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科技之謎(1 / 3)

令人迷惑的高度文明遺跡

是誰繪製了古地圖

科學家在探索遠古文明時,常常會被各種疑團難住。盡管今天我們已處在科技高度發達的年代,但數千年前人類曆史上的一些發明和創造,仍然使人感到神秘莫測,不可思議。古代地圖就是這樣的疑團之一。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塞拉伊圖書館裏,人們發現了一張用羊皮紙繪製的航海用的地圖。地圖上有土耳其海軍上將皮裏?賴斯的簽名,日期是1513年。賴斯本是希臘人,1554年在開羅被殺。他是著名海盜馬爾?賴斯的侄兒,一生都在大海上鏖戰。像他這樣的人,擁有一張航海地圖,本來不算是稀罕的事。但是,賴斯的這張地圖卻是一張稀世罕見的古地圖,它不是賴斯本人或他同時代的人繪製的。這張地圖是一張複製品,它的原版是在極其遙遠的古代繪製的。在這張地圖上準確地標畫著大西洋兩岸大陸的輪廓,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理位置也準確無誤,尤其是南美洲的亞馬孫河流域,委內瑞拉灣和合恩角等地都畫得十分精確。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張地圖上清楚地標畫出整個南極洲的輪廓。大家知道,目前人們普遍認為,南極大陸是在1818年才發現的。然而,賴斯地圖上的南極洲大陸兩側的海岸線,其中尤以魁莫朗德地區最清楚。南極的這個地區被冰層覆蓋已經有1.5萬年了,這就是說,賴斯地圖上的南極洲是根據1.5萬年前的地理狀態繪製的。

需要說明的是,賴斯地圖並不是惟一的一張罕見的古圖。1339年,杜爾塞特有一張航海圖十分精確地標畫著地中海和整個歐洲的位置。根據許多事實判斷,這張地圖也是複製品,就是說,它原版的繪製年代要比這早得多。從地圖本身來看,繪製者所掌握的地理等方麵的知識遠比十四五世紀甚至16世紀的人要全麵得多。

在希臘一些普托利邁斯年代的地圖上,人們可以看到現今的一些地區還被冰川覆蓋著,而另一些地區卻沒有被冰川全部覆蓋。這一切都表明,這些地圖是在很遠很遠的古代繪製的,因為瑞典為冰川覆蓋的年代至今已經很遠了,而在普托利邁斯朝代,這些冰川早已消失。

1531年,奧隆丘斯?弗納尤斯有一張地圖,上麵標畫的南極洲的大小與現代人繪製的地圖相比,幾乎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這張地圖隻標出南極的西部被冰層覆蓋著,冰層尚未覆蓋住整個南極大陸。根據地球物理科學的研究成果,大約在6000年前,南極大陸上的某些地區氣候還比較溫和,特別是羅斯海地區。這個事實表明上述地圖是根據6000年前南極的地形繪製的。

1559年,另一張土耳其地圖也精確地標畫著南極洲大陸和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線。更加令人驚訝的是,這張地圖還標畫著一條較窄的地帶,像橋梁一樣把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連接在一起。但是連接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這塊地區的消失至少已有三萬年了。而這張地圖的繪製者對此卻了解得如此清楚,竟把它繪製在自己的地圖上。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綜觀這些古代地圖,我們注意到:

它們標畫的陸地是地球上幾千年前,甚至幾萬年前的大地圖形;這些地圖繪製得都很精確;要繪製出這樣的地圖,必須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地的構造、球體三角學等等方麵的科學知識;另外,還必須有先進的交通工具和製圖手段。

雖然,在中世紀,許多航海家都擁有航海地圖,但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對地球的有關知識知之甚微,甚至不知道它究竟是扁的,還是圓的,更沒有人到過南極洲。所以,他們根本不可能繪製上述的那些古地圖。特別是對那些已經消失的大陸,中世紀的人更是一無所知。有些古圖上標畫的地中海羅的島與現在的該島的大小相比,相差很大,這說明這個島嶼在地圖繪製時是很大的,隻不過天長日久,被海水衝刷後才變成現今這般大小。據此推算,人們可以知道,這些地圖繪製的年代是在幾萬年以前。

有的地圖上還標明了現在的英國、愛爾蘭等地區,上麵都有冰川,但實際上這些冰川的存在都是一萬年以前的事。總之,這一切都在說明,這些古地圖不是中世紀的人們所繪製的。

那麼是誰繪製了這些古地圖呢?有一些科學家認為,隻有兩種可能:一是外星人,二是地球上的古人。但兩種看法都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實,因此說,古地圖至今仍是謎。

