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大全(1 / 3)

智能氣功

智能氣功是著名氣功學者龐明副教授編創的科學氣功。它繼承了傳統氣功的精華,吸收了中華古文明"天人合一"整體觀的合理髓核,汲取了現代科學、醫學、哲學等成果,建立了完整而嚴密的理論體係,編創了易學易練而層次井然的功法,創造了大型組場教功、治病的方法。智能氣功的最終目的是開發人體潛在功能,研究人體自身生命活動的規律,探索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進而變人類的自然本能為自覺智能,使人類從生命的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智能氣功不僅在祛病健身、開發潛能等方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而且在群眾性氣功科研活動中,在提高農、工、林、牧、漁各業的經濟效益上,也展現出了巨大的作用。它將氣功科學轉化鹹先進生產力,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貢獻。

完整的理論體係

智能氣功有自己獨特的完整的理論體係。它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吸取了傳統氣功和中醫理論中的氣、氣化、天人整體觀的合理髓核,借鑒了當代科學(包括醫學、生物學以及新老"三論")、哲學的成果,通過氣功-超常智能-的實踐考察,逐步建立起來的。形成了包括基礎層次理論、技術層次理論和應用層次理論在內的理論體係。它是智能氣功科學賴以建立的基礎。

層次井然的功法

智能氣功功法包括動功、靜功、靜動功三種練法。三種練法都要經過外混元、內混元、中混元這一從初級到高級的練功過程。

智能功改變了傳統氣功的傳授方法,采取心傳、口傳、形傳三傳並用。智能氣功的心傳主要是組場。組場是龐明先生借鑒傳統氣功某些教功方法結合當代科研成果和時代特征而創建的。其基本含義是,氣功師通過意念把自身的氣、自然界的混元氣以及在場地內的對象(如人、物等)的混元氣組建成一個混元整體,使這充斥於特定的場所,然後根據所要達到的目的發放意識指令,使之發揮相應的作用。

智能氣功吸取古人練功經驗之精華,結合時代之需要,采用開放性功法,較之封閉性功法隻練自身之氣,增多了氣的來源。在練功之始,就要求形、氣、神都開放。

練智能氣功的效用

(一)增強體質。習練智能氣功可以調整陰陽,和暢氣血,培益真氣,使人的生命得以旺盛,收到弱者強,病者康,老者複壯的效果。練功對神經功能的修複和調整,對血液循環係統的改善,對呼吸係統、消化係統、內分泌係統的合理調節和功能的增強,都有明顯作用。練功還能健美身形,可使超肥者減肥,超瘦者增重,還可收到增加身高、美容之效。

(二)益壽延年。現代生物學認為生物的壽命是它的發育期的5至7倍。隻是由於人們違背了正常生命規律,使生命力遭到破壞,致使正常壽命不能實現。練氣功就是要使人學會掌握生命規律,增強生命力,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智能氣功有很多60至70歲以上的輔導員,練功後恢複了青春活力,成為推廣智能氣功的骨幹,走上了用氣功為人民服務的新崗位。科學實驗證明,練氣功不僅可以調節性激素的分泌,而且可以延緩衰老過程。

(三)防病治病。不僅常見病、多發病收到了良好療效,即使疑難病患者,甚至垂危病人,通過練功很多人也得到了康複。

(四)發達智力。不僅可以增強人的常態智能,而且可以練出超常智能。

***********************************************************************

藥王神功

以下是藥王神功的修煉招式介紹:

預備式

自然站立,全身放鬆,兩手自然下垂,兩腳與肩等寬,兩眼微閉,咽津三次。

第一節、接天地之氣

第一個動作:接天氣。兩手指自然伸開,兩臂由身前慢慢上舉,掌心向上,雙手下落於肩上,左、右手交替向上推舉,做十二次。

第二個動作:接地氣。兩手掌心向下,按左腳背上方六次,再按右腳背上方六次。

第三個動作:接天地之氣。左手掌心向上,沿身體左側慢慢用力向上推舉,接天氣。同時右手掌心向下按,接地氣,左右手交替做十二次。

第二節平衡陰陽

第一個動作:掌心向後振動。兩臂在身體兩側,手指自然伸直,兩掌心向後,兩腳跟提起,在兩腳跟落地的同時,兩臂迅速提至腰際向身前斜下方振動手臂,做六次。兩臂向身後斜下方振動六次。

