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五年,北岸王岱濟擁兵自立,帝使將軍王勤南進討之,歲不期年,王師大勝,岱濟兵敗自戮於嘉定,王勤領大軍二十萬鎮守北岸王故地。越明年,胤帝南巡,自鄢京至嘉定,大興龍舟,凡千餘裏,沿途百姓賦稅納貢倍於往年。適逢沿途有鑒成、泗南二城大旱,糧穀絕收,然守丞為討喜於帝,瞞不上報而稅負不減,餓殍遍地,民不聊生。至帝至鑒成,有民請願,帝竟殺之,是故群情激憤,民心盡失。不逾月,各地群聚而起者眾,至長樂八年,王勤亦擁兵自重。
——《胤史·本紀第十·哀帝》
一
長樂六年,正是泗南大旱,伴隨大旱而來的饑荒把顧思成變成了孤兒。這一年隆冬,顧思成和大批難民一樣,南下尋求生機。
顧思成到嘉定時已是臘月,江南枝上殘雪綴著臘梅,橋下流水聲依舊潺潺,將近年關,大街上彌散著幾分祥和喜悅,水鄉淳樸安詳頗有讓人迷戀的氣息。然而顧思成那時方九歲,和他南下的同鄉才在饑寒交迫裏離世,他也已餓了兩三天,兩眼發花,不曉得什麼叫祥和,隻曉得再這麼下去,他也非餓死不可。他並不想淒慘地餓死。
他在街邊徘徊,希望能討到一口殘羹冷炙。現下的光景,最要緊是先活下去。
餛飩攤的大鍋冒著熱氣,攤主吆喝著,街上人來人往,有客人坐下來要了碗餛飩。顧思成遠遠看著,想著那個人是不是能留下一口,他好去討一點來吃,哪怕隻剩口熱湯,也比沒有的強。
乞討雖令人不快,可也算沒有辦法的辦法,或許熬過年關能好一些,到時他再去試試能不能找到活計。
他不曉得自己什麼時候就在離餛飩攤很近的地方看了,或許是饑餓驅使他慢慢走近,總之聽到那個吃餛飩的人問他:“你很想吃?”的時候,鬼使神差地就點了點頭。他曉得這是很討人厭的,他此前並非沒有遭到過嗬斥驅趕甚至毆打,可是饑餓更使人瘋狂。
眼前這個人瞧起來三十歲上下,文人模樣,既不溫和也不凶惡,一張臉沒什麼笑意倒也沒什麼惡意。顧思成並不怕,討不到吃的無非就是換一處再討罷了,打不過他也曉得跑,那都沒什麼。
“坐吧。”那人這麼說了句,回頭對攤主道,“老板,再來一碗餛飩。”
顧思成有些愕然,對那人道:“我沒錢。”
“我有。”那人答他。
看上去不是什麼好相處的人,卻意外的好心啊。
顧思成餓得暈暈乎乎,雖仍有幾分疑慮,然而還是坐下了,端上來的餛飩熱氣騰騰,他也不顧燙,吃呼吃呼就吃了個幹淨,喝完了湯恨不得把碗底也舔個幹淨。那人見了竟然笑了一下,問他:“還要麼?”顧思成並沒有吃飽,倒也不那麼餓了,何況欠了陌生人的人情便很難再還,顧思成年紀雖小,卻也曉得欠人恩情並不是件好事,便搖了搖頭,從椅子上下來,道:“不知先生尊姓大名,思成他日也好報答。”
那人打量了他一番說道:“些許小事罷了。”結了餛飩錢,整了整衣衫就走了,沒給顧思成再說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