失傳的秘技

回飛棒是美洲人發明的嗎

提起回飛棒,我們也許立即想到這是澳洲土人的發明。畢竟回飛棒的英文中的名稱,是由bumarin一字而來,是澳洲土人稱這種曲棒的字眼。回飛棒能飛到遠處目標,畫出優美軌跡後飛回拋投者身邊。雖然今天我們用的回飛棒,不管當是武器還是玩具,毫無疑問是澳洲的特有製品,但最近的發現顯示回飛棒很可能發源於別處。

世界各地都有人使用過回飛棒,例如在歐洲、埃及和印度,都發現古代遺留下來的回飛棒或其碎片。曆來所發現最古老的回飛棒,卻是幾年前在佛羅裏達州發掘出來的。其曆史遠溯至公元前約一萬年,而這一項發現,使人認為回飛棒可能是在美洲而不是在澳洲最先發明的。

佛羅裏達州發現那根回飛棒的地方,在大沼澤地北麵靠近墨西哥灣一個深水湖:小鹽泉。那根回飛棒藏於水麵下26米深一個岩礁上麵的爛泥裏。這根回飛棒用橡木製成,估計已有12000年曆史,較長的一邊翼已部分殘缺,但整件武器的餘下部分仍足以讓我們想象它的原貌。最令人感到興趣的是已證明它不能折回,而是隻能直飛的“回飛棒”;換言之,是造來擲擊目標,並且留在目標上,不會飛回投擲者身旁的。

這麼說來,稱之為回飛棒便似乎有點矛盾,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回飛棒的主要特征,是可以在空中拐彎飛回來。雖然一般人都這樣想,但是這想法並不是完全正確的。在澳洲和其他地方,都有能折回和不能折回的兩種回飛棒;雖然不能折回的一種,玩起來沒有那麼趣味盎然,但由於可以擲得更遠和更準確(弧形軌跡當然會縮短投擲距離),很多人仍然樂於采用。依照佛羅裏達州那根不能折回的回飛棒仿造的模型,在65米距離內擲向目標,準確程度相當高。現代的直飛回飛棒由技術熟練的人拋擲,可擊中200米遠處的目標。

能折回與不能折回的回飛棒,兩者間的區別向來不很明顯。通常,當做精巧玩具,而非拿來狩獵用的折回式回飛棒,兩翼的長度大致相等,互相形成一個相當闊的角度;不能折回的一種,則兩翼長短不一,彼此形成的角度接近90度。同時,不能折回的通常比能夠折回的體積較大也較重。可是,有時隻要將翼部稍微烘熱和扭曲,便可將折回式和直飛式兩種回飛棒互作改換;而且,將一根回飛棒的形狀,做些巧妙改變,亦可使回飛棒的飛行軌跡產生重大變化。

佛羅裏達州小鹽泉發現的回飛棒,隻是保存在當地水中的眾多史前遺物之一,最近在這個考古場地還發掘到一些足以顯示石器時代美洲人生活方式的重要遺物。1979年有關上述發現的報告一部分發表前,已知最早的一根木製回飛棒是在日德蘭半島(現今構成德國以及丹麥部分地區的一個北歐半島)出土的,其曆史約可遠溯至公元前5000年。這根回飛棒和佛羅裏達州那根一樣,也是不能飛回投擲者身邊的。類似的種種發現使一些人相信,盡管許多專家持相反意見,但更有趣的折回式回飛棒很可能是較近代的人,由不能折回式的回飛棒改良而成的。

佛羅裏達州的小鹽泉過去一度被人認為隻是個淺水湖,但1959年潛水人員發現廣闊的湖麵下,有一個洞壁幾乎垂直的落水洞。大約12000年前,這個湖的水位比現在低得多。因此,那時這個落水洞(當地人稱為洞狀陷穴)也許曾供給人類食水,還有獵物,野獸走到這個洞的陡峭邊緣,可能墜下去出不來。自1959年,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考古學家研究洞壁岩架上數千年來水位升降積聚下來的沉積層,找到許多完好的古代社會文物。在小鹽泉水底及其附近地帶所做的研究工作,目前仍在進行。由於發現的人類遺骨和文物異常豐富,負責研究的科學家將那個洞狀陷穴稱為“天然曆史文物寶庫”。除發現那根目前尚存的最古老回飛棒外,潛水人員還撈起了其他許多有趣的物品。在洞狀陷穴最上端的邊緣(亦即洞口開始擴大為現今湖盆的地方),有一些插在沉積物中的木樁,其分布位置顯示這些木樁是構成一個陷阱的部分。再低一點,在發現回飛棒的岩礁上,有一個已絕種巨龜的崩裂甲殼;在這個約長一米多的甲殼裏麵,嵌著一根木條的殘存部分和一些經烘烤硬化的泥土碎片。顯然這隻巨龜墜入陷阱後被人用削尖的木條刺死、烤熟來吃。這些顯示石器時代人捕殺這種巨龜的證據,表示巨龜可能是遭濫捕而致絕種的。

