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伶俐不如癡(1 / 2)

跟著趙老三同來的還有一個車把式,因為馬車進不了蘆葦蕩,車把勢就把大車趕進了蘆葦蕩邊上的一片地勢低窪的土坑裏,由趙老三提著兩個孩子鑽進蕩子裏去辦事。

車把式在外麵等了半日,也不見趙老三出來,終於忍不住也尋了進來。等他好容易摸到河邊,卻見趙老三直挺挺地躺在地上,腦袋被人砸開了花,早死透了。車把式哪見過這等陣勢?一眼都沒敢多看,便連滾帶爬地跑回車上,甩開鞭子狠狠抽在馬屁股上,急匆匆就往回趕。

這車把式也是嚇破膽了,按說這邊離仙童廟最近,他卻舍近求遠奔了信陽府張家大宅,等他到了地方,已經是日頭西斜,將近傍晚了。

劉家爺倆與吳瞎子在仙童廟高搭祭台,唱起了迎仙童的大戲,張家這邊也沒閑著,張逸軒陪著鄭雪庵坐鎮後方,一切人馬的進退事宜全仗著他二人統籌安排。

鄭雪庵身份超然,凡事隻需動動嘴指劃指劃而已,具體的執行就全靠張逸軒來做。他腳不沾地從早晨直忙到下午,剛在花廳裏消停下來,正想喝口茶歇歇腿,沒料到茶水還燙著呢,趙老三的噩耗來了。

車把式前言不搭後語地講了一遍河邊的情形,趙老三被人砸爛了頭張逸軒倒無所謂,他最關心的還是兩個仙童的情況。哪知道車把式慌亂之下,根本就沒想著仙童這碼子事,努力回憶了半天,他先是一口咬定是倆個仙童用石頭打死趙老三後跑了,被張逸軒追問兩句又支吾著改口說,仙童也死了,應該是被趙老三江湖道上的仇家暗中尋來,順手一起殺了。

張逸軒一聽仙童也死了,忙問:“屍體呢?是否完好?為什麼沒帶回來?”

車把式先說屍體被人埋了,又說八成被人丟進河裏衝走了。氣得張逸軒抬起一腳將這滿嘴跑火車的故事大王踹在了地上,如此還覺得不解氣,又抄起茶碗劈頭蓋臉地摔了過去。

看著車把式地上慘呼翻滾,張逸軒漸漸冷靜下來,眼下當務之急還是要找到仙童,無論死活。讓趙老三去辦理仙童之事是他一力舉薦,若真出了岔子……張逸軒實在不敢繼續想下去了。

好在他也是留過洋見過些風浪的人,雖做不到處變不驚,但遇事還是能分清輕重的。背著手在花廳裏轉了兩圈,張逸軒拿定主意,先吩咐下人立即備馬套車,他準備親自去蘆葦蕩詳細探查,不過出發之前還是要將此事告知鄭雪庵,向他討個主意。

張逸軒快步來到張家老爺的書房,推門進屋,見鄭雪庵和自己的老父正饒有興趣地和一個模樣俊俏,風流倜儻的年輕人,討論著書房內的古董收藏。年輕人歲數不大,見識卻不淺,對張家老爺的每件藏品都能如數家珍地說出個來龍去脈。

張逸軒看著年輕人侃侃而談的樣子,心中不禁有點冒火,這小子年歲比自己還小,卻因為得了鄭雪庵的引薦,就能裝模作樣地坐在書房裏品茶聊天享清閑,再想想自己從早忙到現在,連口熱茶都沒喝上,唉,真是人比人得死啊。

張逸軒犯了小心眼,張家老爺卻是紅光滿麵,對麵前這位汪少賢汪公子,打心眼裏是一百個讚賞。張家老爺平生最大的喜好就是收藏古董,但他畢竟是個暴發戶的出身,眼皮子窄,見識不夠廣闊。對此他倒也有自知之明,也因此難免嘀咕自己收來的寶貝,擔心其中魚龍混雜,有西貝貨。當他聽鄭雪庵提及此次從省城同來的有位汪少賢是汪道台的大公子,對於古董鑒賞頗有心得,就迫不及待地求鄭雪庵代為引薦。讓張家老爺心花怒放的是,自己的眾多藏品,經汪少賢長眼之後,雖也點出兩件贗品,但自己最為得意的幾件藏品,卻都得了極高的評價。

張逸軒偷眼看下鄭雪庵,心中盤算著該如何把消息遞過去。畢竟鄭雪庵對於汪少賢的來曆並未說的十分詳細,而且此人又是個官家的背景,有關仙童廟的這樁買賣還是小心為上,不要提及的好。

不想張家老爺正在興頭上,見兒子進屋也不等他說話,便一把扯住張逸軒的袖子,朝桌上一指道:“逸軒,汪公子可是高人啊,經他指點,為父把這件寶貝總算是搞明白了,你猜是何玄機?”

張逸軒往桌上瞟了一眼,見上麵擺著一隻陽羨紫砂缽盂,倒真是父親最為喜歡的一宗物件。據說此缽出自前朝紫砂名匠時大彬之手,隻是這缽盂上四周分別雕綴了一枚翠綠菱角,一顆淡紅荔枝和一柄黃色如意,底部還盤了條黑螭。張家老爺入手此物將近十年,一直想不明白這四樣雕綴代表了怎樣的玄機?(注:陽羨就是今天的宜興,紫砂工藝品自古聞名。缽的樣子,大家看過電視裏和尚化緣時手裏托的家夥吧?盂是盛水的器皿,缽盂合起來就是比一般缽要大一些的盛水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