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撲朔迷離的人種探秘(2)(1 / 3)

島上的許多傳說都講到了“長耳人”哈納烏·耶耶彼和“短耳人”哈納烏·莫莫科,講到了“長耳人”和“短耳人”之間的戰爭,以及“長耳人”在壕溝中死去的情景。學者海爾達爾於20世紀中期曾在島上看到過頭領彼德洛·阿坦的膚色同歐洲人完全一樣,他就是唯一的一個幸免於難的“長耳人”後裔。

複活節島曾爆發大規模的內戰原因盡管有不同的看法,但對發生內戰卻是肯定的。有學者認為,內戰是島上長期存在的階級矛盾、氏族矛盾的一次總爆發。長年累月、永無休止地雕琢石像,建造祭壇和墓塚,嚴重地耗費了本來就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據統計,雕刻一座較大的雕像,並把他豎起在阿胡上,要花費23000個勞動力。結果,複活節島越來越貧困,食人之風日盛一日。這些災難當然主要是落在社會底層,即“短耳人”身上,於是導致了他們起義。這場內戰的結果,“長耳人”被消滅了。“短耳人”在政治上翻了身,也從宗教壓迫下解放出來。他們即不會也不再雕刻石像,島上的石像從此也就無人問津,連同祭壇和墓塚一起,逐漸荒廢破敗,以至全部都傾圮倒塌了。

複活節島人向來就有把耳朵拉長的習慣,某些島民的耳垂一直拖到肩部,還有的在耳垂上掛著特別的耳飾——白色的圓餅形耳飾。與複活節島相距數千公裏的美拉尼西亞人也有這種習俗,馬克薩斯群島古代居民的耳朵也很長。這種把耳垂拉長的習慣又是從哪兒來的呢?沒有人能說得清。

為什麼會存在藍色人種

20世紀末,一支歐洲的古生物考察隊前往非洲一個與世隔絕的山區進行自然植被及野生動物的考察及研究。在一次考察途中,突然發現前麵不遠的地方有幾個人影一晃而過。考察隊員們隨即悄悄地跟了過去,發現在前麵不遠的草地上有幾個用獸皮、樹葉遮體的人。與其他原始部落的人不同的是,他們的皮膚居然是藍色的!

考察隊員們感到難以置信,他們甚至懷疑這些人在身上塗抹了一些類似藍色顏料的物質。於是,他們決定作進一步的調查看究竟如何。經過幾天的努力,他們終於發現了這些藍色皮膚的人,竟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居住在洞穴之中,過著狩獵的原始生活。他們又發現這些奇特的人皮膚不但是藍色的,而且連血液也是藍色的。

在這一奇特的發現之後不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醫院的著名運動生理專家韋西,在智利的奧坎基爾查峰海拔6000多米的高處,也發現了適應力極強的渾身皮膚發著藍色光的人種。這些奇特的藍色人身手矯捷,像機靈的猴子一樣,在山地上行走如履平地。

一位美國生物學家在考察喜馬雅山時,也曾在6千米以上發現了一些藍色皮膚的僧侶,最令人吃驚的是這些藍色的僧侶,在這空氣十分少的高山上竟然談笑自若,還能作笨重的勞動。

有人說,藍色人種的發現,向傳統的人種劃分理論提出了挑戰:除了黃、白、黑、棕4個人種之外,還應該加上一個藍色人種。

那麼,他們的藍色皮膚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些美國科學家提出:在血細胞內,血紅蛋白質負責輸送氧氣,當氧氣充足時,血紅蛋白會呈現紅色,所以常人血液皆為紅色;當缺乏氧氣時,血紅蛋白就會成藍色。有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藍種人正是在這種氧氣稀薄、氣候寒冷的自然環境中逐步適應,形成氧合血紅蛋白低下。而表現出膚色呈藍色的特殊人種。他們在研究中發現,藍種人的血液中血紅素大大超過了正常人。這大概就是他們能適應高山缺氧環境的原因。

另外一些科學家從具有藍色血液的動物身上得到了啟發。他們指出,血液的顏色是由血細胞蛋白中含有的物質元素決定的。在海洋中,有一種大王烏和馬足蟹的血液是藍色的,是因為血液中含有血藍蛋白,裏麵含有銅元素;而海蛸和墨魚的血液呈現綠色,因為血液中含有血綠蛋白,裏麵含有釩元素。從這一理論出發,科學家們推測,藍色人種可能是由於他們的血液中銅元素過多造成的。

大幹世界,無奇不有。為什麼會存在藍色人種,他們又是起源於何處,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考察。

神農架“野人”的神秘麵紗

神農架是一片神奇而又神秘的地域。野人之謎,世界許多地方都有報道,但大都漸漸銷聲匿跡,唯獨神農架至今仍然不斷有野人目擊消息頻頻傳來。或許是這裏的生態環境更神奇,或許是這裏的人文關懷更親切,或許是它們眷顧這片生息久遠的故土家園?正是由於它們的眷顧,更為這條地球上最亮麗的風景線平添了幾分神秘壯美的色彩。

關於遇見野人的離奇事件,在新中國成立後接連不斷。

1974年5月1日,房縣橋上公社清溪大隊副隊長殷洪發在山坡上砍柴,忽然聽到後麵有響聲。他猛一抬頭,發現從山下爬上來一個直立走、渾身長毛的怪物。這個怪物很快就來到他的麵前,伸手就要抓殷洪發。這時,殷洪發想躲避已經來不及了。殷洪發立即用左手抓住這個怪物的頭發,右手舉起鐮刀向怪物的左臂砍去。怪物疼痛難忍,嘰裏呱啦亂叫,拚命從殷洪發手中掙脫逃走。但一撮紅色頭發卻被殷洪發拔了下來,至今殷洪發的手中仍然還有30多根“野人”的紅毛。

