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公司的起源要追溯到1933年隻有幾個研究人員的一家精密光學儀器實驗室。這個實驗室1933年創立於東京都港區六本木一座建築物的三樓公寓內。實驗室的設立目標是製作高級照相機。
一個名為吉田五郎的狂熱照相機愛好者和他的姐夫內田三郎共同組建了這個實驗室。他們的目標是製造出能夠和當時最先進的德國照相機性能媲美的照相機。
他們從分析當前已有的照相機起步,要獲得一台照相機在當時來說非常不容易。他們係統化地研究每一款照相機的內部工作原理和機械裝置,草擬設計示意圖並購買部件。吉田五郎的一位好友禦守洗富士夫提供了研究必要的資金。後來禦守洗富士夫成為佳能公司總裁並為公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佳能很快就成為一家著名的相機製造公司。當公司決定拓展業務計劃時,管理層認識到必須改變公司在顧客心目中隻能生產照相機的廠商形象,因此他們決定於1969年成立佳能公司。1969年,佳能進軍商用機械領域,主要是打印業務。
讓我們來簡短回顧一下佳能打印機和複印機的發展曆程——1975年佳能開發出第一款激光束打印機。1982年,世界上第一款帶可更換墨盒的家用複印機誕生。1993年,佳能和日本IBM合作研發出世界上第一款安裝了打印機的筆記本電腦。
佳能在打印機領域最有趣的發現是氣泡式噴墨打印技術。研究者在探索噴墨打印技術時,高溫焊接槍不小心接觸到了灑出墨粉的打印頭。研究者們獲得靈感:可以利用熱能而不是壓力來噴射墨粉到介質上。這項技術的發明最終使得氣泡式噴墨打印機於1981年問世。
佳能在打印領域的另一大重要技術就是激光束打印機。1962年,佳能開始研究將激光作為寫作的一種方式。但是當時還無法研發出一種實用的激光源,所以他們無法申請專利,因此研發暫時中止。
20世紀70年代,當激光進入實際應用階段時,佳能重新啟動激光束打印機的研究,並成功開發出了融合了他們特有的電子成像技術和激光技術的激光束打印機。
激光打印機的研發還帶來了高速複印機的誕生,如1978年佳能推出的NP08500,這是世界上第一款保持型複印設備。
1981年,NP-8500超級型問世,這款極高速度的複印機每分鍾能夠複印135頁;1982年,PC-10 和 PC-20以及世界上第一款帶可更換墨盒的家用複印機誕生。
1984年,佳能推出了LBP-8/CX,世界上最小、最輕的激光束打印機。
今天的佳能仍在繼續開發融合直接打印功能、配備數碼相機、整合了打印技術和成像技術的移動電話。這種最先進技術的成果之一就是通過數碼相機進行的直接無線打印。使用嵌入移動電話或電腦中的紅外和藍牙通信技術就可以實現打印。由於是無線接入,所以不需要電纜,但是打印質量和使用內存卡的輸出效果並無二致。
Canon: Impossible Made Possible
Canon’s roots were laid in 1933 with very few employees as a precision optical instruments lab. The Laboratory was founded in 1933 in a third-floor apartment of the Takekawaya Building in Roppongi, Azabu Ward, Tokyo. Its objective was to produce high-grade cameras.
A young man named Goro Yoshida, a passionate camera-lover; and his brother-in-law, Saburo Uchida, set up the Laboratory jointly. Their aim was to make cameras that could compete with the German models that were considered the most advanced of th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