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哥白尼(1 / 3)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1543年)是波蘭天文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太陽為中心——日心說的歐洲天文學家,一般認為他著的《天體運行論》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於波蘭維斯杜拉河畔的托倫市的一個富裕家庭。18歲時就讀於波蘭舊都的克萊考大學,學習醫學期間對天文學產生了興趣。

1496年,23歲的哥白尼來到文藝複興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亞大學和帕多瓦大學攻讀法律、醫學和神學,博洛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徳·諾瓦拉(1454~1540)對哥白尼影響極大,在他那裏,哥白尼學到了天文觀測技術以及希臘的天文學理論。

後來,在費拉拉大學獲宗教法博士學位。作為一名醫生,哥白尼由於醫術高明而被人們譽名為“神醫”。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費勞恩譯格大教堂任職當一名教士。他並不是一位職業天文學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業餘時間完成的。

在意大利期間,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臘哲學家阿裏斯塔克斯(前三世紀)的學說,確信地球和其它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轉這個日心說是正確的。他大約在40歲時開始在朋友中散發一份簡短的手稿,初步闡述了他自己有關日心說的看法。哥白尼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終於完成了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

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觀測計算所得數值的精確度是驚人的。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時間為365天6小時9分40秒,比現在的精確值約多30秒,誤差隻有百萬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離是地球半徑的60.30倍,和現在的60.27倍相比,誤差隻有萬分之五。

1533年,60歲的哥白尼在羅馬做了一係列的講演,提出了他的學說的要點,並未遭到教皇的反對。但是他卻害怕教會會反對,甚至在他的書完稿後,還是遲遲不敢發表。直到在他臨近古稀之年才終於決定將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來的一部他寫的書。

哥白尼的科學成就,是他所處的時代的產物,又轉過來推動了時代的發展。

十五、六世紀的歐洲,正是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關鍵時期,在這一二百年間,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4世紀以前的歐洲,到處是四分五裂的小城邦。後來,隨著城市工商業的興起,特別是采礦和冶金業的發展,湧現了許多新興的大城市,小城邦有了聯合起來組成國家的趨勢。

到15世紀末葉,在許多國家裏都出現了基本上是中央集權的君主政體。當時的波蘭不僅有像克拉科夫、波茲南這樣的大城市,也有許多手工業興盛的城市。1526年歸並於波蘭的華沙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商業、政治、文化和地理的中心,在16世紀末成了波蘭國家的首都。

當時,歐洲是“政教合一”,羅馬教廷控製了許多國家,聖經被宣布為至高無上的真理,凡是違背聖經的學說,都被斥為“異端邪說”,凡是反對神權統治的人,都被處以火刑。新興的資產階級為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掀起了一場反對封建製度和教會迷信思想的鬥爭,出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潮。他們使用的戰鬥武器,就是未被神學染汙的古希臘的哲學、科學和文藝。這就是震撼歐洲的文藝複興運動。文藝複興首先發生於意大利,很快就擴大到波蘭及歐洲其它國家。

與此同時,商業的活躍也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在“黃金”這個符咒的驅使下,許多歐洲冒險者遠航非洲、印度及整個遠東地區。遠洋航行需要豐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識,從實際中積累起來的觀測資料,使人們感到當時流行的“地靜天動”的宇宙學說值得懷疑,這就要求人們進一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從而推進了天文學和地理學的發展。

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和他的同伴繞地球一周,證明地球是圓形的,使人們開始真正認識地球。

在教會嚴密控製下的中世紀,也發生過轟轟烈烈的宗教革命。因為天主教的很多教義不符合聖經的教誨,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個人意誌以及各類神學家的自身成果,所以很多信徒開始質疑天主教的教義和組織,發起回歸聖經的行動來。

捷克的愛國主義者、布拉格大學校長揚·胡斯(1369~1415年)在君士坦丁堡的宗教會議上,公開譴責德意誌封建主與天主教會對捷克的壓迫和剝削。他雖然被反動教會處以火刑,但他的革命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應。捷克農民在胡斯黨人的旗幟下舉行起義,這次運動也波及波蘭。