第二個動作:掌心向前振動。兩臂在身體兩側,手指自然伸直,兩掌心向前,兩腳跟提起,在兩腳跟落地的同時,兩臂迅速提至腰際向身前斜下方振動手臂,做六次。兩臂向身後斜下方振動六次。

第三個動作:兩手交叉擺動。左手掌心向上,盡量向前伸直,與中脘穴垂直。右手掌心向下,盡量向前伸直,與下丹田垂直,然後左手向右擺,右手向左擺十二次。

第三節運腹八卦

兩臂屈肘,左手掌心按在心髒部位,右手掌心按在左手背上,向體內用勁。從左向右運轉至右肋下日月穴,沿帶脈下至天樞穴,向下至下丹田穴,沿帶脈至左側天樞穴,到左肋下日月穴,再向上至心髒部位,做八周。然後雙手自心髒部位,向反方向運轉八周。

第四節舒理上焦

第一個動作:翻掌前推。兩臂屈肘,兩手指在胸前交叉,掌心向內,然後翻掌向外,慢慢用力向前推出,待臂伸直後,翻掌向內,收回於胸前,反複做十二次。

第二個動作:引弓箭。左臂向身體左側慢慢用力推出,掌心向外,同時右手掌對準膻中穴。兩臂交替進行,做十二次。

第三個動作:虎口向上旋轉。兩臂向身體兩側伸直,手指自然伸開,掌心向前,虎口向上,然後兩臂慢慢向上、向前、向下、向後,再向上劃圈,重複做十二次。

第五節舒理中焦

第一個動作:推蓮花掌。屈肘,手心向前,在腰際成立掌,然後兩臂同時慢慢用力向前推出,伸直後兩手手指慢慢收攏,手指不挨,收成蓮花形狀,兩手收回到腰際。推出收回做十二次。

第二個動作:做環繞動作。屈肘,兩手胸前交叉,以膻中穴為中心,順時針胸前劃圓十二次,逆時針胸前劃圓十二次。

第三個動作:按摩中脘。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兩掌心重疊在中脘,順時針按摩十二次,逆時針按摩十二次。

第六節舒理下焦

第一個動作:扣左天樞、命門穴。左手握成空拳,扣擊左天樞穴,同時右手拳背尖扣擊腰背部命門穴十二次。

第二個動作:扣右天樞、命門穴。右手握成空拳,扣擊右天樞穴,同時左手拳背尖扣擊腰背命門穴十二次。

第三個動作:蹬腳。左腿向前做蹬腳動作六次,右腿向前作蹬腳動作六次。

收功

按摩晴明穴、太陽穴。兩手中指肚按摩晴明穴,同時大拇指按摩兩側太陽穴,十二圈。

兩手掌心壓緊兩耳,然後迅速鬆開兩手,名曰鳴耳鼓,反複做十二次。

拍打四肢。用右手掌,從上到下拍打左臂內側,再從臂外側,從下到上六次。用左手掌,從上到下拍打右臂外側,再從臂外側,從下到上六次,用雙手掌向下沿兩腿外側至腳跟,再從內側,自下而上,拍打六次。

幹浴麵。兩手掌搓熱後,兩手掌從額向下浴麵十四次。

***********************************************************************

養氣健目功

養氣健目功是依祖國醫學理論的髒腑學說、經絡學說和五輪學說為基礎創編而成的專門針對各種疑難眼疾的醫療功法,長期習練,可以療疾祛病獲得養生明目的效果。它對諸如屈光不正、弱視、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黃斑變性、糖尿病性眼病、各種遺傳性眼病、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神經萎縮等疑難眼病,均有良好療效。

