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宦官有後(1 / 2)

這一年發生了好幾件載入史冊的大事:孫中山重建軍政府,當上非常大總統;郭沫若創辦創造社,推動自由和人性的解放;中國共產黨在一條魚船上誕生,肩負起神聖的曆史使命……這一切意義有多重大,我們的主人公王廣茂全然不懂,他雖處身於這樣驚天動地的時代變革裏,生活卻按部就班,沒有任何變化,他是農民,操心的是身上衣裳口中食,追求的是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這天早上,廣茂起來遲了,媳婦喬氏罵他懶慫。擱從前他是要打媳婦的,此時喬氏有孕在身,他就依著順著沒言傳。廣茂靠在自家牌樓前的石鼓上吧唧吧唧抽旱煙,頭頂的皂莢樹股上突然吊下一根很長的絲,廣茂看到絲的一頭是一條綠蠕蟲,被老人稱作吊死鬼的,就想起自己昨晚夢見龍了,怎麼出門就見吊死鬼呢,覺得晦氣,用燃著火星的煙袋鍋去燙,蟲子卷曲掙紮著掉在地上,他狠狠地踩了幾腳,抬頭看著遠處的白鹿原,蜿蜒著恰似龍的脊梁,心裏就舒服了一點。

早飯間,廣茂給娘說起昨晚的夢,娘說,好事麼,人都說望子成龍,你媳婦一定能生個牛牛娃。廣茂聽了嘿嘿笑,媳婦喬氏就說:小心白高興了,男娃女娃不是夢決定的,要是夢能決定,我就也天天睡著做夢。娘白了喬氏一眼,喬氏趕緊閉嘴。娘扒了一口飯,來不及咽,又問:龍在哪個方位?廣茂清了清嗓子,猶猶豫豫地說:北崖上。娘說:你咋不夢到咱後崖上呢?廣茂說:夢不由我嘛!娘有點憤憤不平,說:也難怪,北崖風水就是好,白家的墳都在那裏,你看你舅家那日子,哪像咱這樣,越過越窮氣……喬氏就插話:娘,這風水真有那麼靈驗麼?娘說:靈呢,咋不靈,北崖上有個觀音廟,我小時候經常去那玩,有一次和娃們偷吃了貢果,回來都肚子疼,大夫看不好,有人就說是菩薩怪罪呢,去給菩薩新獻了水果,又磕頭賠了罪,竟然好了,你說這邪氣不?喬氏問:那廟現在還在不?娘沒接她的話,接著說:有一年下暴雨,八裏原的水都從上原瀉到北崖上,你知道那水有多大呢,那條老牛溝就是大水衝出來的。喬氏說:就把廟吹走了麼?娘說:那廟是在水口的,卻沒被吹走,水眼看著就從廟那裏灌下來卷走白家莊,卻在廟背後卻拐個灣,向北流走了。喬氏將信將疑,瞪大眼睛看著娘不說話,娘繼續說:還有個事廣茂也知道,咱族裏以前有個老太婆,因為輩分高,大家都叫他九老太,她明明是在齊頭崖下被土埋在窯洞裏了,卻又在觀音廟裏活著走出來。說到這裏,娘異常氣憤,咬著牙罵道:菩薩就不該救這個老不死的,她是活了,卻不讓你爹進祖墳,硬要把你爹埋在死娃子溝……娘說得眼淚就快下來了。

關於菩薩顯靈拯救九老太的事情曾經傳得神乎其神,但事實並非傳說的那樣,實情恐怕這世上也隻有廣茂一個人知道,廣茂看著娘難受,自己心裏是比娘更難受的,但他不能給娘說,他怕說了九老太的事,就會牽扯出爹死前交代給他那個秘密,爹是萬般叮嚀不讓給任何人說的,包括娘。

廣茂平靜了下心緒,沒話找話地安慰娘說:北崖是我舅家村子的地,娘是那長大的,那風水好,自然也庇佑娘,庇佑我們家!娘說: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娘家的風水再好,咱也沾不上光的。你舅爺當年把我嫁到你們王家,隻說是你們王家祖上風水好,沒承想這風水早就斷了。廣茂心裏說其實王家的祖墳已經被盜了,還講啥風水,但這也是個秘密,他同樣不能說,不能說就壓抑著沉默。恰好喬氏插了句:是咋斷的?娘就繼續說:風水輪流轉,王家在明朝先前就出了兩個大官,就不該再出個宦官,這宦官雖是個官,但總是太監,太監咋能有後代麼,所以這風水也就自王承恩那裏斷了。說到這裏,娘竟然竟哽咽了,哭訴道:最可憐你爹,連你王家的祖墳都沒進。看娘哭廣茂就勸娘,勸不住,娘哽咽了許久心情才平複一些,說:如今我隻盼你們老祖宗的風水能轉回來,保佑你媳婦肚子裏的孩子,讓王家也再出個有頭有臉的人物,改變咱這活不旺餓不死的現狀。

廣茂聽娘這麼一說,便不說話了,出了院子走到牌樓外那片空地上站著,對著遠處大片的藕池和更遠處的白鹿原默不作聲,想起爹講的祖上的故事以及這個村子的曆史。

村子叫聚慶,地處秦嶺北麓八裏原下,與白鹿原隔河相望。這裏很早以前是叫蕖坑村的,因中間呈低窪地勢,有泉水常年流淌,形成藕塘,蕖者芙蕖,古人對藕的別稱,因而得名。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陝北大順軍攻破紫禁城,明王朱由檢在煤山壽黃亭自縊,諾大一個北京城,隻有一個太監留在皇帝身邊,為大明王朝畫上最後的句號。這個人叫王承恩,生前官至司禮秉筆太監,死後被南明福王諡“忠憨”,清順治帝也感懷於他的忠貞,將他葬於崇禎皇帝的思陵旁,並親筆撰寫了千字碑文。實這王承恩非一般的太監,乃是名門之後。他祖上王真做過大明都指揮使,封金鄉侯,王真的兒子王通官至太子太保,封成山侯,這成金鄉侯府和成山侯府所在地,正是蕖坑村的藕塘西麵,後來兩府合稱王府,王承恩便是生於王府之中。王承恩做官後,挨著王府北麵別建了一座承恩府,三府並列,形成一片規模龐大的古建築群,一時間迎送頻仍,賈商雲集。王承恩每年正月初五、七月初五村裏過會的日子都會回鄉省親,此時衣錦還鄉,當地官員鄉鄰親友俱來拜會,相聚以慶,熱鬧非凡。王承恩死後,鄉人在王家祖墳裏埋了他的一隻靴子,又將村子改名為聚慶村,以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