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九號。在仙台市的某個天主教會,舉行了矢野布美子的葬禮。
參加的人不多,是個冷清的葬禮。在安置於正前方的靈樞旁,有一隻插著白色薔薇的花瓶。不知是花束不夠多還是瓶子過大,看起來稀稀疏疏冷冰冰的。
教會麵向著車水馬龍的廣瀨大街。從半夜開始落的雨到早晨還不歇,待葬禮的儀式一開始,又更嘩啦啦地下了起來。從教會那扇薄門外不斷傳來車輛濺起水花的聲音。
又瘦又高的神父有點半閉著眼念著聖經。在禮拜堂內低聲放著的音樂是“馬太受難曲”。那是布美子生前最喜歡的曲子之一,而向遺族指名要放這支曲子的則是鳥飼三津彥。
鳥飼在離穿著喪服的人稍遠一點的位子上坐著。除了鳥飼,參加葬禮的一共有十二位。年邁的雙親、妹妹和妹婿,以及他們的女兒、也是布美子侄女的年輕女孩。另外是布美子服完刑後長年打工的咖哩飯店的店主夫婦。鳥飼認得的人不過這些,剩下的五位臉孔全然陌生。大概都是布美子的親戚吧。
在特別放大的遺照中,布美子開心地微笑著。那笑容實在是太過於天真無邪。所以一位布美子的親戚忍不住說出了“用這張照片當遺照是不是太大意了點,殺過人的人不該讓人看到這種笑臉”這種話,在葬禮開始前就弄得不偷快。是張不祥的遺像。
鳥飼再度盯著遺照看。布美子好像是對著光眯眼一樣,歪著脖子笑著。怎麼看都不橡是因謀殺罪而服刑十年的人的笑臉,更不要說這是垂死前病人的容顏了,無論任誰都無法想像。雖然是四十五歲、比鳥飼大一歲,但是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如果要比喻這個將一切過往全部承受、毫無怨言、無心微笑著的布美子,可以說她像是童女的木雕,或是立在鄉間小道邊偶爾會看到的小女佛。
矢野布美子發現自己得了癌症是在前年的秋天。是子宮癌。她以前就為腰痛及小腹下部疼痛所苦,但沒有就醫檢查隻是胡亂吃鎮痛藥了事。等到實在熬不下去到醫院去時、已經是十一月的下旬。癌細胞擴散到內髒,已是回天乏術。
布美子為了清楚了解自己的病情,逼著醫師說出自己最多不過還有四、五個月的壽命以後,就馬上將財產處理掉,搬出了一直住的公寓。然後將銀行存款全部提出來,交給院方作為醫療及住院費,將自己的身後事打點妥當。也是在這個時候,她從共同病房轉到單人病房,因為她不想讓同房的病人看到自己癌症末期的樣子。
對鳥飼來說,布美子自己換到單人房是再好不過的了。他準備著手寫一本關於布美子犯罪的真實小說。為了從住院中的布美子那兒探聽消息,在共同病房采訪不得不顧慮到別的病人。但是鳥侗既負擔不起單人房的費用,再說,也沒道理這麼做。
二月下旬,鳥飼和往常一樣走進病房,很不尋常的是,布美子從病床坐起身來突然要求說,請幫我照張像。她的氣色比往常好,眼睛閃著強烈的光芒,讓鳥飼頗為吃驚。那陣子布美子氣色不好的時候比較多,就算特別去探訪,也常常是毫無所獲帳然而歸。
“今天也不知道怎麼了,好像重新活過來一樣心情特別好。要是能幫我照張像的話就太感謝了!”
“是為了紀念什麼嗎?”