眼是人的體表器官,在人們的生命活動中zhan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最美麗的詞藻去形容它,有的把它比做明月,有的把它比做朝霞,有的把它比做秋水,有的把它比做心靈的窗戶。眼睛不僅使我們能夠識別萬物,看到大千世界和錦秀河山,而且能表達人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眼睛是人體健康的標誌。《內經》曰:"五髒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這說明眼睛視力的好壞表明人體氣血的盛衰。一雙明亮的眼睛,乃是人人所追求的。但遺憾的是,據有關統計,目前世界50億人口中,有60%患有各種眼疾,這樣大的比例,非其它各種危害人類的疾病所能相比,這不但影響著人類健康,更影響著科學文化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不能不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

《養氣健目功》是著名特色眼科專家馬栩周老師秉承父業,在已故著名武術家、老中醫、氣功大師馬禮堂先生養氣功原理上創編的。遵照父親"注重實效,不務玄虛"的精神,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以祖國醫學之"經絡論"、"氣化論"、"五輪學說"為理論依據,按人眼的生理和病理特點而編製的一套針對各種疑難眼疾的醫療功法,長期習練,可以療疾祛病獲得養生明目的效果。它對諸如屈光不正、弱視、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黃斑變性、糖尿病性眼病、各種遺傳性眼病、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神經萎縮等疑難眼病,均有良好療效。

1994年,中央電視台播出"養氣健目功"教學片,深受歡迎,先後收到幾萬封眼病患者的來信,通過練功都取到明顯的療效。總有效率達96%,顯效率89%。

************************************************************************

眼功十二式

眼功十二式是流傳至今的護眼氣功,長時間堅持習練可以護眼明目。以下是眼功十二式的具體解釋,即眼功十二式的習練程序。

(一)定神

合目靜坐,意守上丹田,自然呼吸7次。逐漸地把意念轉移注於雙眼眼球中心,約3分鍾。

(二)熨目

兩手輕握,以雙手拇指中段互相搓熱,沿眼眶周圍順時針輕熨轉18次,同時吸氣,接著換為逆時針熨轉18次,同時呼氣。

(三)搓"眉棱骨"

兩手輕握,以雙手拇指中段互相搓熱,搓"眉棱骨"。同時,頭部配合兩手指向左右輕輕擺動。手法宜輕慢,左擺時吸氣,右擺時呼氣,各做18次。

(四)按"攢竹"

以兩手拇指掌同時取穴,手法宜由輕到重,按時吸氣,意念默念18次,鬆手時呼氣,默念18次。

(五)按揉"魚腰"以兩手指掌同時取穴,先按後揉,按時吸氣18次,揉時呼氣18次。

(六)按揉"陽分"、"魚尾"

以兩手拇指和食指握成弓形,同時取穴,食指掌取"陽白"穴,拇指掌取"魚尾"穴。先按後揉,按時吸氣,揉時呼氣,各做18次。

(七)推捏"睛明"

左右手均可。以拇指、食指尖同時靠近鼻梁"山根"下內眥處,先由下向上推動18次,同時吸氣,反掐18次,同時呼氣。

(八)捏揉"承泣"

以兩手食指尖貼穴部,拇指靠顴骨,先捏後揉。捏時吸氣18次,揉時呼氣18次。

(九)按揉"四白"

以兩手指掌同時點按18次,按時吸氣,接著以輕揉手法揉18次,同時呼氣。

(十)點按"巨"

