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了第一峰,一行人乘法器沿著山道飛行。在越過第三峰的時候,幾人遇上了外門的巡山弟子,被告知門中長老已知曉薑如逸、韓青璿二人歸來,現要他們盡快趕回內門。
長老有命,不得不從。薑如逸無奈,隻好和韓青璿先行離開,臨走前囑咐鄭山等人,一定要將蘇白送往第六峰安頓妥當。
“究竟是出了什麼事?這麼急。”羅玉馨看著二人離開的背影道。
“該不會是田牧攸那家夥跑去向長老告黑狀了吧?”韋江楓如此猜想。
“不太可能。田牧攸理虧在先,他要是還不依不饒,討不到半點便宜不說,大師兄回來了也會收拾他。”鄭山想了想,否認了這個可能性,道,“走吧,趁著天還沒黑,得趕緊替蘇師弟安排妥當。”
說完,幾人又是一陣飛行。
在繞過第四峰後,視線陡然一寬,前方轉過山林後,一大片位於群山環抱之間的綠地出現在蘇白眼前。
這片綠地的總麵積估計能有兩萬畝,細細看去,那些連成一片的綠色都是長勢喜人的水稻,但又和蘇白以前在曲陽鎮看到的稻子不一樣,似乎長得更加高長與飽滿。而在這片綠地的邊緣,還有一片依山傍水而建的黑瓦小鎮,遠遠望去,建築風格就和蘇白前世的江南古鎮差不多。
“師兄,這些是?”蘇白望著遠處一塊塊青綠的水田,和一些正飛在水田上空捏訣施雨的修士,不由十分意外。
“這都是宗門的靈田,專門用來種植靈穀的。外門每年的在冊弟子不下三萬,執役修士也接近三萬,再加上其家屬後代和外門各種在編執事,整個外門的總人數恐怕要超過十二萬,且基本都無法辟穀,對食物的消耗數量是一個極大的數字。像這樣一片規模的靈田,外門中至少還有二十八處,一般都交與專門的執役修士照看,是宗門得以養活外門眾人的根本。”
鄭山笑了笑,繼續解釋道:“那些建在山腳下的村鎮,則是執役修士的居所。按照門規,執役修士在外門落戶不得超過三代,且不得隨意進入各峰的修煉場所。”
“那我等外門弟子是不是也不能隨意進入執役修士的村鎮?”蘇白想起在接引樓船上,鄭山要他盡量少接觸執役修士的忠告,不由問道。
“這種門規倒是沒有。其實偶爾出入執役修士的村鎮也不錯,他們那都有上好的佳釀與美食,修行之餘,放鬆一下也是好的。”鄭山微怔,而後也明白蘇白其實是想問什麼,道,“至於安全問題也無須擔心,除了田牧攸那種來頭比較麻煩的二世祖,沒有人敢在宗門裏過於放肆。”
“對了,如果你以後為宗門立下的功勞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獲得宗門的封賞,在外門中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田產。”羅玉馨在旁邊補充道,“大師兄和韓師姐在外門就有自己的田產,麵積還不小呢。”
“大師兄他們要那麼多靈田做甚麼?”蘇白問道,一時有些納悶。
“增加收入啊,難不成還會把那些出產的靈穀都吃了不成?”麵對這個有點呆傻的問題,羅玉馨好笑道,“修者四需:財侶法地,財力可是排在第一位的。買法寶靈藥,布法陣煉器,打發人跑腿,哪樣不需開銷?如果你還想養兩隻靈寵,那開銷就更大了。隻靠著宗門每月發的那點靈石,想出趟遠門都困難。”
“原來如此。聽師姐你一說,我頓覺壓力好大。”蘇白恍然,不過心中倒並不犯愁,他已經在蓮花穀湖底發了一筆橫財,足以應付未來幾年的日常開銷。至於開源賺錢嘛,他打算等安定好了後就弄點靈草種子,試試那本《岐黃千草集》。
四人一麵繼續說著,一麵前行,沒過多久就來到第六峰的山腳下。
第六峰的靈氣要比第一峰以及前麵幾座山峰的靈氣都要濃鬱,整體山勢也更高聳一些。實際上,陽明宗外門的十六座山峰排名就是根據各峰靈氣的多寡而決定的。越靠近外沿第一峰,靈氣就越淡薄,反之越接近陽明宗內門,靈氣就越濃厚。
而陽明宗的外門弟子,便是根據自身的修為從而決定被分配到哪座山峰修行。
再者,說到外門十六座山峰的各種用途呢,其實也並不複雜。
其中,做為門戶的第一峰是專門用來收徒和接待一般來客的。第二峰到第四峰是凝神期記名弟子的修煉場所,第五峰到第七峰歸於坐照期弟子修行居住,第八峰到第十峰分別是外門用來豢養靈獸、種植靈草煉製器物的場所,一般非輪值弟子和主事執事不得進入。第十一到十三峰則是築元境弟子修行之所。
如果還要細分的話,那就是第二峰對應凝神初期、第三峰對應凝神中期,第四峰對應凝神後期修為的弟子……以此類推,外門的弟子每晉升三個小境界,便可由原來所處的山峰搬到靈氣更濃鬱的下一處山峰居住,而該弟子的待遇也會隨之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