鳥飼笑著這麼一問,布美予說為了“最後的”紀念,當然將眼光避開。“最後的像片不好好照不行,我自己連一張像樣的照片都沒有。”
這話一聽就知道是指葬禮時要用的遺照。布美子朝著不知該如何應對而正躊躇著的鳥飼深深地鞠躬:“拜托你了。幫我照像的話,我今天就算到半夜,不,到清晨也可以好好地話說從頭。”鳥飼想要是錯過了這個機會的話,或許永遠都無法從布美子口中知道真相。
到那時為止,不用問就從布美子口中流出的話語,因當時的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有的頗具要領,有的含混不清。好幾次說著說著突然病情惡化,還得跑出去叫護士來。
這麼片斷的內容,事後就算想把它拚湊起來也很困難。布美子自己也似乎對印象鮮明的事和不太記得的事混淆不清,自己說過的話隔天說記錯了將它收回,然後再過一天又說好像還是役錯。再加上沒有保持好與問話的人的距離,常常一旦情緒激動起來,就沒法停止地重複已經說過的部分。
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花上好些時間仔細一一重問,但是對方可是死期逼近的病人哪!有時才在想總有一天可以說上半個鍾頭吧,結果第二天才講了五分鍾就撐不下去了,再過一天又變成一個禮拜都不能會客。使得接下來的發展充滿未知數,烏飼從那時開始焦急不安。
在那個時候,鳥飼相當堅持當一個寫實小說家。記錄布美子的犯罪事跡,對很可能永遠籍籍無名的自己來說是個很大的賭注。他記得自己曾這麼想:“不、不會如此,或許這將是自己的代表作也不一定。”一這麼想又打起精神來。鳥飼想,要是照醫師宣布的,她的病不知撐不撐得到四月的櫻花季節的話,有必要加緊腳步。要是能花上相當時間好好地問話的話,照像這種小事實在算不了什麼。於是他馬上奔出醫院在附近的照像館買了價格中等的相機,然後誰備了兩卷二十四張的底片,再趕回到布美子的病房。布美子將摻著白發的亂發,細心地編起來落在肩膀上。對著鏡子徐上唇膏。那是在東京下了少有的大雪的第二天,陽光映著路上的雪,一片白通過玻璃窗映到了房裏來。鳥飼小心注意著不要背光,將鏡頭對準了布美子。
布美子有點害羞地說還想擦粉。
“真是不巧,我身上沒帶。”
鳥飼一邊說著應酬話:“已經夠漂亮了。”一麵卻冷靜地想著今天可是關鍵哪,要是在今天不全部問出來的話,我就寫不成了。但是他並不覺得自己這麼想有點過分。要是被某種情感左右的話,書就無法寫了。要是失去了客觀的觀點,而一再同情采訪對象的話,也完成不了像樣的作品。在盡量不去介意心中的功利主義下,他一語不發地按著快門。喀嚓的快門聲響遍了病房。
幾天後,鳥飼將洗出來的照片給本人看時,布美子似乎對其中一張特別中意。她拜托鳥飼說,我要是死了,請用這張照片當遺照。因為那像極了她年輕時的神情。
照片因為看得出是在病床上的照的,所以鳥飼請了認識的攝影師修了一下底片。因為修得很好,使照片看起來像是以前的明星照。或許那是因為步人中年的布美子即使病倒了,也沒有損及她的可愛吧。
即使這麼說,在拍照的時候,鳥飼並沒有特別意識到布美子的女性特質。一次也沒有過那種感覺。那倒不是因為布美子的美醜或年齡,也不是布美子所具有的氣質的問題,而是對鳥飼來說,布美子怎麼說都隻是自己工作上的對象,是很不容易發現值得興奮的消息來源的。
一直到他拍完照、聽布美子的故事直到深夜的時候,他才從布美子身上發現無與倫比的女性特質,意識到布美子的魁力,開始認為布美子是美的化身。
是獻花的時候了。布美子的雙親和妹妹、妹婿站起來,每人手上一支白色薔薇,邁向祭壇。雙親應該七十上下了吧,但母親看起來像是九十歲的老太婆。聽說自從女兒被逮捕以後身體就一直不好,待在家裏足不出戶。
雙親和妹妹、妹婿在獻完花後,往靈樞裏瞻仰遺容。母親哭出聲來,身子似乎是要崩潰似地往下滑。妹妹夫婦抱著她,像是個壞了的玩偶一樣癱在那兒。
其他的參列者站了起來,鳥飼也起身。教堂外的大街車輛來來往往,轟隆轟隆的聲音和大雨的滴答聲,很快就壓過了室內放著的“馬太受難曲”的旋律。
鳥飼是在兩年前第一次聽到布美子的名字。
那時是因為一位雜誌社的編輯,拜托他寫一篇有關連合赤軍占領淺間山莊的文章。因為雜誌是以年輕人為對象,因此編輯希望他能簡要而深入淺出地,向年輕人說明清淺間山莊事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當時他還很不高興地想,如果隻是說明事件的概要的話,不是沒有什麼好發揮的無聊差事嗎?雖說自己不是什麼得過獎的小說家,但是鳥飼相信自己是個經驗豐富的作家,也有一定的評價。要是感到得不到應有的對待,不接受這份差事也就可了事了,而且他絕對自信就算這麼做,也絕不會有人在背後批評自己。
但是拜托他寫文章的主編和自己有很久的交情,當對方向自己低頭請求時,以雙方的交情來說實在很難拒絕。
鳥飼想,反正自己手邊有不少有關淺間山莊的資料,沒有必要特別花時間去采訪,所以隻打算花個兩三天就完成它,因此一口就答應下來。
