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是中州之國人類各行各業裏頭的一個職業民俗。即學藝者或新從業者,通過傳統儀式與授技、授藝者結成師徒關係,謂之為“拜師學藝”。
中州之國的人類,有一句流傳淵遠大家都認可的風俗諺語,它是這樣子說的:“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傅!”
江湖上,也有這麼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如果師傅忽然暴斃死亡了,那就應該由徒弟來找出這殺人凶手,並為之報仇,這是行走江湖最基本的做人本份。
由此可見,師傅,相對於中州之國的人類來說,是僅次於父母的尊敬存在。
既然要建立如此重大的關係,那就自然需要隆重的風俗禮儀加以確認和保護了。
中州之國的拜師傳統儀式,主要是由師傅選定一個好日子和一個好地方來進行。拜師傳統儀式它一般是分為七個部驟:首先,師傅和徒弟先向行業內的祖師虔誠行禮;接著,徒弟向師傅恭敬行禮;又接著,徒弟家長或長輩代表宣讀拜師帖;再接著,師徒雙方互表拜師心意;然後,徒弟斟茶叩首拜師;再然後,師父宣讀收徒帖;最後,師傅訓話,宣布門規和賜名,並給徒弟一件信物以作拜師儀式的完滿完成。
當然,每一個不同的地方,每一個不同的行業,每一份不同的職業,因它們的傳統習慣特別各異,它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有它的差異之處。
就像中州之國拜師帖的書寫,按每一個地方傳統習慣、行業、職業來書寫,它們形式都是各異的。
但無論是怎樣的形式各異,拜師帖裏麵書寫的內容,它都會包括有拜師學藝的正當性、規定了授業內容、學藝期限、收入分配方法及應負擔的責任,並從中承認了師傅的絕對權威。同時,它其中也隱示了師徒之間既如父子、又如主仆的複雜關係。
中州之國遠古人類書本上傳下來,比較規範性的拜師帖是這樣子書寫的:“師道大矣哉,入門授業投一技所能,乃係溫飽養家之策,曆代相傳,禮節隆重。今有XXX(師賜藝名XXX)情願拜於XXX門下,受業學習XX。X年期滿,謝師效力X年。課藝期間,收入歸師,吃穿由師供給。自後雖分師徒,誼同父子,對於師門,當知恭敬。身受訓誨,沒齒難忘。情出本心,絕無反悔。空口無憑,謹據此字,以昭鄭重。”下麵是藝徒簽字畫押,引保、代師簽字畫押。X年X月X日立。
還有,有些拜師帖裏麵可能還會加寫有“死路生理,天災人禍,車軋馬踏,投河覓井,懸梁自盡,各聽天命,與師無涉。中途輟學,賠償X年膳費。”等這些字眼,當然,這就更近似於被賣身到妓院作妓女賣身契之類的,師徒是相互尊重、相互愛護的一種關係,這種置身事外的無良寫法,在這個世間還是比較少見的。
拜師貼,況君生當晚就通宵就查找各種資料書寫好了,包括拜師儀式中所用到的禮金、紅包之類的,況君生他,也心中也一明二楚,早已為苗瞳瞳準備好了。
於是,在第二天天剛亮的時候,況君生他們就領著打扮清秀亮麗的苗瞳瞳,來到了隔壁的大院子裏。
此時,隔壁的大院子裏,正中央擺了一張香爐台案,周圍除了那個老太婆和葉依水、葉依環倆個小姑娘外,還有很多不認識的人,歐陽不修、百事通“西門七義”等老頭子,他們竟然也在,況君生昨晚通宵查找過各種書籍了,他心裏知道,這些人過來,是代表觀禮、見證的。
況君生此時正領著妹妹們,一個個地向“西門七義”他們大方地抱拳寒喧、介紹、打著招呼,輪到歐陽不修那裏時,歐陽不修在那裏調皮地向況君生擠眉弄眼,最後,他悄悄地豎起大拇指對況君生開口說道:“你牛逼,竟然找到了金花婆婆作靠山,以後,老哥都不敢惹你了!”
況君生他們,也都早知道了,這個小孩子們口中的“格格巫”,讓“西門七義”他們無限忌嬋的老太婆,也就是凶名遠揚於中州之國,人類世界裏最罕見的一個馭獸師大神通者——金花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