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觀人算命 小獲名氣(1 / 2)

景天今年十五歲,正是頑劣的年紀,同齡才子進京趕考,同村惡霸初展崢嶸,景天呢?他什麼也不做。按他人說法就一個字,混。他自己倒是有另外的看法,他認為自己在修仙呢。

他有個三叔姓景,名三,當然也行三,不是他爺爺梁景明水平不行。梁景明算是整個汴京,或許也是大梁最博學的人。雖然三叔從來不跟他講爺爺的事,但從三叔唯一攜帶的一本《大梁紀事》中不難發現,梁景明其實是整個大梁最有權勢的人。

後來爺爺梁景明飛升修仙去了,三叔認為名字隻是個代號,便沒將自己的名字更正過來。他大爺景一,二爺景二,三叔景三,四叔景四,和五姑景五。你問他爹?他沒有爹,如果有,他應該叫景二又二分之一或者景二半。

景天打小就跟三叔一起生活,沒見過爺爺,隻是從三叔的生活習慣裏推測有這麼號人物。《大梁紀事》中也記載過大爺二爺和四叔都叫他爹。所以他是景天爺爺無疑。

爺爺飛升之後,三叔找到了景天,將他帶在身邊,教一些小把戲,說是以後走南闖北有個傍身的技能。比如,如何將火藥攥在手心,對敵時來一場華麗的恐嚇,或者寫一些誰也看不懂的符籙,專嚇唬那些心裏有鬼的有錢人。爺倆大致就靠這些小把戲過活。

可以想象僅憑這點小把戲,爺倆總是衣不蔽體,也常常食不果腹。

景三還擅長一種望氣的手段,在天氣好的時候,景天觀察了很久也不懂景三精心挑選的天氣與其他那些平常的日子有何不同,唯一相同的或許是每到望氣這天,爺倆總是餓著肚子。總之在與每一個晴天相同的晴天或者雨天,甚至與每個冬日相同的冬日,景三拿著風幡帶著景天去望氣。在景天眼裏,無非是一根竹竿,係上一條長長的白布,布的上下分別有兩個太極圖。風幡跟著爺倆在那些或好或壞的日子裏漸漸褪去了白色,呈現一種灰白。

景天對風幡和望氣的興趣全都在那根又長又直的竹竿上。趁景三不在家,景天就解開綁著白布的繩子,拿起竹竿在院子裏耍得風生水起。待景三回來,他立馬奪過竹竿,打得景天雞飛狗跳。

昨天吃了最後一頓飯,意味著爺倆今天要餓上一整天,不出景天預料,今天又要去望氣。

今天風很大,如果望氣等於望風,看來今天十分合適。一陣大風吹過,灰塵迷了景天的眼,他著實不明白為什麼要餓著肚子來做這樣毫無意義的事。

“三叔,修仙為什麼要來望氣?”

“望氣隻是手段,修仙之人怎能不親近感受自然。我問你,你能看見風嗎?”

景天點了點頭。

“那好,你給我指一下,風在哪裏?”

景天一隻手擋在麵前遮著風沙另一隻手指向搖擺的樹枝。

景三點了點頭,“很好,那風僅在那裏嗎?你剛看到搖擺的樹枝,你且看行人擺起的衣角,你再看……”

景天拽了拽景三的袖,“不是,三叔,你看那樹上,那個白布是不是我們的風幡?”

……

“三叔,為什麼要餓著肚子望氣?”

“饑餓的時候感官會被放大,正是望氣的好時候。”景天不認同這句話,餓著肚子的時候,除了饑餓他什麼也感受不到。

“算命的?”忽然一個聲音打斷了二人的談話,來人一中年男子,身著綢緞,牽著一個小男孩,趾高氣昂地問話,好似瞧不上算命這個行當。

“算什麼命,我跟三叔這是在修行。”景天剛想開口,景三已然出聲:

“命由天定,運由己生;福兮禍兮,福禍相依。運勢命勢,皆為天勢;趨利避禍,且看緣淺緣深。”

景三裝模作樣地思索了片刻,不緊不慢地說:“你要算命,他要算運。”

話畢,“啪”得一聲,景三展開不知何時從懷裏拿出的折扇抖了個響。三叔看也不看眼前之人,一手扶著風幡,一手搖著折扇,高深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