等該交稿的時間逼近了,想要把書房中現有的資料排列在書桌上時,卻發現有關淺間山莊事件的新聞簡報怎麼找也找不到。本來他就不善於整理書房,再加上常常搬來搬去的,所以可能是弄丟了吧,或是和其他不需要的東西一起丟掉了也不一定。
淺間山莊事件的舞台是在輕井澤,那麼輕井澤當地的報紙“信濃每日報”一定非報道這件事不可。鳥飼把老婆叫過來問了一下,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正為兩個剛上國中的少女頭痛的妻子,對鳥飼的工作可以說是興趣缺缺。沒辦法,隻好連絡在另外一家報社任職的大學學弟,請他把“信濃每日報”的縮小版複印,用最快的速度傳真過來。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九號的早報可以說是相當的重要。在前一天的傍晚,在輕井澤淺間山莊展開的連合赤軍和警察之間的槍擊戰告一段落,被當作人質的山莊女性管理員被安全救出,還有五名男女被逮捕。
學弟很快就傳真來了。二月二十九號的早報中,他發現了在一連串有關淺間山莊事件憤怒及批評的報道後麵,有一則關於一位年輕女性犯罪的報道。
這位女性的名字叫矢野布美子,當時二十二歲。很巧的,就在造成許多傷亡者而落幕的淺間山莊事件結束的同一天,她在輕井澤的別墅裏槍殺了一位男性,並使在場的另一位男子身受重傷。至於殺害的理由則不明朗。
要是沒有發生淺間山莊事件的話,這則消息毫無疑問地會被放在社會版的頭條。光以殺害的方式、犯人的年齡,還有案發現場,是以高級避暑勝地麵聞名的輕井澤別墅這幾點來看,都相當不尋常。很明顯是具有高度新聞價值的事件。在第二天三月一號的早報中登有後續報道,可以略知事件的全貌,但文章既短又不詳盡。事件發生到現在已有二十幾年了,鳥飼對這事件感到好奇。而關於淺間山莊事件,到目前為止,已經寫過好幾篇文章登在“見解雜誌”上;另外在事件發生後的真實小說中,也很詳盡地描寫了事件本身,因此現在不可能再追出什麼新的事實。老實說他的興趣也已減半。反而是被那樣的大事件搶去風頭的,在同一天同樣的地區發生的獵槍射殺事件,還比較能引發好奇心。
矢野布美子在犯罪的當時,是一位就讀於東京某私立大學的大學生。這家大學因為是校園抗爭的重要據點而頗有名氣。鳥飼的好朋友有好幾位畢業於這家大學。
在那個不論誰都曾參加過一兩次示威、在反戰集會唱歌的時代,因連合赤軍發動的淺間山莊事件而完全告終。可以說是為一個時代劃上了休止符。而居然就在這一天,在同樣的輕井澤,一位以學生運動馳名的大學的女生,用獵槍射殺一位男性。這事件強烈刺激著鳥飼的職業神經。
草草完成了受托的文章後,鳥飼找時間開始追蹤起矢野布美子的事件來。
矢野布美子槍殺的是一位名為大久保勝也的男性。當時二十五歲,是輕井澤地區一家電氣店的員工。至於受到重傷的,則是在場的名為片瀨信太郎、一位三十五歲的大學副教授。這是情感糾紛而引發的犯罪,片瀨信太郎的妻子也在現場。
片瀨信太郎的妻子是二階堂忠誌前子爵的長女。矢野布美子和信太郎墜人情網,但為何射殺的對象不是信太郎,也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一位電氣行的店員,則沒有說明清楚,所以很難理解。或許因為是子爵的千金卷入的事件,所以媒體受到了壓力,除了報紙和兩三本周刊登的短欄外,找不到足以詳窺事件來龍去脈的資料。
過了好一陣子,鳥飼透過認識的律師,才得以閱覽布美子案的開庭記錄。布美子一審被判了十四年的刑期,之後完全沒提出上訴,隻是安靜地服刑,後來以模範犯人服滿十年出獄。出獄後馬上在房總半島海邊的一家觀光旅舍住了下來,好像在那兒工作了兩年後辭職,然後就不知去向。
一直到去年夏天,他才得知布美子在五反田車站附近一家專賣咖哩飯的小店當店員。提供這項情報的是鳥飼的友人,一位在雜誌社工作的男記者。
如果不能找到事件的本人,就沒有辦法為文著書。消息來時他正準備放棄,這讓鳥飼頗為雀躍,被“這下可以寫得成一本不錯的犯罪真實小說了”的興奮衝昏了頭。
在仔細列出采訪劃畫時,他也想到了書名《終結一九七二年冬》。名為終結是意昧著時代的結束。鳥飼的野心頓時膨脹起來。
店麵是在車站後麵一幢者舊建築物的一樓。門口的木製門讓人感到年代的久遠,掛有著“印度咖哩店”的金宇橢圓形招牌。在鳥飼的想像中,以為是那種站著吃、毫無裝橫的樸素小飯館,沒想到是這麼高高優雅而令人驚訝的餐廳。
走進店裏,在櫃台看報的女人抬起頭來,不知是說了“歡迎光臨”呢,還是沒說,聲音相當細小,聽不清楚。
由於隻看過照片,照理說隻知道布美子年輕時的相貌。但是不知為什麼,鳥飼馬上知道這位女性就是矢野布美子。布美子掛著紅色帆布的圍裙,將長長的頭發自然地往後打了一個結。動作緩慢像是中年女性。但是因為皮膚白皙、頗有姿色,還是因為單眼皮的大眼睛,或是讓人想到洋娃娃的小而厚的嘴唇,使她看起來比鳥飼想像的要年輕好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