1976年5月14日淩晨1點多,司機蔡先誌開車從十堰返回神農架,在經過海拔1700米的椿樹埡時,突然公路下有一動物躬身向車走來。蔡先誌一麵叫醒同車的人,一麵加大油門向動物撞去。動物閃身躲過,驚慌地向邊坡爬去,由於邊坡既陡又高,那個家夥沒能爬上去,反而摔了下來趴在地上。眾人急忙下車圍住它,看到這個動物毛色鮮紅、細軟,腿長,大腿有碗口粗,小腿細,前肢短,眼像人,眉骨突出,臉上大下小,嘴略突出,但不像猩猩,沒有尾巴,身高約1.3~1.4米。

其中一個人用石頭砸了下那隻動物的屁股,它驚慌地朝旁邊跑去,最後消失在漆黑的樹林中。

關於野人的見聞還不止於此。神農架及其周邊地區有許多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看到過“野人”,特別是最近的1999-2003年、2005年及2007年在神農架境內均發生目擊“野人”事件。目擊者中有公務員、學生、遊客和農民。他們對目擊物的描述基本相似:身材高大魁梧,麵目似人又似猴,全身棕紅或灰色毛發,習慣兩條腿走路,動作敏捷,行為機警,有的還會發出各種叫聲。

2001年,有人在距離“野人”曾經現身的山坡200多米遠的地方發現了一個一個睡窩。睡窩用箭竹柔軟的上部鋪成。經鑒定,已知的高等靈長目動物均不可能擁有如此高的工藝水平,而獵人非但不敢孤身光顧於此,也絕不會把床做得如此粗糙,更不會在周圍不留下任何痕跡。在離睡窩不遠的地方,專家們又發現了動物留下的糞便。這幾處糞便都是一種動物分幾次排泄的,而且相對集中,絕對有別於一般的動物排泄方式。動物的糞便中含有竹筍、野果和小動物毛,說明“野人”不僅食素,而且食肉,是雜食性的,與熊、猴、猩猩的糞便均有不同,與人的糞便也有明顯區別。

從1976年開始,官方和非官方的組織組織了多次較大規模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摸索到了野人存在的可能及線索。但是3次考察均未能見到野人活體,這也恰恰說明野考工作本身的艱難與不可預見性。奇異動物的考察不是狩獵活動,不能指望一進深山,就能撞上這種動物。在較短的時間內,揭開這千古之謎是不可能的。如果尋找野人的工作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麼其本身也就無謎可談了。

雲南“野人”之謎

“野人”不僅僅在神農架出沒。中國雲南的滄源境內,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植物繁多,野果累累,在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中有無數的岩洞,更像是“野人”出沒的地區。

1967年9月,17歲的胡德仁跟舅舅張老大到馬伴邊守包穀。一天上午,張老大在地腳的窩棚裏煮飯燒鬆樹,胡德仁駐守地頭窩棚,半坐半臥地靠在床邊休息。忽然,胡德仁從門外看見一個類人的奇異動物從山林裏出來,走近他的窩棚,見到胡德仁便呲牙一笑。當時,胡德仁驚恐萬狀,嚇得呆如木雞,想叫舅舅來救命,卻叫不出來,想逃跑,手腳不聽使喚,直到張老大高聲呼喊,責罵外甥偷懶時,“野人”才匆匆離去。

1980年春節過後,田阮猛組織寨子裏的七八十個青壯年到村後的大黑山原始森林圍獵。在這次狩獵中,青年人之一李應昌打死了一個奇異的動物。這個動物長的不像一般的野人,卻十分像一個老頭:長頭發,渾身毛發灰黑色,個子較高,約1.5米左右,臉白皙,有前額,眼大,眉脊和顴骨凸出,鼻和嘴部稍凸,牙齒潔白整齊,有雙肩,胸扁平,腰粗壯,無尾,屬雄性,生殖器與人的相似。李應昌和妻子將肉剔去,僅留下頜骨、左掌做紀念,留下胸髓做藥。1982年因工作調動,他又將這個奇異動物的下頜骨連同其他獸頭一並燒毀。所留的下左掌標本,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動物研究所、上海華東師大、上海自然博物館等單位的專家鑒定,一致確定為合趾猿。

合趾猿原發現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和馬來西亞,是各種長臂猿中最大的類人猿。由於它個體高大,又與人極其相似,因而當地部分群眾就把它誤認為是“野人”。

1982年8月,班列佤族社員包老大用鐵夾活捉了一個怪物,既不同於猴類,也不同於一般的猩猩,模樣酷似老人,麵白,有額和下頦,眉骨、顴骨和嘴部稍突出,個頭高大,約1.4米左右,毛發灰黑,長及肩,手、腳已基本分工,似人,看不到尾,隻有一寸左右的無毛肉團,似一種尾巴蛻化形式:有喜怒哀樂和怕羞的表情。當地佤族人稱這種動物為“古”。包老大在家裏飼養了兩個多月,但這隻動物於10月因傷勢嚴重死去。

有人認為,“古”就是傳說中的雲南“野人”。它們會到河裏捉魚、抓螃蟹,會搬動樹幹、捉土蠶,七八十個群居,基本生活於地麵,偶爾會爬樹,但不能跳躍。有極強的集體感,相互關照,若同伴不幸被擊傷,就集體幫助轉移;若被擊斃,則一同把它背到隱蔽地,挖土掩埋,實行“土葬”,兩性關係固定、隱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