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這陵墓應該是秦王幫助鑄造的,這一點,從公輸雲的加入就可以看得出來。再者就是浩大的人力,想來這些人力也都是秦國的戰俘或者是犯人來做的。
自古銅錫便有六齊說,曰:“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鍾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戈之齊等等……”
這足以顯現出了青銅器在那個時代的作用及地位,尤其像古滇國這樣的青銅器大國,更是不必多說。
但是在這座古墓之中,我們唯一見過的比較龐大的青銅器使用地,大概就是那條銅鏡通道了,而這絕對不符合當時的陵製。我眯了眯眼睛。難道說青銅器全部都被埋到了那冥殿之中?我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對麵的冥殿。
也被我自己的這個想法嚇了一跳。
這莊王墓裏盤根交錯,墓道嵌道幾乎是四通八達,就連那石室都不知道有幾座,我現在一時也判斷不清到底哪個是耳室,哪個才是偏室了。
可惜,我現在還不懂那《百鬼夜談》裏所說的尋龍定棺之術,不然也不會搞得這麼狼狽。所謂尋龍定棺之術,是隻有摸棺元帥才能通曉的秘術,可以通過分辨形、勢等一係列的風水元素,用以羅盤司南,天幹地支,在分秒之間敲定棺槨放置的準確位置。
傳聞最精通此道的摸棺元帥能夠在耳室就敲定這棺槨的位置,故又叫定棺法。
但可惜的是那段文字太過隱晦,我曾經看過不下幾十遍也沒能通透的幹淨,隻能照葫蘆畫瓢胡亂猜一個。但問題是這羅盤司南我是一個都沒有,再者,這墓外風水九虎鎮蒼龍跟墓內的玉龍噴水簡直就是兩個極端。
就是真的按照《百鬼夜談》裏麵的搞一遍,也未必能知道個所以然,事到如今,我也隻能從側麵來推測了。
所謂若想盜墓,必先找墓,這點就是尋龍探穴的功夫了,但是,一些帝王陵墓千百年來就一直在那擺著,卻又一直沒有被盜,這是因為什麼?
這主要是有兩方麵的原因,第一,自古以來,前來盜帝王陵墓的一般都是些軍閥農民軍,真的摸棺人怕碰了龍氣,一般的帝陵都是不敢也不會下手的,都怕糟了報應,此外還太過危險。
尤其是唐代帝陵,大多是開山造墓,深藏地下,一般人也很難挖掘,總不會有人開著挖掘機去盜墓,但用土法子就要難的多,這鑿山墓跟盜土墓完全是兩個概念,這點如果真的上了山就會明白,打地洞容易還是挖隧道容易。
第二,古話說得好,再硬的墓牆,也擋不住盜墓賊的鏟子。也就是再堅固的帝陵,也防不住摸棺人。不管怎麼隱蔽,陵墓畢竟是沒長腿,跑不了也飛不了的。
即便是散盜,這個人挖不了,傳到下一個人,豁出去時間挖個十年二十年的,早晚能給它盜了,但是一般懂得風水玄術的,都明白這地脈縱橫,這帝陵大多都是壓在風水極好的龍脈或者地支祖脈之上,一不小心破了脈,那可就是犯了大罪了。
在進莊王墓之前,其實我們就連這墓的具體位置都找不到,如果不是發現了那盜洞,我們根本不知道怎麼進入這陵墓,或者進來了也一樣是九死一生。
現在的問題就是這棺槨到底在何處,這冥殿看著詭異,如果棺槨沒在裏麵,我也犯不著冒這個風險。但如果不冒這個風險,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我仔細的回憶起從進墓到現在發生的每一個細節,看看自己是不是漏掉了什麼。
也就是這麼一想,我就有點頹廢了。
這莊王墓有四層,但這隻是公輸雲當初所建造的原始陵墓。其後的燕王、晉王有沒有再動過,沒有一個人知道,要真是靠我自己找,或者是和顧辛烈彙合了一起找,估計就是再找個幾十年都夠嗆能找到。
我一咬牙一跺腳,腦袋一動,心想死就死了,這冥殿裏麵就是有千百個粽子,林爺我今天也要進去走一走,大不了以後就躺在這裏了!
我吐了口唾沫在那石橋上,看著那宛若黑洞的冥殿,二話不說就上了那石橋。
如果這莊王真的不在這冥殿裏,我就趕忙撤出來,如果在這裏,我再想辦法升棺,不過,按照我的推測,至少有六成把握,莊王在這冥殿之中。
我心裏想著,快步過了那石橋,可是剛剛到了那冥殿的墓道裏,隻聽呼的一聲,本來昏暗的墓道兩旁,卻亮起了一片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