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1899年7月21日,誕生於美國芝加哥的郊區小鎮“橡樹園”的海明威,孩童時代就表現出非凡的文學天賦及與眾不同的性格。六歲時,進入霍姆斯文法學校開始了他的學生時代。在學校裏,以他的多才多藝以及爭強好勝成為學校的“名人”。畢業後,在堪薩斯城任《堪薩斯星報》記者。在這裏,年輕的記者看到了真正的社會。1918年4月,應召入伍,使他有了一段永遠也抹不去的戰爭傷痕。從此開始了他的小說創作,《初升的太陽》、《永別了·武器》、《喪鍾為誰而鳴》、《老人與海》伴隨著他獨特而傳奇的經曆應運而生。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一位戰士,他開創了“迷惘的一代”文學流派,記錄下了一個時代的曆史。
1961年6月30日,這位堅強的老人在自己家中,用那支心愛的鑲銀雙筒獵槍自殺了。
“作家的工作是告訴人們真理。他忠於真理的標準應當達到這樣的高度:他根據自己的經驗創造出來的作品應比任何實際事物更加真實。”
這是海明威一生的自我總結。
◇海明威
一、天才的童年
1899年7月21日,橡園鎮北大街439號迎來了一個新的生命。這是一個男孩,身體健壯,哭聲洪亮,兩頰上卻長了一對男孩少見的酒窩。他是這個家庭的第二個孩子,第一個男孩,年輕的父母非常欣喜。多年以後,這男孩的母親幸福地回憶:“當時知更鳥正在歡樂地歌唱,迎接著這個小生命降臨美麗的人間。”
他出生以後不久恰逢他父母結婚三周年的紀念日。他的雙親特地選定這個喜慶的日子,抱著他去教堂舉行了洗禮命名儀式,用來自母係的“歐內斯特”和來自父係的“海明威”給他取名為歐內斯特·海明威。
這個在19世紀最後一年的夏天來到人間的孩子,將成為名震20世紀歐美文壇的海明威!
橡園鎮後來以出過海明威這樣的驕子為榮,但能“降臨”在橡園鎮也實在是海明威的一份幸運。
海明威18歲以前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這裏度過,這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強的時光。
盡管他以後回憶起橡園鎮的生活時,並無幸福之情溢於言表,但那主要是由於嚴格的家教和橡園鎮濃厚的清教氣氛使海明威感到了太多約束。
實際上,海明威同橡園鎮的大多數孩子一樣,有稱得上美滿富裕的家庭,有望子成龍而且教子有方的家長,更為難得的是:這裏名師雲集,擁有與“中產階級之都”相稱的全州第一流學校。
這當然不是名人偉人在“人之初”階段上必備的成才環境,但對於海明威這樣一個具有“鬥牛性格”的天才來說,也許是幸運女神出於“矯狂”的良好意思而特地給他的一份恩賜。
有一個關於童年海明威的故事。
他還在幼兒園時,有一天回家後跑到他外祖父跟前,煞有其事地說,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匹脫韁狂奔的馬,路上的人都紛紛躲避,可他衝上去大喝一聲,那馬就站住不動了。然後他牽著馬送給了主人。
這也許是他聽說的或者看到的事情,也許純粹是出於想象,總之是蒙不了大人的。但他那閱盡人事的外祖父似乎從中看到了這孩子身上有點非凡的東西,很高興地對孩子年輕的母親說:
“女兒,你聽我說,這孩子總有一天會有名聲的。如果他走正道,遇事冷靜,將來準能出人頭地。但若縱容自己,走邪路,那以後坐牢也少不了他的份。”
編造故事的時候,海明威5歲,正與父母一道住在鰥居的外祖父家,也即他出生的橡園鎮北街439號。
他外祖父其時正臥病在床,老人鄭重其事地說了這番話之後,沒有幾個月,就撒手西去了。
但海明威的父母沒有鬆懈過引導兒子走“正道”的努力。這種努力從海明威呀呀學語的時候就開始,也盡可能地綿延到了力所能及的時候,盡管其效應的大小與時日的遷移幾乎成反比。
作為“中產階級之都”的居民,海明威的雙親不僅具備引導兒子走“正道”的“主觀願望”,而且具備“客觀條件”。這不是天下所有的孩童,尤其是20世紀初的美國孩童都能有的幸運。
“自古寒門多壯士,從來紈絝少偉男”,這句話對海明威不適用,他既非寒門子弟,又非紈絝世家。
海明威的祖父安森·海明威和外祖父歐內斯特·霍爾,都參加過使童年的海明威為之神往的南北戰爭,後來都在芝加哥經商。安森經營房地產,霍爾從事五金批發。生意上的興隆使他們在橡園鎮置下了房產,並能夠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海明威的父親克拉倫斯·埃德蒙·海明威畢業於芝加哥魯斯醫學院,獲碩士學位。在橡園鎮開業行醫數年後,又曾到明尼蘇達州的聖瑪麗醫院進行高級研修。有了這一段資曆,他後來便以“博士”自稱。他給親友,包括青少年時代的海明威寫的信,落款常常不是與對方相應的稱謂,而是頗為自豪的“海明威博士”。他的職業與為人使他在橡園鎮有很好的口碑。海明威的母親格萊絲·霍爾很有藝術方麵的天賦,少女時代的夢想是當歌劇演員,但一場大病弄壞了她的眼睛,雖於形象無損,卻受不了強光的刺激,無法登台演出,隻得放棄當歌劇演員的夢想,中學畢業以後便輟學在家陪伴多病的母親。但她畢生都葆有對音樂、美術與上流社會文明的追求與熱愛。她的大部分時光都是懷抱職業女性的追求而在家庭主婦的位置上度過的。
埃德蒙與格萊絲是在橡園鎮中學讀書時認識的,1896年10月結婚。其時埃德蒙頗有男子漢的陽剛之氣,身高六英尺,膀闊腰圓,臂力過人,性格開朗,一臉絡腮胡子又粗又密。雖以醫生為業,且以“醫學博士”為榮,卻又酷愛釣魚打獵,能射落空中的飛鳥,是有名的“神槍手”。格萊絲則有理想的歌劇演員的條件,天藍色的眼睛,淡褐色的頭發,有英國婦女白皙的皮膚,亭亭玉立,氣派非凡,而且虔誠地信奉基督。
這是橡園鎮一對引人注目的年輕伉儷。他們婚後第二年生了女兒瑪絲琳,兩年之後又生了兒子海明威,接著又生了厄休拉、瑪德萊恩、卡露3個女兒;最後一個是兒子萊塞斯特·克萊倫斯,比海明威小了16歲,這是海明威3歲時就盼望,一直到完全絕望了的時候才降生的小弟弟。
海明威的童年時代正是他們家興旺發達的年代。他有兩個“家”,一個在密執安湖南岸的橡園鎮;另一個在密執安湖北部的貝爾湖畔,那是他們度假的“家”。
他剛出生的時候,他父親在貝爾湖畔——後改名為瓦倫湖——建了一幢夏季別墅。決策家政的格萊絲按她祖籍英格蘭著名湖泊的名稱,把這幢還散發著油漆和新鮮木料氣味的房子稱為“溫德米爾別野”。
別墅坐北朝南,用白鬆木建成,通體呈白色。海明威全家稱它為“白房子”。屋外平緩的山坡上是蔥蘢茂密的樹林,山坡下湖水明潔如鏡,清風徐來的時候,泛起層層白浪,湖岸邊開闊的沙灘上,細沙白淨如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