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率軍回到應天,李善長等人出城相迎。李善長對朱元璋賀喜道:“恭喜主上此次大功告成,自此天下可定也!”朱元璋笑道:“這都是眾人拚死力戰的功勞,我一人哪能成此大功。”李善長當下便來告知兩件事,一是當年濠州的趙均用逃到山東,殺了小明王麾下的部將毛貴,坐擁近十萬大軍,後被毛貴手下殺死在酒宴上;再有一件便是小明王已經傳旨,封朱元璋為吳王,可建百官司屬,聖旨印信稍過幾日便會送達。
朱元璋一聽那趙均用被殺,心想此人昔日在濠州與那孫德崖一起百般設計加害於義父,到了別處還是死性不改,現下死了也算是罪有應得。這時李善長看見了朱元璋身後的阿九,不由驚叫出聲。急忙上前問朱元璋:“主上,這,這不是阿九嗎?她為何會……”朱元璋笑著把事情的始末說了一遍,李善長不由恍然大悟。
朱元璋回到府上,便叫劉伯溫和李善長二人前來議事。這時李善長說起那晚阿九之事和裴遠留的那張字條,說道:“師兄真乃世外高人,那日之事恐怕都在他預料之中。”朱元璋聞言猛地想起裴遠以前的信中曾說自己在危難之時會有一人前來相助,這劉伯溫救了阿九,又幫助自己大破陳友諒,正與他說得一點不差。他頓時點頭道:“裴先生真乃神人!”
李善長點頭道:“我聽夫人說,他是聞聽主上大喜特來討喜酒喝的。可是此事我等並未對外張揚,可以說外人絲毫不知,他又如何得知?諸事種種,都顯得他早有預知。”劉伯溫卻在一旁想要不要告訴裴遠的往事。李善長見他一反常態,便問道:“劉兄,你這是怎麼了?”劉伯溫捏著胡須道:“裴遠,我有一件事,此時卻不知當說不當說。”
李善長笑道:“他是我師兄,昔日曾師從於鬼鬥先生。但不知先生有何事?”劉伯溫一聽笑道:“他師從於鬼鬥先生確實不假。但他拜師以前,卻並不是叫裴遠。”
李善長道:“我跟我師兄同門二十餘年,他叫什麼我甚是清楚,這裴遠二字,確實從未更改。”劉伯溫擺手道:“伯溫不才,昔日曾求教於鬼鬥先生。先生曾笑問我當今天下明主何在?我搖頭說不知。他說道他的弟子裴遠正在輔佐一位當世明主。我便問道明主身在何處?先生笑而不答。我便問起裴遠此人,起初他還是不肯說,我百般追問之下,他才說道,此事日後隻可告知二人,其餘之人,不可言講。我便問是哪二人?他說一位便是當世明主,另一位便是他另外一位弟子李善長。”說完便看著二人。
李善長驚道:“想不到我師兄竟然另有來曆,我與他同門二十餘年,他卻隻字未提。”朱元璋心想這裴先生與自己也相處多年,一直不知他的往事來曆,當下聽劉伯溫說起,便大感興致。
劉伯溫點頭道:“當時我感到十分好奇,便應允了他。先生長歎一聲,便告訴我,裴遠二字不是他的本名,他本姓陸,名明輔。”
李善長一聽大吃一驚,手中茶杯茶蓋均跌落於桌上,他急問道:“他,他竟是陸氏後人?”
劉伯溫搖著扇子點了點頭,李善長大笑,喊道:“天意,天意啊!”
朱元璋一聽心中大是奇怪,這裴先生姓裴還是姓陸那有什麼打緊?可是眼前這二人的反應卻如此異常,當下他問道:“不知二位先生所說的陸氏後人是何意?還請兩位告知。”
劉伯溫聞言起身,當著二人的麵說出一段驚天動地的往事來。
前朝末年,元軍大將張弘範與少帝趙昺的宋軍在崖山展開最後的決戰。
宋軍全軍覆滅,丞相陸秀夫不願做元軍的俘虜,他拔劍逼迫自己的妻子跳海,並將少帝的玉璽綁在他身上,自己背起年僅八歲的趙昺,用一塊素白的綢布將兩人緊緊綁在一起,一起跳海自盡。
當時,有十餘萬宋軍的將士和隨軍百官宮人也不願投降元軍,隨著他們一同跳進大海。當時,天人共悲,顯示了我漢人將士寧死不屈的氣節和錚錚傲骨!那是何等悲壯的場景,十餘萬人,跟隨陸秀夫和少帝一起跳海自盡。
當時崖山之下,十萬浮屍,蒼天為之落淚,百姓聞之無不痛哭。
那張弘範在崖上一大石之上刻下“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百姓卻默誦“大宋左丞相陸秀夫殉難於此”。
說到此處,劉伯溫歎了一口氣,他接著說道:“那陸秀夫受命於危難之際,與文天祥、趙世傑三人並稱三傑。他殫精竭慮,欲扶狂瀾於即倒,維護大宋之江山,一生忠心不二,直到最後跳海殉國,可謂是忠義之極。”
朱元璋一聽大是感動,問道:“如此說來,這裴先生,陸明輔就是那陸秀夫的後人?”
李善長點頭道:“不錯!我早年就聞聽陸氏後人不知去向,想不到,竟與我一起同門學藝。昔日,那陸秀夫攜前朝少帝被元軍敗於崖山,含恨跳海自盡;今日,其後人輔佐主上,掃滅元賊,平定天下,一雪前恥,這不能不說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安排。”
朱元璋點頭道:“先生說的不錯!我若是沒有那陸先生,何來今日?”他轉而一想,陸明輔,想不到他竟然有這麼大的來頭。當下三人一陣感歎唏噓,也沒有心思再商議其他事情。朱元璋暗暗決定,他日若再遇到陸先生,定要重重的謝他。
又過了近一個月,朱元璋便與阿九成親。全府上下喜氣洋洋,眾人齊來道賀。儀式極為隆重,不亞於他當年與青青雲兒一起成親之時。當晚,朱元璋喝得微醉,在眾人攙扶下回到了阿九房中。眾人又想大鬧一番,卻被青青阻止。她和湘兒雲兒三人笑著將眾人都推出了洞房,自己也隨後退出,輕輕地關上了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