從9000年前開始,這個地區的地下水麵上升,其時由於別的地方亦可獲得淡水,小鹽泉逐漸遭人舍棄。後來到了約7000年前,水位再次下降,這個地區再度有人聚居。科學家在附近一個沼澤發現一處6000年前埋屍約1000具的埋葬場地,是北美洲發現的史前印第安人最大墓場之一。有些屍體在潮濕泥炭中保存得相當完好,其中有個頭骨裏麵還藏著一部分腦髓,其腦髓結構仍然清晰可辨。屍體部分用茅草包裹,旁邊還放著帶葉的樹枝和無數人工製品。

完善的技巧令人不解

石器時代的腦外科手術之謎

史前的人們對大腦的功能一無所知,所以在腦部有病症後便大膽地進行外科手術。然而令人吃驚的是他們手術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不過後來這種手術便成為一種在人死後將顱骨刺穿而避免吸血鬼附在死者身上的可怕的迷信活動了。

19世紀60年代,一位有搜尋史前人類遺物癖好的美國外交家兼人類學家斯奎爾,在秘魯有一項驚人發現。他發掘到一個石器時代的人類顱骨,其上有兩條切割得極精確的平行輕細溝槽,另外兩道溝槽與上述的相交,4條溝槽圍住的那塊齊齊整整的頭骨,顯然被人取出以檢視腦部。

於是斯奎爾無意中發現了史前的一宗腦外科手術遺跡,這種切開顱骨的方法今天稱為環鑽術。斯奎爾把那個顱骨送交當時最具權威的體質人類學家布洛卡博士檢驗,這位法國學者證實那個顱骨是那個人活著時被割開的。布洛卡更進一步斷定切口周圍的骨頭呈現感染跡象,顯示病人開刀後大概隻活了15天。

其後20年,學者研究過歐洲的石器時代人類顱骨,證實施用環鑽術的史前人並不限於美洲一地。從俄國西部至大西洋沿岸各考古場地,都發現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人類施用環鑽術的證據。由這些發現可見顱骨上切口的形狀和大小不盡相同。最常見的是圓形、橢圓形、菱形、四方形。1936年在巴勒斯坦發現兩個經腦外科手術切開過的顱骨,上麵的切鋸方式竟然與遠隔重洋、在秘魯所發現的那個完全相同!

直至20世紀初,太平洋各島嶼仍然有人采用環鑽術,人類學家得以向這些現代“石器時代”鑽腦醫師,提出幾個問題。他們這樣做究竟目的何在?怎樣應付病者流血和替病者減除痛苦?

鑽腦醫師的回答提供了線索,使我們了解石器時代外科醫師施用環鑽術的動機和技巧。原來太平洋上這些島民也和史前時期的鑽腦醫師一樣,對於人腦的功能一無所知,因而做起危險的手術來毫無顧忌。他們看見有人因頭部受傷而陷入昏迷,更想清理傷口和取出嵌入裏麵的顱骨碎片。他們還相信痙攣、長期頭痛、昏睡病和抑鬱症都因顱骨內藏有某種有害東西而起,必須把它弄出來才能痊愈。換言之,必須驅除邪魔惡鬼,補入精髓正氣。石器時代的腦外科手術並非隻施於為保衛部落、戰鬥而傷及頭部的戰士。從波蘭以至葡萄牙,從秘魯以至阿拉斯加,石器時代接受腦外科手術的病人,從6歲至60歲的男女都有,而且往往發現動過兩次腦外科手術的病人顱骨。在秘魯庫斯科發現的一個顱骨,竟然有不止7個圓形切口。所有這些切口毫無疑問都重長了健康的新骨,證明連做幾次腦外科手術都非常成功。

從手術後顱骨切口痊愈的例子看來,石器時代的環鑽術成功率極高。根據一項研究顯示,波蘭和捷克出土的一批顱骨,80%以上有愈合跡象。在美洲發現的顱骨上鑒定的214處環鑽痕跡,差不多56%顯示完全愈合,16%則顯示部分愈合。對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環鑽手術的成功率充其量是25%,石器時代這種最早施於人類的外科手術就更顯得了不起。

早期人類隻應用削尖或磨銳的石刀,怎樣能進行這麼精細的切割呢?對石器時代環鑽術加以研究後,顯示施行這種手術時是將多種技巧合並運用的。最常見的辦法似乎並不是鋸開,而是沿要切開的直線或弧線,多次用壓力加以刮削。手術耗時一定很長,因為薄薄的石刀片如果受力過度,刃口很容易崩裂,可能在傷口裏麵留下碎屑。現代外科手術靠麻醉劑減除病人痛楚,靠抗菌劑預防感染。但是從石器時代這些病人的生存率看來,史前人類似乎比現代人的忍痛和抗菌方麵的能力,要高強得多。事實上,史前人類必須能夠耐勞苦、強壯,才可長大成人。不過,石器時代的外科醫師填塞敷裹傷口,一定極為謹慎小心,因為感染的跡象甚為罕見。人類學家還發現原始民族用植物製作的止痛劑和各類草藥,也有很好的鎮痛效能,又發現石器時代的秘魯人擁有一種功效至宏的藥物古柯(現代人提取古柯堿的植物),用法是將古柯樹葉咀嚼當藥物服食。在秘魯發現的顱骨,有環鑽手術痕跡的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加起來還多,例如巴黎和法國中央山脈地區及捷克(特別是布拉格市附近),也有不少這類顱骨。