1517年,在德國,馬丁·路德(1483~1546年)反對教會販賣贖罪符,與羅馬教皇公開決裂。1521年,路德又在沃爾姆國會上揭露羅馬教廷的罪惡,並提出建立基督教新教的主張。新教的教義得到許多國家的支持,波蘭也深受影響。

就在這樣一個大變革大動蕩的年代裏,哥白尼在維斯瓦河畔的托倫城誕生了。他的父親是個當議員的富商,他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

哥白尼1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死了,他被送到舅舅務卡施大主教家中撫養。務卡施是一個人文主義者,他和當時波蘭進步的知識界來往極為密切,並與意大利卓越的革命家、人文主義者菲利普·布奧納克西是摯友。在哥白尼念中學的時候,務卡施就帶著他參加人文主義者的聚會。1491年,按照舅父的安排,哥白尼到克拉科夫大學去學習天文和數學。

當時,波蘭已經產生了一些有名的天文學家,如馬爾卿·克洛爾,他於1450年寫成《亞爾峰斯星象表訂正》一書,並在許多國家講學。又如著名的天文學家沃伊切赫,曾編製天文曆表,他就在克拉科夫大學講課,是哥白尼求學時的數學和天文教授。哥白尼的“太陽中心學說”就是在克拉科夫大學求學時孕育起來的。

盡管《聖經》沒有涉及諸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以及“天圓地方”等各類天文知識。但是在中世紀,天文學也有著延伸於古希臘的,經過經院神學家們構架好的官方論點。為了鞏固封建統治,天主教會的宗教裁判所燒掉了許多珍貴的科學著作,有時一天竟燒掉20大車。

1327年,意大利天文學家采科·達斯科裏被活活燒死,他的“罪名”就是違背聖經的教義,論證地球呈球狀,在另一個半球上也有人類存在。

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之前,“地心說”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直居於統治地位。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的結構不斷地進行著思考,早在古希臘時代就有哲學家提出了地球在運動的主張,隻是當時缺乏依據,因此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

在古代歐洲,亞裏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張“地心說”,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其它的星體都圍著地球這一宇宙中心旋轉。這個學說的提出與基督教《聖經》中關於天堂、人間、地獄的說法剛好互相吻合,處於統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學說,把“地心說”和上帝創造世界融為一體,用來愚弄人們,維護自己的統治。因而“地心學”說被教會奉為和《聖經》一樣的經典,長期居於統治地位。

隨著事物的不斷發展,天文觀測的精確度漸漸提高,人們逐漸發現了地心學說的破綻。到文藝複興運動時期,人們發現托勒密所提出的均輪和本輪的數目竟多達八十個左右,這顯然是不合理、不科學的。人們期待著能有一種科學的天體係統取代地心說。在這種曆史背景下,哥白尼的地動學說應運而生了。

約在1515年前,哥白尼為闡述自己關於天體運動學說的基本思想撰寫了篇題為《淺說》的論文,他認為天體運動必須滿足以下七點:不存在一個所有天體軌道或天體的共同的中心;地球隻是引力中心和月球軌道的中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體都繞太陽運轉,宇宙的中心在太陽附近;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運動,都是地球運動引起的;在空中看到的太陽運動的一切現象,都不是它本身運動產生的,而是地球運動引起的,地球同時進行著幾種運動;人們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後運動,是由於地球運動引起的。地球的運動足以解釋人們在空中見到的各種現象了。

此外,哥白尼還描述了太陽、月球、三顆外行星(土星、木星和火星)和兩顆內行星(金星、水星)的視運動。在書中,哥白尼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論。科學地闡明了天體運行的現象,推翻了長期以來居於統治地位的地心說,並從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關於上帝創造一切的謬論,從而實現了天文學中的根本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