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這是李白的《秋浦歌》一詩。此時,在一間普通的小學二年級教室裏,老師正在領著同學們朗讀這首詩,教室裏共有40名學生,年齡都在6、7歲左右,其中39名學生都是黑發,隻有一名是一頭白發。這孩子整張臉棱角分明,透出幾分硬氣,雙眼皮,一雙大眼睛頗具靈氣,此刻卻流露出些許怯意。他惴惴不安地坐在教室中間的座位上,一頭白發顯得頗為紮眼。當老師在朗誦這首詩的時候,其他同學嘴上跟著朗讀,目光卻聚焦在這個奇怪的小孩身上,不時還有人發出帶有嘲諷意味的嬉笑聲。那孩子知道別人都在看著自己,頭埋得更深了。
過了一會兒,朗讀聲停了下來。老師站在講台上,察覺到教室裏的氣氛有些不對,他不動聲色地說:“同學們,大家坐端正,下麵是同學單獨朗讀環節,有沒有人主動舉手?”教室裏瞬間變得鴉雀無聲,其他39名同學都坐得端端正正,生怕被老師點中,隻有他依然埋著頭。
“文瑞,你來朗讀一下怎麼樣?”聽到這句話,他有些詫異地抬起頭,眼中滿是震驚和不安,大家的目光又一次全部聚焦在他的身上,一陣幸災樂禍的呼氣聲和嬉笑聲響起來。“大家請安靜。”等到教室恢複了平靜,老師接著對文瑞說:“好嗎?”。他怔怔地望著老師,咬了咬嘴唇,點了點頭,捧著書站了起來,“白……白發三千丈”,一開始的時候聲音很小並且有些顫抖,他讀完一句後緩緩抬起頭,有些擔憂地望了望老師,老師衝他微微一笑,鼓勵他接著往下讀,他定了定神,又開始讀:“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這幾句讀的時候聲音洪亮,也不再顫抖,整個教室裏的人全都能聽得到。讀完之後,他再次緩緩抬起頭掃視了一下左右的同學,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同學們的臉上不再是剛才嘲諷的表情,而是一種若有所思、略帶歡喜的表情。“讀得好!聲音洪亮,咬字清晰。”老師邊說邊讚賞地衝他點點頭,“坐下吧。”文瑞坐下了,周圍的人都衝著他友好地微笑,他雖然很納悶,但是心中也是一陣歡喜,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隨著放學鈴聲的響起,學生們不斷湧出教室,以往由於天生一頭白發被別人孤立的唐文瑞現在正被班上的一大群男生簇擁著往校門口走去。校門口滿是前來接孩子的家長,文瑞一邊和那些同學說話,一邊回望一間四年級教室中走出來的學生,過了一會兒,其中一位身材姣好、亭亭玉立的高個子女生向他揮了揮手,他也微笑著衝那女生招了招手,那位女生和幾位同班女同學告別後向他走來,隨著一步步靠近,她的臉也漸漸清晰,隻見她整張臉明淨素雅,雙眼皮,長睫毛,眉目含笑,溫柔可人,同時目光中又透出幾分韌勁。緩步走來,馬尾辮左右輕輕擺動,她向上搭了搭下垂的劉海兒,舉手投足之間頗有大家閨秀的氣質。
“姐”,文瑞看她走近,張嘴叫道。她一聽立時笑得更加明顯,嘴角上揚,皓齒微露,輕聲答應。其他同學看到文瑞的姐姐走近,都衝她微微一笑,然後向文瑞說了聲明天見,四散去找自己的家長了。文瑞迎上前去,拉住姐姐的手,姐姐摸摸他的頭,笑而不語。姐弟倆向家中走去。
“小瑞,別光自己偷著樂,有什麼開心事給姐姐說說啊。”文韻看著喜氣洋洋的弟弟,輕聲說道。
“嗯……”,文瑞嘟嘟嘴,一邊表示不解似的撓撓頭一邊說:“其實我也感到很奇怪,我隻不過是被老師點到,讀了一首叫做《秋浦歌》的唐詩,同學們聽完就全都像變了個人似的,都衝著我很友好地微笑,放學了還主動要和我一起走,都說要和我交朋友。嗯……,我也想不明白。”文韻知道《秋浦歌》的內容,聽了小瑞的話也覺得奇怪,想起以前放學後,小瑞總是班裏麵最後一個出教室的,每次都是自己去他們班裏接他,他才會跟著自己往外走,而且總是低著頭,情緒很低落,文韻看著被孤立的弟弟感到很揪心,但除了安慰他鼓勵他要自信、要勇敢之外,也是無計可施。按理說同學們聽到小瑞朗讀那首詩應該會起哄地很厲害,怎麼反而對他友好起來了呢?心裏雖然有些不解,但是更多的是和弟弟一樣的開心。她拉住弟弟的手,滿臉笑意,看著他興高采烈的樣子,說道:“小瑞,我們趕快回家,把你交到朋友的消息告訴爸爸媽媽怎麼樣?”文瑞拍手叫好,一蹦老高,姐弟倆興奮地向家裏奔去,路人看到滿頭白發的弟弟時詫異的眼光兩人隻當沒看見,一心隻是要快點回家好讓爸爸媽媽也高興一下。
離學校不遠的地方有一排安著朱紅色大門的居民區,門匾上寫著“福星高照”字樣的那一家就是唐家。姐弟倆很快就奔到了自家所在的長巷中,唐爸正在二樓的陽台上澆花,老遠看到姐弟倆笑著向家跑來,心裏雖然有些犯嘀咕,“這兩孩子今天怎麼這麼高興?”但還是趕緊讓唐媽去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