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1 / 1)

尾聲

魏國宮殿上,司馬昭正大宴群臣,殿內歌舞一片,這次晚宴邀請的人,除了魏國大臣,還有剛剛冬遷而來的劉禪的一些原蜀臣,司馬昭故意讓宮女跳起蜀舞,注意著劉禪和蜀臣的臉色,蜀臣們見蜀舞起,臉色滿是悲淒,甚至有些大臣淚不能止,惟獨劉禪麵上毫無悲色,反有喜色。司馬昭問道劉禪,“頗思蜀否?”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

司馬昭聽後隻有感慨,向旁邊的賈充說道,“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薑維邪?”

隴右的山林裏,幾個蜀兵正跋涉前往天水,他們曾經是薑維的部下,走在最前的蜀兵身上背著一個大包袱,裏麵裝的薑維被殺那天身上所穿的外衣和靴子,那日薑維被殺後,屍體不但被魏軍所戮,還被拋棄荒野,魏軍還派人監視周圍,下令不準任何蜀人前去收斂安葬,他們實在忍心不下,設計引開了看守屍體的魏軍,悄悄把大將軍身上的外衣和靴子脫了下來。事後,他們找到廖老將軍,廖老將軍落淚的輕撫著薑維的衣物,告訴他們,魏軍已經嚴密監視成都,薑維不可能得到公開下葬,即使是衣冠塚,也隻是孤魂荒墓,“伯約一生辛勞於漢世江山,但大漢的舊土已經連一寸土也容不下他了,帶他回天水吧,那裏雖是魏地,卻也是邊陲了,也許在哪,還有和他相同血親的家人,能給他一畝之土安葬!”

山林中,士兵想到廖化的話,不禁又開始哭泣,他向包袱歎道,“大將軍你忍忍,馬上就到天水了,屬下一定送你回去!”……

“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誌,不在當歸!”

後記

蜀國成都大亂後第二日,鄧艾部下去追鄧艾囚車,追上後,往成都返回。衛瓘知後,擔心鄧艾日後報複於他,也想獨享平定鍾會叛亂的功勞,於是就唆使受過鄧艾懲罰的護軍田續領兵在綿竹西的三造亭,偷襲斬殺了鄧艾及其子忠。鄧艾死後並沒有立刻得到平反,直到泰始九年,司馬炎才徹底下詔為鄧艾平反謀反罪名。

蜀國大亂平息後,劉禪及其子瑤,琮,瓚,恂,璩冬遷洛陽,其後蜀國大臣也開始東遷,在東遷途中,宗預,廖化身亡。霍弋得知後主平安東遷後,向洛陽上表南中六郡請降,晉司馬昭得知後,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

諸葛亮的長子諸葛瞻即長孫諸葛尚在綿竹陣亡,次子懷,次孫京及攀子顯等,在成都之亂後內移河東。後司馬炎讓諸葛懷做官,但遭到諸葛懷委婉拒絕,其後,次孫諸葛京曾任晉國郿縣縣令,後官至江州刺史。

司馬昭在亡蜀國後,於兩年後,公元265年病逝,其子司馬炎接掌他的權力,並在十二月,逼曹奐禪讓,建立晉國,改年泰始,魏國滅亡。公元280年,晉國分路攻吳,吳主孫皓投降,吳國滅亡,史稱三分歸晉。

民間傳聞,薑維的衣冠被起下屬帶回天水後,薑維的家鄉親人非常悲傷,為薑維依南山築衣冠塚,靴子別葬家旁,並製作《招魂曲》兩揆,世代傳唱,永遠紀念薑維這位壯誌未酬,以身殉國大將軍,“薑家莊(哩嘛)燈籠喲,靠南山(哩嘛)燈籠喲,南山(嘛)背後有個水盆盆喲,南山頂上燈籠紅。薑家莊(哩嘛)燈籠喲,靠南山(哩嘛)燈籠喲,一棵(嘛)鬆柏一盞燈喲,靴子坪的燈火萬年紅(魂),萬年紅(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