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符宗(1 / 3)

時值春分,萬物新生,山中溪水潺潺,樹木一片蔥鬱,百花點綴其間,於細雨朦朧中看去,正是一幅空靈雋秀的美景。待夜雨初歇,一隻靈雀抖落清晨的露珠,發出一聲清鳴,昂首展翅離巢,向那旭日初升之處飛去。

它時而飛越高山,時而飛進雲端,盡、情揮翅,好不自在。忽然,一隻利爪蒼鷹從它身後浮雲中咻地鑽出,抬起雙爪猛地向它抓去。靈雀避之不及,不幸被利爪勾中左翅。眼見性命不保,靈雀急中生智,伸嘴啄向蒼鷹左眼,待蒼鷹伸爪抵擋,靈雀趁機掙脫利爪,往遠處倉皇逃去。

蒼鷹豈肯罷休,一路緊追不舍。若論飛行,靈雀自不懼蒼鷹,奈何受傷,速度不及往常,隻能眼睜睜看著蒼鷹越逼越近。不消一會,蒼鷹追上靈雀,雙爪一抓一絞,瞬間斷了靈雀性命,正欲折回巢中,不料身形一滯,卻是撞上了無形壁障。

但見浮雲動蕩,一道清光湧來,蒼鷹瞬間灰飛煙滅,唯剩一根羽毛,飄然落下。

浮雲分開,從中顯露出一塊百丈孤石,上書“修真皆仙,忘道即魔”八字。孤石所立之處,是一塊千頃浮石,其上建有數座道觀,皆宏偉不凡。浮石四周,垂下五道巨型鎖鏈,末端各連有一座奇峰,其上雲霧繚繞,仙氣淩然,皆是靈氣豐蘊之所。

此處仙境,便是那道門巨擘九霄劍派之所在了。此時距離開山鼻祖曠豐真人登仙已有三千多年,這其間,風雲變幻,塵世數度妖魔亂世,天下道門幾經浮沉多有興衰,唯有這九霄劍派,倚仗曠豐所留仙法,幾度力挽狂瀾,是以睥睨天下,屹立至今。

九霄劍派得以延續輝煌,除了曠豐仙法霸道絕倫外,又與曆任掌門的卓爾不群道法超然不無幹係。九霄劍派掌門之位傳了已有三十七代,雖說四海覓仙蹤者始終不曾出世,但是曆代掌門靈台皆在三瀑幻陽之列,無不通曉三宗道法,一身修為通天徹地,即便是放眼當時天下,也都是數一數二的的人物。

不知是氣數已盡,還是後繼乏人,二百多年來,整個九霄劍派居然沒有出現一位靈台三瀑幻陽之人。無奈之下,第三十七代掌門風歸雲仙逝之際,隻得將掌門傳給了一位靈台雙雲壁之人。

此人道號忘虛,歲一百十七,靈台為雙雲壁,九重逍遙經第七重天修為,修氣、卦二宗道法,並於靈台之中相繼練成混沌天水、八卦宗意。作為九霄劍派開派以來,靈台資質最差的掌門人,他的壓力可想而知,什麼重振聲威,發揚光大,於他而言,都太過遙遠了,竭盡全力使九霄劍派不在手中沒落,才是他畢生目標。

此時旭日初升,他著一身青色道袍,負手在後,站在孤石下方,仰望曠豐所留八字,良久不動,似是限入了沉思之中。

半空中,掠來一道紫影,飄落於地,倏爾紫光渙散,從中顯露出一名灰衣老道。這老道在忘虛身後站定,伸手拂了拂道袍,咳了一聲,道:“師兄,我回來了。”

聞言,忘虛轉過身來,目光中充斥著不解與自憫,望了他半晌,忽爾搖頭苦笑一聲,道:“忘軒師弟,你說這修仙一途,除去五法歸仙,世上是否真的別無途徑了……”

忘軒怔了怔,笑道:“也不盡然,凡人修真已逾萬載,創下玄妙道法何止千萬,我們又不能一一見全,其中以之修煉成仙者,怕也是有的。”說到這裏,他喟然一歎,又道:“不過,你我身在九霄之中,自小學了這九重逍遙經,想來便隻有五法歸仙這一途了。”

這番道理忘虛自然懂得,隻是傷感難抑才有此一問,他抬頭望天,喃喃問道:“你說,這人的靈台真的會有四海覓仙蹤麼?這身外靈台修煉之術真的存在麼?”

忘軒皺眉想了想,方道:“掌門師兄,你我腳下這飛仙之石,也不是凡塵所有,若不是師祖逆天而為,九霄又豈能延得萬載福澤?照我說,你我二人,再聯合五宗之力,真要破去這禁製,也未嚐不能。到時,我們將它拿出來看看不就明白了。”

“就算讓你我看到了身外靈台之術又能如何,不過多了一項仙技而已,以你我靈台資質,於五法歸仙一途,仍是相去甚遠了。”忘虛歎了口氣道。

“師兄此言差矣,俗話說一人智短,眾人智長,我們共同參悟,集思廣益下,說不定另有仙緣呢?”頓了頓,他又接著說道:“照我說,這天底下根本沒有什麼四海覓仙蹤,這境天仙劍放在這裏少說也數千年了,若是有的話,早被人取去了。與其暴殄天物,何妨試上一試。”

忘虛目光清明,緩緩而道:“師弟,這境天仙劍乃曠豐師祖的身外靈台,劍中封印著九陰濁龍,曠豐師祖登天成仙之時,以此幻化出五曜玄陰濁龍仙陣,如強行破去,這陣便不複存在了。你可知道,若無此陣,上一次魔道便要攻上九霄了。”

忘軒不以為然,悠然道:“等我們學了這身外靈台之術,九霄實力何止倍增,區區魔道,又有何懼?到時師兄你頒下仙諭,我領了天下道門,一舉踏平魔都,成就千古之名,豈不快哉。”

聽到這裏,忘虛不禁有些心動,師弟所言並非全無道理,個人得道成仙畢竟事小,光耀九霄才是頭等大事,然而不經意抬頭一看,那“修真皆仙,忘道皆魔”八字,在他眼中卻是霍然震動,清光陣陣,直入魂魄,他整個人如遭雷殛,止不住連連後退。

“師兄,你怎麼了?”忘軒大驚,連忙上前一步將他扶住。

忘虛看著忘軒,揮手示意無礙,不一會,腦中逐漸清明,心中已有定奪,喘了口氣,勸道:“師弟,此事以後休要再提。”

忘軒有些不解,回頭看了百丈孤石一眼,不見有何異樣,便淡淡“哦”了聲。師兄弟二人於此事上各有看法,心中所想又似各有保留,一時無話,皆沉默了下來。

半晌,或覺氣氛略顯尷尬,忘虛待精神稍好,便打破沉默,問道:“我讓你辦的事如何了。”

忘軒正了正神色,抬起頭來,道:“回稟師兄,依窺天鏡所指,我一路尋到烏城,於子時正時,將靈識覆蓋百裏之地,遍尋數遭,唯見山中獵戶之妻誕下一名女嬰,我向他們說明緣由,留下白銀千兩,便把她帶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