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第二天陳友諒命全軍向朱元璋的左翼包抄突破,朱元璋親自率軍抵擋。戰至天黑,擋住了陳友諒的攻勢,雙方互有傷亡。陳友諒一天接一天的變換打法,忽左忽右,忽而中間突破,朱元璋畢竟人少,一時處於被動。幸好常遇春等人作戰勇猛,才使陳友諒沒有得逞。兩軍大戰二十餘日,陳友諒已經攻上了岸邊的石牆。他見朱元璋的大旗一直插在小王山上,便下令攻占小王山,奪取大旗,以振奮軍心士氣。秦把頭和洪萬全二人率軍力戰死守,絕不放陳友諒的一兵一卒上山。
陳友諒的大軍先戰洪都,再戰鄱陽湖,已鏖戰三個多月,全軍從上到下,個個都麵露倦容。張定邊看得暗暗著急,如此下去,軍心必變,這仗還怎麼打?他數次勸陳友諒退兵未果,當下便苦思求勝之計。這時,他看見遠處朱元璋正在人群中奮力拚殺,便想到隻要能擒住他,此戰便能獲勝。當下他暗暗決定,再戰之時,定要尋機衝入朱元璋陣中,一戰定勝負。
當夜,朱元璋聞報,說湯和徐達已經率軍到達南北兩岸。他心中大喜,便與劉伯溫商議何時火攻陳友諒,劉伯溫說道:“元帥應將陳友諒大軍死死擋在岸邊,湯和徐達再從背後火攻,方能收到奇效。現下陳友諒卻已經到了岸上,放火燒毀其船隻卻無大用。還望元帥能適時反擊,將陳友諒趕回岸邊,再與湯和徐達二人前後夾攻,定可一舉破之!”朱元璋聞言道:“好,這幾日我便率軍急攻,務必將陳友諒趕回去!”他下令湯和徐達二人蟄伏待機,日夜盯緊小王山上的大旗,若大旗倒時,便可放火燒船。
以後一連數日,朱元璋率軍猛攻陳友諒岸邊的人馬,終於將他趕到鄱陽湖的岸邊。
這日,張定邊看見朱元璋率人衝殺在前,離身後大軍甚遠,便暗想機不可失。於是他就上了一條小船,命軍士快速向朱元璋悄悄地靠過去。他一上岸,便繞到了朱元璋的身後。
他靜靜的等待著機會,手上的長槍凝聚著千鈞之力。他為了陳友諒此戰能夠獲勝,務必爭取一擊成功。他此刻就像是一隻等待獵物上鉤的猛虎,在一旁蓄力潛伏著。
朱元璋將陳友諒的軍士趕回湖邊,眼見小王山上正在吃緊,便欲轉身去救。他剛剛轉身,一旁的張定邊哪肯放過此等良機,驚天動地般的一聲咆哮,從朱元璋身後一槍刺出。
這時,在營中觀戰的青青等人不由驚叫出聲,這一槍有雷霆萬鈞之力,朱元璋在悴不及防之下,能否擋住?青青身旁的亞男挺槍縱馬,奔上前去,她眼睜睜地看著那槍尖離朱元璋的後心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眼見就要刺到!她不由驚叫一聲!可是身下的馬再快,如何能有張定邊的槍快!張定邊此刻暗暗心喜,朱元璋!看來今日你是在劫難逃!
好個朱元璋!
他聞聽背後一聲大喝,知是有人偷襲。說時遲那時快,當下急忙左手一拍馬背,人在馬上一個轉身,張定邊那一槍剛剛要刺到他,卻隻刺破了他的衣衫;朱元璋人在半空反身一槍,刺往張定邊的前心,張定邊忙用手臂一擋,將之格開。兩人先後落地,張定邊暗叫可惜,又感到暗暗佩服。自己方才偷襲的這一下用盡全身之力,竟被他轉身化開;而且身在空中竟能出手反擊,確實非常人所能做到。當下朱元璋看了看自己被刺破的衣衫,對張定邊笑道:“想不到張將軍號稱當世第一英雄,卻也做如此勾當。”
張定邊用槍一指朱元璋道:“我為主謀事,隻求成功,不擇手段!”朱元璋把槍一橫,回道:“陳友諒敗局已定,望將軍能棄暗投明!”張定邊道:“恕難從命!今日之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朱元璋一抖長槍:“元璋願奉陪到底!”當下兩人唇槍舌劍,同時又細細的打量著對方,尋找著對方身上的弱點,希望能一擊成功。
此時,兩人已經全然不顧兩軍正在交戰,周圍的一切仿佛都在此刻靜止了。氣氛異常的緊張,兩人的眼睛都死死的盯著對方,不敢大意。良久之後,朱元璋口中說道:“請賜教!”身形一變,手中長槍如同風馳電掣一般直往張定邊刺來,張定邊暗叫一聲好,忙舉槍格擋,想不到喀拉一聲,長槍對中而斷。他想不到朱元璋手中的乃是絕世神物,尋常兵刃一觸即斷。當下他大驚失色,眼見朱元璋的槍尖已到眉心。他千算萬算,沒算到朱元璋的這招,當下心中頓時心灰意冷,隻好閉目受死。他等了半天,未見動靜,忙睜開眼一看,隻見朱元璋正看著自己。張定邊怒道:“你為何還不動手?”朱元璋道:“張將軍,方才我隻是占了兵刃上的便宜,應該不算。你取兵器我們再戰!”當下他和亞男換了兵器,亞男不解的看著他,意思是他剛才偷襲你,你此刻卻為什麼不殺他?他哪裏知道朱元璋的心思,他知道像張定邊這類人物,你不把他打服他是不會降你的。當下他換了長槍,張定邊也隨手取過一名軍士的兵器,兩人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