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帶著鬥笠在寒風刺骨的水麵上劃行,幹裂的嘴唇不停的打著哆嗦;船上的漁網濕噠噠的散放在船尾上,魚桶裏滿滿的清水和稀疏的幾條草魚;老人喘著粗氣,邊用長滿厚厚老繭的黃手撥弄著船槳,邊用手擦幹額頭上的汗水。
老人心裏明白,這臘八天本就難捕到魚,更何況如今水麵上已經結了七八成的冰。老人的船在水麵劃行,船身不時的碰到水麵上不知道是新結的還是遺留的冰塊兒,發出“磕磕巴巴”的聲音,驚起了大片蘆葦叢中的水鴨。老人不停地用叉子敲打著冰麵,撥弄著蘆葦,為自己開墾道路,吵醒了水底的魚,驚跑了蘆葦叢中盤著的水蛇。
於此同時,一陣寒風吹過,老人打個冷顫,用力裹了裹破舊的衣服,全然沒有注意到身後的蘆葦叢裏,一隻美豔的荷花妖正貪婪的注視著自己,等待時機,伺機而動。
雖然現在還是黎明時分,可老人卻不敢停歇,因為心底有個聲音不停地提醒著他,如果天黑之前捕不到魚,那他和孫子今晚就要挨餓了。
平時這個時候都是孫子和他一起來捕魚的,隻是孫子今天要去還借來的書,他隻好自己獨自前來捕魚。
老人的孫子名叫孫明,年十八,瀘州人士,長得是儀表堂堂,瀟灑帥氣,平時砍柴捕魚更是練的一身腱子肉,待人謙和有禮且又喜愛讀書,尤其在詩書上用心,所以自是修得一副獨有氣質,即便家境貧苦,卻還是引得一眾少男少女追捧。
老人一家本來生活還算富足,老人早年算是村中富農,隻是拚死讀書,可惜也隻中個秀才便止步不前,連考八次不能如願;後來無意發現養蠶訣竅,無奈從商,用這些年的積蓄開了一家布莊,也算積累了一點財富,衣食無憂,後來兒子繼承衣缽,將布莊生意進行到頂峰。
可惜好景不長,後來老人兒媳去世,就在下棺當天晚上,兒子不顧村裏鄰居的閑言碎語,硬是領回來一位豐滿的美豔女子,從此便醉生夢死,直到死去,而那位女子也至此不見了蹤影。最後老人將布莊變賣填補了虧空,帶著孫子遠走他鄉。
兩代從商,老人希望孫家能出個讀書人,於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孫子身上。雖然孫明也隻對那詩書較感興趣,但是為了不讓爺爺失望,也就隻好捧起那四書五經。
老人繼續劃著船,突然一陣狂風大作,頓時水麵上迷霧四起,老人的船突然似乎有了自己的意識,竟不受自己控製的向前快速劃去,老人急忙蹲下來抓住船身,以防自己掉下去。
不知劃了多久,船自動靠了岸,老人疑惑的走上岸去,前方迷霧逐漸變得稀薄,映入眼簾的是老人從未看到過的景象。
隻見遠處潔白的雲,湛藍的天鬱鬱蔥蔥的樹,還有一望無際的青草;到處是花香,處處是鳥語,全然不似嚴冬該有的景象,老人被眼前的環境驚呆了,他揉了揉眼睛,掐了掐胳膊,確定不是夢,便繼續大著膽子向前走去,不知走了多久,老人依稀聽到前方似乎有一陣斷斷續續的哭聲,像是個女子,老人快步向前,奇怪的是,聲音也忽近忽遠。又不知走了多久,老人在一片灌木叢中聽清了聲音,老人慢慢撥開雜亂的草叢,在一片花海下麵隱藏的地洞裏找到了聲音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