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醫】(1 / 2)

【楔子】

我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寫點東西!這種習慣在我讀初中的時候就有了,到現在也一直都沒有變過。因為在萬籟俱靜的時候寫東西。一來不會容易被打擾;二來是安靜的狀態下,靈感會出奇的好。其實很早就想寫了,隻是找不到切入點。究竟是自傳還是青春?現在想想,青春離自己越來越遠,還是就從這個青春作為切入點來寫吧……

第一章【學醫】

2002年,我沒能考上大學!不得不跟心愛的足球和熱衷的音樂分道揚鑣。落榜的那一個月裏,我一直都處在低迷中,我不知道我今後的人生應該怎麼去選擇,怎麼去行走?父母考慮再三,覺得學醫不錯,就將我送去了一個醫術很高明的一個老者那裏去學醫。

其實關於我的今後,我的父母為我想了很多,但是最後還是覺得學醫比較好,不僅幹淨衛生,而且還受人尊敬。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一輩子不用跟農活打交道。就這樣,我背著鋪蓋卷,拿著生活用品來到了我師傅家裏。那年,我18歲!師傅姓何,名福林,60歲,他的樣貌很清瘦,下頜上蓄著一撮胡須,有事沒事的喜歡捋捋,看起來很有範兒。聽說他的醫術相當的高明,很多疑難雜症別的醫生都沒辦法的,送到他那裏去,他都能治好。尤其擅長治療風濕病何中風病。在師傅那裏的生活很單調!早上起來背【湯頭歌】。中午跟隨著師傅去診所裏幫忙抓藥、打針和輸液什麼的,晚上再回家。(注:湯頭歌就是古人把治病有效的中藥編輯為詩歌的形式,一來方便後人學習,二來是方便記憶)。

剛開始的時候我還覺得很新鮮,覺得拿著本湯頭歌一邊搖頭晃腦的讀一邊欣賞早晨的美景,挺像古時候的詩人的。但是時間一長我就覺得沒意思了,早上也不想起床,就算勉強拿著書去到後山背誦,可是也沒有心思記。

大約過了一個多月,有一天早上我正準備拿著湯頭歌去到後山走個過場,我師傅忽然找到我,對我說:“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湯頭歌也背的差不多了,從今天開始背誦藥性賦!”(注:藥性賦就是古人將藥物的性能和主治編輯為了詩歌的形式,還是為了方便後人學習和記憶)

我聽後大喜,正要去書房找本藥性賦,我師傅叫住我,說道:“既然已經過去了一個月,那麼就得考考你,看看你背的怎麼樣了。”說完,不由得我想逃避,探手抓過我手中的湯頭歌,將手背到背後,說道:“給我背誦四君子湯!”

我支支吾吾的答道:“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氣氣虛餌;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氣滯使。”盡管我背的磕磕絆絆,最終還是完整的背了下來。

師傅點點頭,又問道:“補中益氣湯又是怎麼背的?”

我急得滿頭大汗,想了半天也沒能把完整的歌訣想起來,冥思苦想之際,忽然靈機一動,張口就答:“補中益氣參草芪;歸術橘皮升麻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