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日,南美洲,巴拉圭城市,首都亞鬆森。

本屆達喀爾拉力賽的起點城市。

終點,則是在9000公裏之外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車手們要經過高溫、大雨和沙地等多重考驗,在全程12個賽段中,參賽選手們要經過巴拉圭、玻利維亞和阿根廷三個國家,進行為期12天的角逐。

其中有6天時間,他們必須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上進行比賽。

對於職業賽車手而言,高原缺氧不是問題,複雜的山間路況也不是問題,問題是這兩者加到一起,就可能足以致命。

天公不作美,開賽第一天,這個和龍國還沒有建交的南美小國的大部分地區就下起了暴雨。

在泥濘的鄉間小路上,一輛經由無數人傾力打造了三個多月的越野賽車,在一處彎道上漂亮的來了一次甩尾,駕駛車輛的車手轟下油門疾馳而過,甩了路邊的攝像機一鏡頭的泥巴。

龍國的職業賽車手,那個被書迷們親切調侃“作家裏駕駛技術最好的車手,車手裏最會拍電影的導演”韓小飛,他和他的領航員胡帆,正在挑戰被譽為“勇敢者遊戲”的達喀爾拉力賽。

他駕駛的賽車是楊澤花費重金為他量身定做的,他的後勤團隊包括機械師在內,也是楊澤從世界各地給他找來的,隻有領航員是他自己邀請的。

為了讓他們兩人能活著完成賽事,這輛越野賽車的車身材料,用的全是能進入太空的那玩意才會用到的材料。

可以說這輛車的安全性能,強大到隻要韓小飛和胡帆自己不解開安全帶,就算車子衝下懸崖,也能給他們留個全屍。

誇張?不不不,這不是危言聳聽。

因為這項賽事吧,它既熱血又邪門,既充滿挑戰性,也充滿戲劇性。

達喀爾拉力賽,起源於 1978 年,最初的靈感來自於一場從巴黎到達喀爾的拉力賽。

它代表著人類對極限的不懈追求,和對自我的勇敢挑戰。

這項賽事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速度與激情的較量,更是對車手意誌、耐力和勇氣的終極考驗。

它是世界上最艱苦、最具挑戰性的拉力賽事之一,吸引著全球頂尖車手的參與。

然而,達喀爾拉力賽伴隨著巨大的潛在風險:無盡的沙漠、複雜的地形、惡劣的氣候,隨時都可能給車手帶來致命的威脅。

翻車、機械故障、迷失方向等危險如影隨形。

輕則車毀退賽,重則人死燈滅。

在過去不到四十年時間裏,這項賽事奪走了近七十條鮮活的生命。

其中包括這項賽事的發起人,也包括韓小飛曾經的隊友。

那個帶著年輕的韓小飛無數次踏上賽車場的男人,那個被韓小飛叫做師父的好大哥,在08年舉行的那屆達喀爾拉力賽上,因為出於好心去幫助車子陷入泥潭的外國車手,卻被崩斷的纜繩擊中要害,最終不治身亡。

即便麵臨著重重的實際困難,即便在國內的社交媒體上,被無知的圍觀群眾罵他是在作秀,韓小飛毅然決然的在他職業生涯的末期,趕到南美洲,赴這一場中間隔著生與死的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