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一劍霜寒四百州(大結局)(1 / 3)

二十日後,約莫是九月初一,一道捷報,讓京師杭州沸騰了。

“雲州大捷!白登山大捷!今上禦駕親征,破遼國契丹、黨項。沙陀各部五十萬眾於雲州!斬獲四十萬級!遼國偽帝耶律賢級南院大王耶律撻烈,被吾皇圍於白登山,攻戰七日七夜,耶律撻烈戰死,耶律賢生擒,不日即押解回京……原宋國偽帝趙炅,亦在馬邑被斬。”

各種八百裏加急宣揚捷報的信使,在杭州城內春風得意地徜徉散播,讓朝中文武振奮不已,消息傳到後宮時,更是讓擔心了許久的錢惟昱後妃們心中石頭落地。皇後選子拉住顧少妍把職方司傳回的消息問了又問,尤其是確認了夫君錢惟昱還不算太喪心病狂,最後一戰時讓太子留在了雁門關,沒有出關去大草原上受苦,才算是徹底放心。

無論朝野,對於這份捷報的討論自然是少不了的,一時之間,杭州城內酒樓茶肆熱鬧非凡,上至朝臣士子,下到商賈走卒,無不紛紛揣測這場史實大捷是怎麼做到的。清河坊邊和樂樓內,林退思、範墉、崔仁冀幾個翰林不懂軍事,卻也樂得一邊飲酒作詩,一邊思量著複盤這場大捷,搜索枯腸好等陛下還朝時寫些歌功頌德的文章。

數年前他們都還是弱冠出頭的年輕人,剛剛中得進士,如今幾年過去,這些翰林都將近而立,林退思範墉也不拘束,還帶著三尺童蒙姿態的兒子出來一起參加詩酒之會,可見他們之間也是毫不見外。

範墉的長子範仲溫——也就是十幾年後出生的範仲淹的兄長——如今不過四五歲,已經頗讀了幾本書在內,據說還通一些史事。喝著一點糯米的酒釀子,聽父輩們談論捷報,範仲溫便奶聲奶氣詢問道:“列位世叔,小侄卻有一事不明:讀《史記》時,太史公言,以漢高祖皇帝之能,亡秦滅楚,猶然有冒頓單於白登之圍。自古北虜戎狄,以弓馬聞於天下,來去如風,不戰則走,莫可追及。便是我漢人至強至盛之時,也不過漢武帝以霍去病封狼居胥、唐太宗以李靖夜襲陰山,無不需要深入漠北不毛,方才得以驅逐戎狄,猶然不可盡圍殲之全功。今上究竟以何能,竟能使弓馬占優的契丹人不能逃竄,居然被圍困在白登山呢?自古以來,可是隻有戎狄圍我漢人的呀。”

“想不到範兄家中果是麒麟兒輩出。小小年紀竟能問出這般問題,倒是令咱汗顏啊。不過說到此事,定然是當今聖上英明神武,遠邁漢唐,才能有此奇功吧。”崔仁冀在一邊幫襯著,說些沒營養的場麵話。

林退思對於他們的討論也是渾不在意,他畢竟是家中幾代為官的了,消息也靈通一些,本不想裝逼顯擺。不過他的嫡長子林逋也在席——當然,如今作為一個四五歲的小孩,林逋肯定還沒有取“和靖先生”的號——小孩子家之間,尤其是讀書人家,這個年紀總喜歡裝個逼賣弄一下自己見識。林逋從爺爺林克己那裏聽到了一些更詳細的內幕軍情消息,便搶著說:

“雲州一戰,卻是不知陛下用了什麼通天之法——旬日之內,契丹遼狗五十萬大軍、百萬匹戰馬,驟然染了時疫,百萬之數居然盡數倒斃身亡,這才讓遼人數十萬大軍行動遲緩,不得走脫。陛下又讓楊都帥、顧都帥兩路包抄夾擊,遼國偽帝耶律賢又是個沒膽子的,不敢棄軍以少數輕騎扈從單獨逃命,這才被圍在了雲州東邊的白登山上。”

“什麼?這是何等通天徹地之法?居然能讓百萬戰馬,一夜倒斃?哎呀呀,陛下果真是真龍降世,皇天庇佑!其實想想當初登基大典時,九鳳來儀,加上如今異像,可不比古人吹的河圖洛書推背圖要實打實得多……”

“怎能說河圖洛書不足為憑呢?聽說陛下取了汴州、洛陽時,黃河洛水中也有出河圖洛書的……”

一群人便如同此刻杭州城的一個縮影,亂糟糟地討論著讓這個時代的人驚歎、難以名狀的偉大曆史奇跡,也讓人們的心靈對於這些偉大再無絲毫懷疑。不用幾天,朝廷大規模印刷的邸報便會更加詳盡地把這一切灌輸到天下人耳朵中,洗進他們的腦子裏,告訴他們天下太平的時代終於到來了,唐末以來百年戰亂,終於結束了。

……

在北地,八月中時,明軍的雲州大捷、白登山大捷最終殲滅了遼國人絕大多數的兵力,連皇帝都被抓了,南院大王和一代名將耶律斜軫雙雙戰死。皇後蕭綽也被明軍生擒俘獲,捆了之後送給錢惟昱獻俘。

