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良久,他見朱元璋並沒有答話,而是抱著那塊墓碑猶自肝腸寸斷。
此時此刻,誰又能體會到他心中的痛?他的手指死死的抓著那截木頭,五個手指頭抓得鮮血淋漓。
又過了許久,劉伯溫大聲道:“原來元帥隻不過是個隻顧兒女私情而棄天下蒼生於不顧的人,看來阿九姑娘的一番情義勝過了全天下百姓的殷殷期盼,我劉伯溫是來錯地方了,就此告辭!”說完便大步離去。
這時朱元璋說道:“劉先生,且慢!”
劉伯溫聞言便停了腳步,問道:“怎麼,元帥還要對伯溫發一番感慨之言麼?”朱元璋對他說道:“我並不想對先生說什麼,隻是說一句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朱元璋自問不是聖人,也有兒女情長!阿九對我情深意重,此刻我豈能心懷坦然!但先生所言不錯,我不能隻顧懷念阿九的情意不顧其他人的期盼,請先生跟元璋回去,元璋定待為上賓!”說完便對劉伯溫深深施了一禮。
劉伯溫聞言也是大受感動,便應允道:“元帥待人真誠無比,伯溫定當竭盡全力,為元帥大業鞠躬盡瘁!”當下兩人便離了江邊,往應天而來。
卻說青青等人回府,發現裴遠在桌上留了一張字條,上麵寫著:伯溫已到,大事定矣。四下找他人時,卻已不見。
過了一會,朱元璋和劉伯溫回來了。眾人一見劉伯溫果然能勸動他回來,心下感到一絲高興。
這時青青上前撲在朱元璋懷中大哭道:“夫君,我真不是有意的!”朱元璋輕輕地拍著她的背,沒有說話。湘兒和雲兒也上前說道:“那晚姐姐真是去找阿九回府,隻不過是想先試試她,她誤會了姐姐的意思,就跑了出去。想不到……”說到此處,均感到十分悲傷。劉伯溫在一旁說道:“生死有命,大家就不要過於傷心了。”朱元璋長歎一聲,說道:“其實我並沒有怪你們,我隻是怪我自己,如果那天我不離開就不會發生這種事。”青青聽他這麼一說,心中更加愧疚。
當下朱元璋便好生的安頓劉伯溫住下,自此以後,無論大小事情他都要去請教他。劉伯溫也是傾盡所能,全心全意的幫助朱元璋謀劃了一些事情。包括安民方略,振興商業,農墾水利,他親自到民間跟百姓一起耕種,向朱元璋稟報民間的疾苦。對軍中的一些事務,他也不辭辛苦,親自練兵布陣,嚴肅軍紀。朱元璋看在眼裏,暗暗感到佩服。
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的心情稍稍平複了一些,隻是話明顯比以往少了許多。這日青青便想法子找他來後院之中,自己和湘兒雲兒一起陪他說話解悶。其實朱元璋這段時間自己也感到有些對不起青青她們,他想到青青雲兒和湘兒一直以來對自己情意與日俱增,又為府中大小事務忙裏忙外,自己卻在外麵談情說愛,他心中也是懷有歉意。
他一直想忘了阿九,想把對她到此想念從此深深的埋藏在心底;可是一旦他聽見有人說個九字,或者看見各種戰報之中提及到九這個字,他就感到自己的心像被抓碎了一般的痛。
青青三人似乎知道他的心思,專門挑一些開心的事逗他。他心中十分感動,當下他挑明了說道:“我知道阿九的事對你們很不公平,現在我想從阿九的影子裏麵走出來。以後,你們提起她也無妨。”青青她們一聽高興的直落淚,雲兒蹲了下來,把頭靠在他的腿上,說道:“夫君,你一定要開開心心的,你不開心,雲兒也不開心,天天晚上都想的要哭。”朱元璋聞言大是感動,他摸著雲兒的秀發道:“是我對不起你們,以後一定會比以前對你們更好。”四人心中的心結一解開,氣氛頓時十分融洽。
這時,忽然李善長快步來報:“主上,大事不妙!”朱元璋聞言微微一驚,問道:“不知何事讓先生如此慌張?”李善長道:“陳友諒於前日率三十萬大軍已攻破太平、采石,胡大海不敵,隻好率軍回撤。陳友諒在采石殺了其主徐壽輝後匆忙稱帝,現在已約定張士誠東西夾擊應天,他親率戰船五千艘直往應天而來!”他一說完,便看著朱元璋。
他以為朱元璋定然會拍案而起,大驚失色,此時卻見他毫無反應。當下他問道:“主上,你可曾聽清?”朱元璋聞言道:“哦,我知道了。眾將是否已經得知?”李善長道:“均已得知。”朱元璋便問他:“那眾將是何反應?”李善長答道:“湯和徐達常遇春等人主戰,又少數部將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