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細君戲蝶 第二章 父王劉建(一)(2 / 3)

看到細君曲裾的絲帶有些鬆了,歪斜的有些不成樣子,玉妃伸手上去幫忙理了理,“你呀,現在長大了,以後可要照顧好自己,別受委屈,玉娘也不能總陪在你身邊,照你這樣善良的性格,我真怕你吃虧。”

“玉娘,今天怎麼想起說這些來了,我已經大了,會照顧好自己的,別人待我好我自會帶人家百倍好,可是若要有人想害我,我不會讓自己受委屈的。”細君嬌嗔道。“不要想那些不開心的事情了,我近譜了一首曲子,用箜篌給你奏一曲,你且聽一聽,好不好?”

說著就喚束梅去取箜篌,玉妃轉念又放下了一顆心,細君是個善良正直的孩子,沒有壞心眼兒,但是也聰明伶俐,在皇宮裏呆久了,在自己身邊熏陶久了,耳濡目染的那些生活哲學也都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她。若是沒有艱苦卓絕的意誌,她也未必能在這家難和皇恩之中

成長的這樣周全。

生活是個大熔爐,能將人鍛造成什麼樣子都是不可知的事,日子久了自然也就會學會在艱難中生存。即使是在這樣一個對於女人來說活著更加艱難的社會,能在宮裏好好活著,走到哪裏都沒有什麼問題了。況且她也應該會嫁給一個劉姓的王公貴族,如果不出意外的話。

玉妃覺得這孩子四歲進宮,一個人孤零零,身世著實可憐,所以從未在他麵前提起她的生身父母,尤其是她的父親,或者她也能從別人的耳朵裏聽到過些什麼,這或許就是眉間的一絲絲憂鬱的根由。都是因為父親的胡鬧,他們全家才落得那樣的境地。

想著想著,一曲奏罷,不僅玉妃和丫鬟們,連院子裏的花花草草都為之動容了,那些花草也覺得如果能經常聽到這樣的曲子,生生死死在這院子裏也無怨了。

那個讓細君從小寄人籬下,讓自己的家族蒙羞的父親,是江都王劉建。

劉細君生於揚州,那時的揚州還不叫楊州,叫江都。細君的父王劉建和爺爺劉非就生長於這裏。

按輩分排起來,細君當是漢武帝的侄孫女。江都原不是封國,所以劉非一開始並不稱江都王,這裏麵自然又有了故事。

那是公元前154年,吳、楚等七王叛亂。

黃老之學和無為而治,使得剛剛穩定的大漢政權出現了文景之治的局麵,也是在這時候,羽翼漸漸豐滿的各個地方政權遂起了反叛之心。

這起叛亂的主謀是蓄謀已久的吳王劉濞。

劉非就在這時登場了。這一年,劉非十五歲。

十五歲的劉非有勇也有謀,上書景帝,誌願帶兵攻打吳國,景帝賜予他軍印,他擊敗吳國以後,在劉非十六歲的時候景帝封他為江都王,治理吳國原有的封地,因為他的軍功,又授予他天子的旌旗。

畢竟才十六歲,年輕氣盛的劉非不想安生的過日子,他喜歡使弄他的力氣,顯擺他的勇武。孔武有力的他,喜武不喜文,別人府裏宴請賓客都是跳些鶯鶯燕燕的舞蹈,他府裏的舞姬,喝酒助興的時候都是舞劍,看見那些光芒四溢的劍,他總是眼裏放光,視刀劍為知己。

驍勇善戰的他在匈奴大舉進犯大漢邊境時,主動提出要帶兵攻打匈奴,漢武帝沒有答應。但是他沒有想到,他的後人,他的孫女,將要以另一種方式來保衛他的國家,他不會想到。他也不會想到,他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