遼軍當中,隻有耶律休哥一路偏師,帶著西南行營招討下屬本部兵馬,並皮室軍中部分突圍殘部,林林總總收容了十萬騎兵星夜北歸,馬不停蹄逃回了上京。契丹大軍隻剩下這十萬精銳,損失了三十萬,這對於契丹族總人口才三百萬的國家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或許沒個一代人甚至兩代人,都恢複不了元氣。而且光是這一年的馬瘟對畜牧業的打擊,就讓草原上最終全年病死馬匹超過一百萬,可謂是把遼國從根子上打得筋斷骨折。

耶律休哥逃回上京之後,請罪求罰,最終表態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先帝南狩”的情況下,懇請擁戴北院大王耶律屋質登基,以存續大遼國統。紛亂中還有當年耶律璟一脈的旁支、乃至其餘皇親遠脈不服想要奪權的,少不得導致遼國又因為一次君權更迭內亂屠戮,折損精兵數萬、部民數十萬才算搞定,到耶律屋質當上皇帝的時候,遼國已經徹底無力了。

在南邊,雲州大捷之後,明軍便自西而東開始了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跑馬圈地作戰。明軍步兵出飛狐陘、井陘關,從河東直接進攻河北平原地區。而明軍騎兵部隊,乃至駱駝騎兵部隊,則從塞外雲州直接北路包抄,從蔚州、武州等處,也就是上穀、宣化、張家口一帶反撲,截斷各處燕山、陰山關隘北出草原歸路,以實現對河北大地上的遼國占領區施行整個大包圍圈殲滅戰。

步騎軍兩路齊出同時,此前已經半年多沒掌打的明軍水師也把戰爭掀起了一個。八月二十三這一天,大明東洋水師提督陳誨帶領海軍無萬餘人,登陸部隊四萬人,從海路在渤海灣的薊州秦皇島地區登陸,奪榆關——也就是明朝以後改稱山海關的地方——並且截斷關內遼人仆從軍、偽軍退往遼東的退路。

陳誨出兵同時,總計八萬人規模的日軍也作為大明的仆從軍,由征韓大將軍源賴光率領,從高麗越過鴨綠江,與遼東的遼國二線駐守部隊作戰,幫助大明開疆拓土——作為回報,錢惟昱隻是給那些日軍些許蠅頭小利,準許他們拿了契丹人的人頭後,可以在東北平原上靠一顆契丹人的首級換取大明朝廷頒發的十畝無主耕地的田契而已。對於本島優質耕地稀缺的日本人來說,聽說可以在東北種地,紛紛在殺契丹人問題上激動得如同打雞血,把那些在極北苦寒之地追殺遊牧民族的髒活累活接了過去。

八月末,明軍開始收割河北之地,十月初,明軍破燕京,盡屠燕京城內契丹人,一並把給契丹人當官的漢族偽官、偽軍也清洗了。至於隻是被契丹人欺壓,並未給契丹人做官做吏的漢人受苦百姓,大明則是擺出了非常優待的姿態,而且帶著他們殺遼人和漢奸並且分贓,也能多多少少收攏人心。經過區區三月征戰,河北地區包括燕雲十六州在內全境,總計三十九州,全部收複。連同在石敬瑭割讓燕雲之前本就屬於契丹人的領土,如遼東州/遼東城、鴨綠府、南海府也在被收複之列。相當於後世整個遼寧省的地盤和吉林靠近長白山的延邊一帶也收入了大明囊中。

……

洪武二年的戰爭,便在這一陣兵荒馬亂戎馬倥傯之間過去了。在年關之前,錢惟昱帶著太子錢曙,乃至一眾將領,帶著百戰之後剩下的二十餘萬精銳明軍徐徐南返,回到了京師杭州。出征之前,明軍親從都、北府兵、鐵騎都等各部相加,也有三十多萬人,一年的血戰,滅宋逐遼,讓明軍也付出了數萬勇士埋骨他鄉的代價,全年死傷病亡總數相加,也有將近十萬人之多。不過相比於天下定鼎的不世之功來說,這些代價都是必須的,也是值得的。

天下定鼎後,《六代史》正式修成,在薛居正那個永遠不可能問世的《五代史》基礎上,加入了九國和宋的事跡,合成《六代史》,總纂官也從薛居正變成了錢弘儼。

除了官方著書之外,民間文化也因為印刷術的便宜繁榮而擴張迅速,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本叫做《百家姓》的童子入蒙讀物,如同曆史慣性那般如期被編纂了出來,雖然成書的年月和平行時空差不多,但是本書中“百家姓”最前麵幾句的排序,卻明顯發生了變化。“趙錢孫李”變成了“錢周趙李”,後續幾句,也略有調整。

休整過了年關之後,洪武三年,公元971年,大明朝廷一邊繼續撫恤重建百廢待興的關中、河東、河北、河南諸地區。同時軍事上,明軍在夏季再次以騎兵部隊、駱駝部隊為主力,以改裝了車陣戰法的步軍為輔,出兵十二萬,對隴西、河套地區用兵——這也是考慮到了大戰之後,朝廷要撥款重建、以工代賑投資的盤子太大了,為了減少財政開支,隻要能夠確認滅敵,出兵自然是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