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各部劄子(2 / 2)

這個民族融合政策至少需要十五年時間才能初步見效,可謂任重而道遠。

商務總署的劄子則是建議開放糧價管束,蓋因財政吃緊是一部分,另外則是民間耕地衛生的百姓對糧價上不去有怨言。按照現在人均接近十八元月的工資水平和糧食產量,糧價應該控製在0018元斤為最佳。

思慮少許,還是覺得不能太過於管控市場,為了鼓勵農耕,他作出批示可以讓糧價在30上下浮動,由市場自行調整。

朝廷宏觀掌控即可,沒必要過分插手管束。

未來兩年的國家商業經濟將以絲綢、棉布、亞麻、造船業、農場畜牧業為主,尤其是前幾樣的出口貿易,將很大程度上刺激造船業和鏢行運輸行業的發展。

至於軍部的劄子就比較現實了,在弓弩大規模退出軍事舞台後,戰車兵和盾槍兵也跟不上軍事發展了。

在跟西夏和金國的實際交戰中,前線將領發現一旦敵人擁有了火器,那麼戰車兵和盾槍兵實際上發揮的作用很小。

就算是騎兵,也可以通過炮兵開花彈、葡萄彈鏈彈、木鐵手榴彈等武器和防禦工事、溝壕、地形等辦法解決。

目前中華國五十五萬常規軍和將近十五萬的常備軍中,戰車兵和盾槍兵接近四十五萬人,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全裁撤掉。軍部建議抽調從這四十五萬人中抽調一半轉為火槍兵,將其中近五萬名會騎馬的士兵轉為騎兵。

軍部嗷的大開口,殊不知這要給財政造成多大壓力,約莫二十五萬士兵的換裝和集訓可不是容易事情。

按照每個士兵刨去盔甲後至少四百元的換裝費,軍費就達到了一億元,娘的,朝廷今年財政收入才八千萬元!

當然,軍部也很聰明地解釋道:戰車兵換裝後,戰車改造成馬車賣給民間商人們,盾槍兵換裝下來的盾矛可以賣給國內興起的鏢行,或者是西域、日本、高麗、琉球等國家,至少能減掉30的軍費。

但七千萬元的龐大軍費開支依然會讓內閣跳腳。

麵對軍部獅子大開口,大筆一揮,在二十五萬人換裝規模上直接砍掉十五萬,十萬人還是能吃得消的,慢慢來吧。

戰爭就是吞金獸,中華國積蓄了兩年的戰備物資,在跟金國和西夏國短短半年的交手中就消耗了將近一半。西夏國的國庫和大量貴族被“批鬥”後,回收了大量的金銀珠玉,財政才是緩口氣。

別看西夏國卻給財政總署貢獻了足足兩億元的金銀收入,其地黨項貴族窮奢極惡,宮廷貴族家裏許多器物都是金銀打造,許多佛教物事亦是純金打造。

在這百多年裏,黨項人利用絲綢之路滋生出一大批周旋於漢人和西域商人倒買倒賣的“買辦階級”,可謂是賺足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