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悅來客棧不是唐朝最大的連鎖客棧。雖然在外人眼中看來都是以“悅來”命名,要是仔細研究起來你就能發現世上並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悅來”客棧。舉例來說,蘇州那家和洛陽那家的招牌匾額在“來”和“客”之間的空隙是不同的,前者大約比後者寬了大概那麼一寸有餘。而長安那家和太原那家的不同則在於,長安那家的“來”字高出其餘諸字大約三分,太原那家的“棧”則稍又低於三寸。雖然相對於統一規定的半丈長兩尺寬的匾額來說(為了顯示盛唐的高貴華麗氣息,當朝皇帝李隆基規定同一種商業類型的店鋪必須使用規定大小的匾額,這樣國外友人來唐時就能感受到唐朝眾商人對國家政策的完美擁護和唐朝政府無與倫比的控製力),這點差別微乎其微,但是卻是各家客棧老板用以證明自家並未涉及山寨的鐵證。至於字的顏色,使用的材料、製地等等,無不淋漓盡致的展示了各家老板獨特的欣賞水平、完善其商標的堅定意誌和杜絕山寨的良苦用心。即使唐時還未出現所謂的版權保護法,各位老板超前的眼光依然足以讓他們意識到此等行為的必要性,並且還無意中彰顯各位老板高尚的人格。

相對於以上各位老板的未卜先知,我們故事的第一主角西門霸天老板則更偏重於語意方麵的考量。據他的分析,以一般人的想法,之所以會取“悅來客棧”這個名字,無非是希望客人來了自己的客棧開心吃喝,自己也開心賺錢,再加上“悅來”同音於“越來”,雖然可以理解為生意越來越好,客人越來越多,但是也免不了越來越差的擔憂。因此,英明神武的西門老板就別出心裁的在自家客棧的名稱中創造性的引進了一個偏下的短橫杠,完美的解決了名稱可能產生的歧義,“悅來”“悅來”,“悅”在前,頓一頓,再念出“來”來,音律鏗鏘,朗朗上口,同時在字意上說,高興了你才來,將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一顯無疑。無怪乎這位主角當年被尊稱為“雅盜”,單就取名一事來說也可以窺見一斑。

用不著說什麼如雷貫耳,實際上還真沒什麼人聽過這位主角西門霸天好漢的名頭,大部分原因隻是因為他們沒機遇聽到。當年西門霸天好漢帶著他的一票小弟在入蜀門戶西門山上扯起“替天行道”大旗,致力於謀財不害命的偉大事業時,其儒雅作風那是相當的深入人心。旗下小弟在其諄諄教誨下於其大壽時聯名獻上“雅盜”之號,這事兒在其山寨還曾被評為該年度的感動西門山十大事件之首,屈居其後的,包括“雷厲風行二當家狠抓後山排水工程建設”、“舌燦蓮花三當家力挫迂腐儒生”和“身體力行眾弟兄慰問紫虛村寡婦”等等。

要問這位好漢為什麼甘願放棄強盜這份很有前途的事業而踏足飲食圈,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簡單來說,作為山寨之主,號稱“雅盜”的西門霸天在獲得山寨領導權後不久,置強盜頭子這個威風霸氣的職業於不顧,整天不是在西門山最高峰--無姑娘山望雲觀氣、賞月占星,就是向其手下眾人傳輸其從觀雲氣所得的天下大勢所趨,除此之外,還給手下定下一三五七九休息二四六八打劫十數日看心情的硬性規矩,另外非吉日不劫(雖然沒人搞得懂為什麼一個強盜非要選擇吉日,或者說被打劫到底算誰的吉日,但礙於老大的威嚴,無人敢有半句怨言,起碼在明處如此)、婦孺不劫、老殘不劫之類的軟性規矩也一起為山寨諸人的孱弱推波助瀾。在號稱硬漢子的二當家從剛入山寨的兩百八十斤變得終於能夠在身材上讓現代無數號稱要減肥或者正在減肥的女士們慚愧之時,山寨眾人終於聯合起來建言放棄替天行道,改為為“食”這個更真實的天貢獻自己的力量了。

在無數次哀歎人心不古後,西門霸天先生終於接受了隊伍不好帶這個事實,蜀中成都府的“悅來客棧”就此進入各位吃貨的眼中。

有無數個日子,“雅盜”西門霸天先生——或許這時應該改口叫“西門老板”——躺在客棧後院房頂,注視著徐徐落下的夕陽以血一般的顏色浸潤身邊褐色的瓦片時,總會懷疑時光的流逝為何會如此的唯美,而自己初到山寨的那些日子又怎會就這樣在日升日落中漸漸遠去,想起來竟似發生在上一世般。

誰也不是天生的強盜,世上也幾乎從未出現所謂的強盜世家。一者源於這個職業的高危性,很可能一個強盜還沒來得急留下後代就追尋他所謂的道去了,二者由於山寨內部的爭鬥,後代難以保持長輩的風光,三則由於政府的鎮壓或者招撫,使山寨的存活時間過短,當然也還有一些人力不可抗拒因素,比如山洪,比如地震,相對於這些原因大概都是用來推卸責任用的後世,靠天吃飯的古時卻是不得不鄭重的考慮這些的。說到底,“強盜這門技術難以掌握,更難以長久,因此也決定了其神秘聖潔高貴。”--出自《雅盜回憶錄?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