劉玉華嘟囔道:“你不懂!”

小調妮兒就說:“我是不懂,誰讓咱沒文化哩!”說著,眼圈兒還紅了。

劉玉華就覺得她並不象他想象得那麼小,而且還注意替玉皇大帝做消除隔閡團結同誌的工作,過去有點小瞧了她:“你多大了?”

“十六。”

“嗯,不小了,好好鍛、鍛煉身體,咹?長得高一點兒,胖一點,跟王秀雲似的!”

小調妮兒氣鼓鼓地就走了:“你找王秀雲去吧,王秀雲羅羅兒你這個×養的呀!”

劉玉華一下愣住了,回頭即在日記中寫道:小調妮兒思想有點小複雜,說王秀雲對咱不羅羅兒,這點自知之明咱還有,咱也沒讓她羅羅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