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耕作模式(2 / 3)

但是今年,等到陳明則將調查的結果呈上時,柳無塵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塊荒地的產量,竟還會有這麼誇張地增長。

三百零五斤,在這個每畝產值最多也人有不到兩百斤的時代裏,那是一個什麼概念,便是柳無塵少有從事耕作,卻也是能夠想象出這個數字會給朝庭,會給大唐所有的農戶帶來什麼的衝擊和震驚。

一畝增產百斤,十畝就是千斤,百畝就是萬斤,若是把大唐境內所有可以耕作的土地都算上,那又會是怎麼樣一個數字?

“無塵大哥,這麼大的事情,你怎麼也沒跟我打聲招呼?”看柳無塵說得這般認真,一旁坐著的柳二條多少也意示到了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

畢竟也是農戶出身,雖然不是甚為精通農務,但是對這地裏糧食的產量,柳二條的心裏卻是還有一個譜量。若是府裏糧食的畝產普遍都能達到三百斤的話,若是上報給了朝庭,那……

“二少爺當也是想到了這件事情若是公布出去所會造成的影響,”欠身向柳二條行了一禮,扭頭看了他們家大少爺一眼之後,柳無塵輕聲開言說道:“老爺大少爺不在,府裏的局勢又不分明,再加上二少爺又進階官身,行事多有不便,是以,這件事情無塵便讓下人們給瞞了下來。”

“大哥呢,那時候大哥不是已經回來了嗎?”收粟的時候,時近六月,那時候大哥大嫂已經在長安城裏站住了跟腳,不可能不會知道。想到此處,柳二條不由扭頭向他們家老大看來,輕聲問道:“大哥,這件事情,你是不是早就已經知道了?”

“嗯,確是聽無塵提過那麼一句,不過當時倒也沒太過在意,今天無塵若是不提起這茬兒,我都快要忘了,”柳一條渾不在意地輕點了點頭,道:“不就是三百斤的產量麼,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相比於後世那些動輒就能產上五百到一千斤的產量,這三百斤,才不過是解放前的水平而已,根本就入不了柳一條的法眼。

“呃?”

柳一條的一句話,直噎得老柳還有柳二條他們一陣地無語,三百斤,那可是整整三百斤,還不值得大驚小怪,那到底要產上多少才能讓他驚上一回?

“現在,也就是那荒地剛養上不久,墒氣肥力還略顯不足,”直接把幾個人驚訝的樣子慮掉,柳一條小飲了一口茶水,自說自話地接著向他們刺激,道:“不然,若是依著咱們府裏現在的耕作模式,再過上個兩三年,把田裏的土壤都養成了老土肥地,別說是三百斤,便是四百斤五百斤,也不是沒有可能。”

“唔……”

這些話若是別人說來,老柳還有柳二條他們定會以為這人是個瘋子,說不得話還沒有說完,老柳就彎身掂起了鞋子。

但是現在說出這話的是柳一條,而柳一條又是誰?老柳,柳二條,還有柳無塵他們幾人,全都怔怔地看著柳一條,對於這樣一個善於創造奇跡的人,跟在他的身邊久了,對於這種變不可能為可能的事情,他們都已經有些麻木了。

沒準兒,他還真能把每畝糧食的產量提升到四百斤五百斤這個幾是不可能的地步。

“大哥,”愣了好半天,柳二條最先反應過來,微傾著身子,輕向他們家老大湊來,道:“這件事情我想向上奏報,把咱們府裏今年糧食的產量如實寫上,不知大哥……”

“又不是什麼大事,你若是想的話,直接報上就是了。”考慮都不待考慮的,柳一條直接點頭應下,深看了他們家老二一眼,道:“不過,若是可能的話,你直接向皇上遞個折子便好,沒有必要再通過他人之手,層層上報,弄得滿城風雨。”

三百斤的產量,在柳一條的眼裏並不是很多,或是還可以用很少來形容,但是現在是在哪裏,這裏是平均畝產多不足百斤甚至是隻有五十六十斤上下的唐朝,是無論是生產力還是生產方法都極為落後的封建時代,這畝產三百斤的數字,在李世民這個當代明君的眼裏,當也不是小數。

柳一條雖然不在乎,不過在這心裏,他卻是也知道這件事情會對大唐農業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一畝多產百斤,看似不多,不過若是千畝萬畝,或是整個大唐一國的所有田地全都加算起來呢?那就有些不可估量了。

這個朝代最為流行的一種說法便是,農為國本,農富則國興,若是這套可以促進田地增產的耕作方法,經由他們家老二之手中獻於朝庭,獻於皇上,繼爾推廣於整個大唐,那麼他們家老二的功績,還有他們家老二在李世民這位明君心中的地位,以及他們家老二在民間,在農戶心中的聲譽與形象,都會有著極大極喜極快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