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阿爾卑斯山脈——大自然的宮殿(1 / 1)

地理名片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位於歐洲南部。呈一弧形,東西延伸,長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山勢雄偉,風景幽美,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於此。

阿爾卑斯山的美是毋需以言辭來杜撰的,因為這是來自造物之手的傑作,它在人類牙牙學語之先就已經如此這般地存在了。歐洲整個的締造秩序是這樣的:上帝造了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造出歐洲河流和氣候,河流和氣候造出歐洲人,歐洲人造出它的城邦,城邦締結有組織的文明,這些有組織的文明經以戰爭與和平的方式串聯後奠定整個歐羅巴的精神風貌,從斯堪的納維亞到亞平寧,莫不如此。在拿破侖不可一世的時候,他曾說過自己比阿爾卑斯山還高的大話,然而這最終成了他對自己多舛命運的諷刺,阿爾卑斯卻聳峙依然。

在阿爾卑斯山,你永遠也分不清一件事情,即究竟是該先讓你的眼睛覽勝,還是先讓你的鼻子呼吸。因為去了阿爾卑斯的人們迫不及待地要去欣賞她的美,以至於你會認為這才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為此可以不吃不喝不呼吸。

冰川地形是阿爾卑斯的一大勝景,冰川對歐洲的建設意義是有曆史可循的。整個的歐洲從地質模坯脫胎之後,冰川為之進行了第一手的整形工作,塑出河道,塑出山穀,塑出湖沼。在冬天裏的阿爾卑斯山,人們可以不費力氣地舉頭看見山巔上的積雪,在蔥翠的針葉林的掩映下,經來自南半球天空的陽光照射,顯出熠熠的光彩。這裏是滑雪愛好者們最中意的寒假旅遊勝地,對他們而言,阿爾卑斯的冬天就是他們最歡樂不過的季節。從高度陡峭的山坡上一溜而下,帶著從耳邊尖嘯而過的風聲,就仿佛在那樣一刹那間,我們明白世界上最積極的生存狀態並非是保守生命,而是放飛生命。

人間四月,春天臨到阿爾卑斯雪線以下的山地,為眾草木披帶上新生的芽胚和嬌豔的花冠,這樣的景致是為思念中的情人寫詩而生的。比如對著一柄小小的勿忘我花,我們可以歌頌那些平凡之人的普通又感人的戀愛故事,它們漫山遍野對著空曠的天穹無保留地開放,仿佛愛在這裏很剩餘,幾乎要流淌出來;又或者我們對著一株驕傲的鬆樹,它的枝頭抽出新嫩纖弱的葉子並已經結了花球,這讓我們想起自己每每以為已經老去的青春在甚至都不會渴望愛情的時候,卻再次變得敏感溫熱。阿爾卑斯的牧者戴著隨意編製的花環,為人間牧放和平與寫意的羊群和鴿子,而一串美妙的歌聲就是對這個世界最大的祝福。

來到阿爾卑斯消夏的人是幸福的。這並非是一種貌似幸福的幸福,而就是幸福本身,無法以一個人擁有的金錢數量籠統而定。當來自大西洋的風吹在山脈的北麵,來自地中海的風吹在山的南麵,阿爾卑斯無疑正處在它一年最好的時光裏麵。終歲忙碌之人的托詞很多,卻難得有人找個借口讓自己停下來,來這一時節裏風景和氣候俱是迎人的阿爾卑斯山。對著山坡上淺淺的陽光,你會發現自己腳下的大千世界不過是一場迷夢,縱你有幾多成就,可在夜幕降臨之後又有哪盞華燈為你點亮,又有誰人在長夜未央時為你守候?

美可以被以人性的方式感覺到,這是阿爾卑斯山的風景透露給每一個來這裏的人的信息。拜倫在其早年遊曆歐洲的時候,對著阿爾卑斯山曾經慨歎這裏是“大自然的殿堂”;瓦格納在阿當小鎮采集創作靈感時也無不感言,稱這座歐洲的母親山脈做“阿爾卑斯狂想曲”。這裏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無不帶著可以入詩入畫的靈性,以至於你的靈感被忽東忽西地帶去這裏或那裏,隻好把阿爾卑斯的美化成吉光片羽的印象。

絕美推薦

德國“阿爾卑斯之路”:所謂“阿爾卑斯之路”是指德國曆史上形成的旅遊觀光的一條黃金路線。這裏有博登湖,有林德霍夫城堡,有宗教劇的發源地上阿默高,有德國最高峰楚格峰,有德國最高的湖泊瓦爾興湖,有古老的聖奎林修道院等。

在我下次登臨時候,阿爾卑斯山。請褫奪我的呼吸,賜我另外一雙可以窺得你人間妙境之一二的慧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