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一個細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企業發展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繁榮與衰敗。美國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很多優秀的企業都排在世界前列,這也是美國得以昌盛的一個原因。美國企業的主體形態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一樣,是私人資本所有即私營企業。除此之外,還有國營企業,公私合營企業和合作企業。
管理在現代企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一種適合自己的管理機製,在激烈的市場中將很難生存和發展下去。近年來,美國很多企業實施了許多新的管理方式,而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本書就是通過一些經典案例,全麵展示了美國企業近期一些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式,諸如:
1、重視生產和技術管理。美國企業界在生產和技術管理上采用的方法是:為改變落後的技術基礎而進行巨額投資。美國強調不要隻靠事後的質量檢驗,而一開始就按規定的要求進行作業,使缺陷的發生減少到幾乎等於零,例如本書中波音的管理模式就說明了這一點。
2、精簡組織機構。在美國,大部分成功企業的行政人員比例很小,有不少4—5萬人或更多的大公司,其行政人員不到百人。精簡的方式是:要動手術,而不是掄斧頭。比如通用汽車公司的做法,在總體精簡的前提下,反對一刀切,該減的減,該增的還要增,從管理的實際需要出發,在精簡上做得幹脆利落;減少職工要和機構與計劃調整一起進行;對退休、死亡、辭職而出現空缺非確實必要不予填補,任其自行“消耗”;對工作人員不輕易提拔,多用擴大職務範圍的方法來鼓勵,以逐步減少管理層次。
3、注重企業領導人的培養。美國企業界特別注重領導人的培養,過去過分重視管理人員在短期內獲得利潤的表現,而現在則強調管理人員要有保持企業生命力、靈活性和職工士氣以推動企業不斷發展的能力。這一點在克萊斯勒以及福特的管理模式中都有所體現。
4、推進知識管理。未來財富的來源主要是知識,知識工作者將是最有生命力的資產。管理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對知識工作和知識工作者進行管理,也即“知識”管理。在新經濟背景下,微軟的知識管理最具代表性,本書對此都做了詳細的分析。
WTO的加入使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中國的企業在麵臨這場挑戰與機遇時,雖然勇於創新、積極進取,但仍避免不了出現很多問題,因此還是很有必要借鑒一下美國企業的管理經驗,以提高本國企業的競爭力。本書案例經典,具有時效性和廣泛性,希望會對一些企業的改革、管理有所幫助。
當然,由於我們的編寫水平所限,難免有不足之處,請讀者指正。在編寫本書過程中,趙立穎、楊捷、侯貴壽、李江濤、張浩、李翠平、王宗平、李文勝、李豔春、陳美林、張勝等參加了編寫工作,在這裏一並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