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包裝的基本概念(1 / 2)

本章學習目標

1.掌握食品包裝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熟悉現代包裝的主要分類;

2.了解包裝與企業文化與資源和環境的關係,熟悉綠色包裝的基本概念;

3.掌握怎樣做好食品包裝的基本步驟,了解評價食品包裝安全質量的標準體係和方法。

包裝起源於貯存人類持續生存的食物的需要,當人類社會發展到有商品交換和貿易活動時,食品包裝逐漸成為食品的組成部分,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代包裝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消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食物易腐敗變質而喪失其營養和商品價值,因而必須適當包裝才能貯存和成為商品流通。隨著科技水平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食品包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食品包裝的迅猛發展和千姿百態,既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一、包裝的定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4122—1983),包裝(Packaging)的定義為:在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方便貯運、促進銷售,按一定技術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品的總稱;也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的過程中施加一定技術方法等的操作活動。

日本包裝工業標準JISZ 0101—1959對包裝的定義是:包裝是在商品的運輸與保管過程中,為保護其價值及狀態,以適當的材料、容器等對商品所施加的技術處理,及施加技術處理後保持下來的狀態。

國際上各個國家對現代包裝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其基本含義一致,可歸納成兩個方麵:一是關於包裝商品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品,二是關於實施包裝封緘等的技術活動。

食品包裝(Food packaging)是指:采用適當的包裝材料、容器和包裝技術,把食品包裹起來,以使食品在運輸和貯藏過程中保持其價值和原有的狀態。

二、包裝的功能

現代商品社會中,包裝對商品流通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包裝的科學合理性會影響到商品的質量可靠性,及能否以完美的狀態傳達到消費者手中,包裝的設計和裝潢水平直接影響到商品本身的市場競爭力乃至品牌、企業形象。

現代包裝的功能有四個方麵。

(一)保護商品

包裝最重要的作用是保護商品。商品在貯運、銷售、消費等流通過程中常會受到各種不利條件及環境因素的破壞和影響,采用科學合理的包裝可使商品免受或減少這些破壞和影響,以期達到保護商品之目的。對食品產生破壞的因素大致有兩類:一類是自然因素,包括光線、氧氣、溫濕度、水分、微生物、昆蟲、塵埃等,可引起食品氧化、變色、腐敗變質和汙染;另一類是人為因素,包括衝擊、振動、跌落、承壓載荷、人為盜竊汙染等,可引起內裝物變形、破損和變質等。

不同食品、不同的流通環境,對包裝保護功能的要求不同。如餅幹易碎、易吸潮,其包裝應耐壓防潮;油炸豌豆極易氧化變質,要求其包裝能阻氧、避光照;而生鮮食品為維持其生鮮狀態,要求包裝具有一定的O2、CO2和水蒸氣的透過率。因此,包裝工作者應首先根據包裝產品的定位,分析產品的特性及其在流通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質變及其影響因素,選擇適當的包裝材料、容器及技術方法對產品進行適當的包裝,保護產品在一定保質期內的質量。

(二)方便貯運

包裝能為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提供諸多方便:方便廠家及物流部門搬運裝卸、貯存保管、商店陳列銷售,也方便消費者的攜帶、取用和消費。現代包裝還注重包裝形態的展示方便、自動售貨及消費開啟和定量取用的方便。一般說來,產品沒有包裝就不能貯運和銷售。

(三)促進銷售

包裝是提高商品競爭能力、促進銷售的重要手段。精美的包裝能在心理上征服消費者,增加其購買欲望;超級市場中包裝更是充當著無聲推銷員的角色。隨著市場競爭由商品內在質量、價格、成本競爭轉向更高層次的品牌形象競爭,包裝形象將直接反映一個品牌和一個企業的形象。

現代包裝設計已成為企業營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競爭的最終目的是使自己的產品為廣大消費者所接受,而產品包裝包含了企業名稱、標誌、商標、品牌特色以及產品性能、成分、容量等商品信息,因而包裝形象比其他廣告宣傳媒體更直接、更生動、更廣泛地麵對消費者。消費者從產品包裝上得到更直觀精確的品牌和企業形象。食品具有商品的普遍和日常消費性特點,通過包裝來傳達和樹立企業品牌形象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