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政績(1 / 2)

論參謀。

細細地讀著秦檜遞交上來的劄子,越讀越是來了精神,此人在參謀部裏滿打滿算也就任職了四個月吧,居然像蛔蟲一般把整個係統都給吃透了。

實在是了不得的人才!

不但吃透了,他還進一步提出了整改總參謀部的建議,建議參謀部任職參謀可以以低於軍銜兩個級別下放到基層軍官體係中擔任實際指揮官,並將其軍功晉升速度以兩倍資格算。

雖然記得後世參謀是有統兵資格的,但涉及具體就不知曉了,而秦檜的這條建議可謂恰到好處。隻是不能由秦檜這個“無名小卒”提出來啊。

因為參謀整改就意味著軍中將誕生一批文臣武將,這是軍校畢業生而言是個絕妙的晉升途徑,誰提出這個建議必然會受到相當一批實際軍事將領的感激。

換句話說,就是此人會得到聲望加成。

這種聲望加到文官體係中絕對不是好事,說不得就會誕生出一個在文官係統中能讓軍部也服氣的內閣大臣,這樣的人要是做上首相之位,對皇室而言是極大的威脅。

當然,張某人自信能鎮得住秦檜,也自信會比秦檜活得更久。所以思慮再三後,還是覺得把這個光環加載在秦檜身上,用朝廷內刊的形式發表,看看軍部會作何反應。

內刊,顧名思義就是朝廷內部看的報紙,隻有五品行省級別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看到。

眼下平定了西夏,懾服了高昌回鶻,國家將會進行為期23年的經濟建設,北地以摩擦為主,不會主動挑起大戰。

兩三年後,當騎軍規模壯大,那就是北伐滅金之時。

把秦檜調往商務總署,給鮮於光跑跑腿當秘書,依舊不設品級,還是公職人員。同時,他以皇後扈三娘的名義,禦賜燕窩、荔浦芋頭、大馬哈魚,以及一桌全羊禦宴給秦府。

臣子立功沒有晉升,縱使有千般理由,當皇帝的總得表示表示。

另外則是育教總署趙躍遞交上來的劄子,這一年在國內新建小學七百四十所,改造學塾前朝學院三百餘處,中學新建一百二十所,大學新建二十五所,太學院兩所。

這個數字雖然比後世遠遠不及,甚至還不如零頭,但在這個時代已是難能可貴了。

就比如小學數量經過這兩年多的建設已有了一千二百餘所集中在行省、郡市、大縣、鎮、鄉,平均每個學校就算招生兩百個孩子,三年過後每年都將至少誕生二十四萬個懂得基礎科學能識字看報的孩童。

這批孩童再進入中學裏學習三年,都可以在十五歲左右的年紀走入社會或者參加公職考核成為公職實習生。公職實習生經過三年實習後,表現合格者將被納入公職係統,表現不佳者出局經商或者幹點別的,總歸要比剛畢業的中學生強很多。

在育教總署的劄子上寫上一個朱紅的“甲”字,朱批後,丟到一旁。

這是官員評政績的途徑之一,批閱後再打回內閣,內閣大臣們會再批閱評分一番,當事大臣不得參與評議。

隨後是軍部遞上的劄子自然是甲了,沒得說。

在新朝開國的初期,想獲得政績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隻要不惡意瀆職,老老實實地執行內閣製定的政策,落實下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