石器時代、後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相繼來臨,顱骨手術也從為救死扶傷逐漸變為迷信行為。雖仍有人鑽鑿顱骨,但通常隻在人死後才這樣做,從死者顱骨取來圓形骨片,磨光、鑽孔,當做護身符佩戴。中世紀時期,很多的東歐人為免吸血鬼附在死者身上,特意將死屍的顱骨刺穿。這種恐怖的習俗,跟石器時代早期腦部外科醫師的精心、果敢相比,實在蒙昧,令人悲歎。

“空間測繪”的古地圖

最早的南極洲古地圖是怎麼測繪出來的

6000年以前地球上就存在著精確的南極地圖,並且與現代空間測繪的地圖不相上下,這是人類所為嗎?還是外星人的饋贈?

1995年聖誕節,來自美國各州的權威地理學家會聚一堂,麵對神奇的南極古地圖發出一聲聲驚歎:難道古人的測繪技術已超過現代人?

據航海史記載,人們發現並登上南極洲大陸考察、勘探,繪製南極洲地形圖,全是1820年以後的事,離現在僅僅100多年。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有人在距今約450年之前就已繪製出了南極地圖,並與采用先進的空間技術測繪的南極地形圖一樣完美無瑕。這就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地理和地圖研究史上的謎案。

經世界考古學家、地理學家和史學家證實,現今保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比王宮中的南極古地圖,是皮裏?雷斯親手繪製在羊皮紙上的傑作。雷斯是16世紀土耳其著名的海軍上將,但他早年卻是一名橫行於海上的大海盜,後效忠於土耳其皇家海軍,青雲直上,地位顯赫。當然,最令現代地理學家驚歎的是他那幅南極地圖。要知道,在當時,有關未知的“南方大陸”如神話一般神秘,人們隻是對它傳說、猜測、爭議,並不知它的確切位置。

包括雷斯在內的海上探險家,都希望能找到這個“南方大陸”。可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尋找失敗後,人們甚至認為“南方大陸”純屬子虛烏有的事。與此同時,雷斯卻繪製出了這份南極地圖。可想而知,他這一傑作,是無人問津的。於是,雷斯的南極地圖被打入“冷宮”達400多年之久。

直到1956年,人們已對南極進行了無數次科學考察,才意外地從“冷宮”中發現了南極古地圖。人們在驚訝之餘,將這些南極古地圖送到了美國繪圖專家阿蘭頓?莫勒裏的手中,讓他作出權威性的鑒定。莫勒裏驚奇地發現,在這400多年前繪製的地圖上,南極洲的地形特征竟與1949年測定的南極地形輪廓如出一轍。

盡管莫勒裏的鑒定具有權威性,但還是有不少的學者懷疑南極古地圖是一個騙局。於是,這批南極古地圖又遞送到了美國威斯頓天文台,萊漢姆台長邀集許多專家對古地圖作了細致的研究和全麵鑒定,認為該圖確係那個年代的產物。此外,他們還在柏林國家圖書館找到旁證,發現館內兩本繪有地中海等地區的古地圖上,也見到了皮裏?雷斯的署名,說明雷斯當年確實繪製過一批地圖。

那麼雷斯能憑空畫出如此詳細精確的地圖嗎?這使南極古地圖之謎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學者們認為,這批南極古地圖精確得令人不可思議。首先,古地圖上的南極洲,是冰川覆蓋下的實際海岸和冰川覆蓋下的內部地形,這些都與現代人們利用回聲波探測到的資料完全一致。其次,圖中標出的山脈、高峰也明白無誤。更難想象的是,古地圖上甚至對那些至今人們尚難以勘探到的地方也畫得十分精致:如圖上標明的一條南極山脈直到20世紀50年以後才被發現。而在雷斯那個年代,不可能有這樣先進的技術可以探測到冰川覆蓋下的地形的。

開始,學者們也曾對南極古地圖上標出的河流表示懷疑:在這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冰雪大陸”,終年天寒地凍,怎麼可能有河流存在呢?後來經地質學家研究表明,那時的南極洲尚處在冰川時期之前的溫帶時期,百川競流,草木蔥蘢,充滿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