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澍清應寺拆碑亭,西夏文現世天亦(1 / 3)

涼州武威自古為“人煙撲地桑柘稠”的富饒之地,但一直沒有出過狀元。這一日,張澍和幾個朋友在文廟遊玩,大家在稱作“萬仞宮牆”的影壁牆下唏噓感歎,從這裏望去,但見尊經閣三重翹角上的鈴鐺若有若無,像是無數的歲月在在搖搖晃晃。一株株參天的古樹傲然而立,好像在藐視這群才子。大家從“義路”進入廟院,當從“狀元橋上”走過時,清風徐來,鈴聲叮當,不由的引起大家的感慨。

“今天大家從這橋上走過,下一年的狀元一定在我們當中產生了。”不知道是誰叫嚷了起來。

“未必!未必!”

“一定!一定!”

從文廟出來,大家醉意未消,遊意也未消。

“今天秋高氣爽,正是遊玩之日,不妨去清應寺轉上一轉,或許能找點詩意呢!”不知道誰提議到。

“也好,也好!”大家信步向清應寺走去。

遠遠地看見清應寺,但見廟宇巍峨,古樹連陰,一派肅穆景象。煙火繚繞中但見幾個和尚在那裏閑庭信步。走進來才發現今日來上香之人很少,幾隻大鳥於枝縫間跳躍戲耍。

大家在裏麵走了一會,頓覺乏意,於古樹之下閑聊。其中一人說道“此處我已來過幾次,景致已看差不多,裏麵不遠處有一泥砌的碑亭倒是猜不透裏麵有什麼,和尚從不給外人細看,不知道為什麼!”

“我們去看看怎麼回事!”大家都被他的話招惹起來。

向前走了不遠,便見一牌樓式建築立在僻靜處,周圍雜草叢生,一片蕭條,與周邊景致及不相稱,像是很久沒有人打掃的樣子。大家剛剛走到樓前,一和尚慌裏慌張的跑來:“各位施主,這樓裏不能進去,否則會遭天劫!”

“什麼天劫,我們俗人信不了那麼多!”一人大聲嗬斥。

見和尚仍是不給進,其中一人急忙上前說道:“此人是張澍,張大人,來此地隻不過欣賞景色,看看就走!”

提起張澍的大名,和尚連連道歉:“失敬,失敬,你們看看就回罷。”忙著去推開虛掩的門。

裏麵陰氣繚繞,蛛絲成網,別無他物,隻有一泥磚砌成的碑亭立在那裏。大家圍著看了幾圈,一無所獲。

張澍用手推了推碑亭:“師傅,這裏麵是什麼?”

“不知,多少年了,據師傅的師傅的師傅說,這裏麵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一個詛咒,但不允許世人知道,更不允許人打開,若誰打開了,此人必遭天劫。”

“天劫都是人為的,相信自己就能平安!”張澍大聲地說。

“若打開可以,必須打開的人發誓願意自己遭受天劫。這樣才能不牽連其他人。”和尚早知道張澍的大名,一是試試張澍他們的膽量,嚇走最好。二是和尚自己心裏也想知道裏麵到底是啥玩意,若有人打開,與自己無關,何樂而不為呢。

張澍猛然一擊碑亭:“拆!如有天劫,我一人承擔,與任何人無關!”張澍在外為官多年,深知人世間天劫都是自己所為,何況他一心想知道裏麵藏有何物。

和尚急忙出去拿了工具過來,幾人急忙工作起來,好在年代太久,泥磚耐不得幾下猛砸。砸開了封磚,大家小心翼翼地往下整理著,怕傷害了裏麵的什麼東西。

不久,一塊黑色的石牌出現在大家麵前,張澍嗬嗬大笑:“果不出我所料,我以為是什麼寶貝,隻不過是什麼年代立的一塊石牌罷了,待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