以點按為主,用兩手食指同時點按,按時吸氣18次,鬆手時呼氣18次。

(十一)轉睛

合目凝神,眼球向左轉動14次,同時吸氣;隨即向右轉動14次,同時呼氣。然後定神片刻,雙眼忽然睜開,注視前方一點,約半分鍾。

(十二)揉"太陽",浴麵收功

1.以兩手拇指取"太陽"穴、另四指貼前額,用兩拇指掌同時輕揉"太陽"穴18次。

2.將兩掌心搓熱"浴麵",兩手由唇下"承漿"穴沿鼻梁直上至"百會"穴,經後腦部,過後頸,沿兩腮返"承漿"為一周。如是,做36次收功。

************************************************************************

鬆靜功

鬆靜功是比放鬆功更進一步的功法。放鬆功強調的是心身放鬆,而鬆靜功的核心是在放鬆功的基礎上,神誌越來越寧靜,逐漸達到氣功態。

所謂神誌的寧靜和氣功態是指意識由普通的清醒狀態進入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特殊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練功人除自知自己是在練氣功外,大腦皮層的其它部位進入到主動休息抑製狀態。當練功人處於這種狀態時,身體會產生一種飄飄然的舒適感。身體的感覺發生了奇妙的變化。以聽覺為例,即會感覺外界的聲響變得遙遠微弱,甚至完全消失,呈現"雖有驚雷而無動於衷"的現象,又可對要想主動感知的事物感覺的極其清晰敏銳,達到"金針落地亦能聞其聲"的程度。上述狀態被氣功界稱為"入靜狀態"或"氣功態"。而從現代心理生理學角度來看,它在實質上屬於自我催眠狀態,是介於清醒與睡眠之間的一種過渡狀態。

當人體處於氣功態時,身體內部處於一種自動的調整狀態,表現為補虛瀉實,抑亢助弱的協調平衡狀態。例如,對高血壓病可起到降壓作用,對低血壓病可起到升高血壓的作用。鬆靜功具有明顯的調整機體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治療各種心身疾病的作用。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消化道潰瘍、支氣管哮喘、糖尿病、神經官能症等病變都可選取以鬆靜功為主要治療手段的方式來進行治療。

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各種意守法。這種方法是在放鬆功對心身放鬆的基礎上,主動地將意識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對象上。這個對象可以是身體的某一部位,如一個病變的髒腑、經絡、一個穴位,也可以是一個美好的客觀事物,如一盆鮮花、一幅壁畫、一件令人陶醉的往事等等。這種意守法應該是在心身真正放鬆後自然呈現的,而不是強行追求所能達到的。對意守的對象又要做到"似有意,似無意"。沒有意念是不可能的,而意念太重也不是好事,或可使意念的內容消失,或可使氣功態時意守的對象在意識回到清醒狀態時也無法消失,轉化成一種練功偏差。

************************************************************************

十二段錦

"十二段錦"又稱"文八段錦"。清代被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作為主要練功內容之一,此後逐漸被廣大練功者采用,作為內功鍛煉功法之一。十二段錦是由十二節動作組合而成的健身運動方法。原見於明代朱權(仙)《活人心法》中,名為"八段錦導引法"。後冷謙《修齡要旨》中稱之為"八段錦法",但實際內容與一般所稱的"八段錦"有很大的不同。由於其全部動作進行時均取坐勢,所以又有"坐式八段錦"之稱。清代徐文弼《壽世傳真》中將此法易名為"十二段錦",並對每節動作予以說明。鹹豐年間,潘《衛生要術》據徐氏本收錄,並略加增刪。光緒年間,王祖源改《衛生要術》為《內功圖說》。"十二段錦"之功法雖然簡單,但健身益壽,抗老防衰之功效顯著。十二段錦適合於患慢性、虛弱性疾病者的調攝。有助於神經衰弱、慢性氣管炎、食管炎、慢性胃炎、冠心病、肺氣腫、潰瘍病、胃下垂、腰肌勞損、慢性腎炎、腎虛腰痛等患者的康複。也可根據局部疾病重點選練數節。如耳鳴、耳聾可選練第一、二、三節;心火旺者可選練第一、四、七節;五勞七傷可選練第一、九節;腰背疾病,可選練第一、十節。

規則

規則

Title十二段錦

近代通行之十二段錦,多從《內功圖說》。下文根據清代同治13年刻本《易筋經》的內容加以整理如下:

基本內容和方法

歌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搖天柱。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頓。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金塊十二段,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

修煉方法:

第一段錦: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方法:盤腿坐在蒲團(或大方凳或床上)上,輕閉兩眼,舌舔上齶,摒除心中雜念,調息(輕細無聲)10分鍾。坐姿要求身體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軟),身不可向後倚靠。

注:握固,氣功修煉中,手的一種姿態。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於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節,四指齊收於手心。

靜思:是靜思息慮,神不外馳。

第二段錦: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