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作坊的設備完全是古老的工藝,高高地蒸餾桶底部引出一小竹管,包穀酒一滴滴地流進就器皿中。釀酒的當地人用杯子接了一小口給大郎嚐嚐,包穀酒入喉後,酒的醇香立即由喉往上衝,在鼻腔中回蕩。大郎吐了一口酒氣,“這是好酒!”“是純正的包穀酒!”
造紙作坊按古代造紙方法製作紙張,把水中的紙漿用大的四方篩子把水濾掉,剩下的紙漿均勻的適當的密度平攤在四方篩子麵上,然後倒出紙張。武南想試一試,但怎麼樣端平篩子總是不得要領,紙漿總是攤不均勻,厚一塊,薄一塊,倒出來的紙仍是紙漿。作坊的師傅們卻非常麻利,動作嫻熟,速度也快,紙不一會兒就摞成一疊。
水車上傳來落中同女孩子們的嬉鬧聲,水車把小溪裏的水一格一格地兜送上來,流進高於小溪的田地裏,灌溉糧食作物或者是經濟作物。人秋伏在水車的木橫杆上,雙腳蹬踏在水車的踏板上,腿腳要均勻的蹬踩踏板。一般水車有左右兩個軸輪踏板,兩個人在上麵踩動要均勻用力;可是落中以前那幹過這種體力活,全當好玩地亂蹬一氣,而在另一個踏板上的女孩子嚇得哇哇地尖叫……
漂流渡口擠滿了橡皮筏,大家準備漂流。
“和氏璧美容品公司”的員工集體照了一張像,背景是河流流過去的遠遠的連綿不斷的群山,在藍天白雲下,大家歡快的聚集在一起,後排揮舞著繡有公司名稱的旗幟,有的做出V字手勢,一起高聲喊了聲“茄子”。
隨後大家穿好救生衣,陸續的結伴上了橡皮筏。橡皮筏一個接一個劃出渡口,很快形成一條線的小船隊,橘紅色的救生衣在小河中格外明亮。
水麵流速平靜,小船隨著水流平穩的劃動,人們開始心情愉悅地欣賞著河兩旁的景色。很快進入兩山之間,山上是原始深林,從山林裏傳來好聽的鳥鳴叫聲。在河流拐彎處,都有當地人坐在小木船上,或者河岸突出的大石頭上,維護著過往漂流者的安全。他們興致高時,就會衝著大山唱起來山歌,動聽的山歌在山穀中回蕩,讓漂流者為之動情。
在一突出的大石頭拐彎處,水流流速加快,眼看著橡皮筏快速地流向大石頭壁;一穿白襯衫的當地人從石壁上有節奏地探出身來,在橡皮筏快到之前伸出左手,輕輕把橡皮筏船頭一撥,船隨水流流開去。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繼續前行。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漂流,大家上岸休整。
在“人民公社”食堂大家吃一回“大鍋飯”。田土磚壘起的房屋牆壁,高高灰蓬蓬的屋梁,兩屋之間手搖把光滑的老井,讓現在的人回到過去的時光,特別是在童年或者少年時期曾經聞到過那個年代的氣息、看見過那個年代陽光的人,再重見到那個年代的景與物時讓人從內心深處感到蒼涼,對於時光流逝的恐懼,眼前歲月無從把握的彷徨。
楊總提議業務員們在“人民公社”門前照張像,大郎、楊總、曹東、胡西站在後排,武南、落中和越北蹬在第一排。大家臉上放著光芒,發出發至內心的歡笑。這一刻時光停滯了,那一年,那一日的歲月痕跡永遠定格在那一年的那一日,燦爛、陽光、愉悅的時刻——一身一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