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 / 1)

引子:

我叫陳夏。外號陳皮半夏湯。我爸爸叫陳端陽。我媽媽叫夏蓮香。

跟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基本已經恢複正常了。以前,我做事總是慢別人三拍。

如果您身邊有個慢半拍的朋友,您或許會經常覺得很無奈——跟這個慢半拍的朋友說話或者一起做點什麼事情,都得耐心的等他明白。

如果慢了三拍的時候,我估計您就不會拿這個人當朋友了。因為那時的我就沒有朋友。一個也沒。

如果您依舊不太明白慢三拍是個什麼概念,我給您舉個例子:我上學那會,小學讀了11年,初中讀了7年後肄業,二年級。

其實以我的認真、努力和韌勁,如果不是事出突然,我估計還是能夠初中畢業的,那樣找工作也容易很多。我的智力也很正常,並不低於90。

初二的時候,學校的幾個尖子生參加奧數和奧物之類的比賽,拿了全國一等獎。學校開大會表彰,尖子們一一上台演講。

我獲得了極大的鼓舞,心想雖然不可能做到他們那樣,但是基本的學習成績,我最終還是能夠保證及格的。

所以我也很想對這些尖子們提供的學習方法和努力精神報以熱烈的掌聲,並衷心分享他們的歡樂。

但是問題就出在這裏:我比其他人慢三拍。

於是尖子們講完了、校領導也講完了之後。我依然沒有及時的鼓掌和歡笑。但是無可否認的是,我的情緒積攢的十分飽滿,隻等腦訊號傳遞到神經末梢之後,我就可以按自己的節奏來表達情感了。

天知道校長會在這麼喜慶的事情之後,緊接著宣布一位退休老師的死訊以及追悼會安排事宜!還要求大家現場默哀三分鍾!

我的腦子拚命的想阻止我的手掌相互拍擊發出清脆的巴掌聲。

我的腦子拚命的想阻止我的嘴巴發出世上最愉悅最單純的歡笑和呼喊:

加油!加油!

我的學習生涯就這樣結束了。

我爸媽倒是無所謂,認為真能在學校學到的品德,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學完了。知識這東西,和學校教育沒有必然關聯。

所謂的小學中學大學,其實是在學習如何使用各種工具:語文是說話寫作交流的工具。數學是數錢的工具。其他也都是工具,生活中除了用到加減乘除開方乘方,除了用到一些常用字,其他的,沒有多少用。就算不學物理,大家也都知道不要拿手指頭去插電門,不學化學,也都知道不能拿硫酸去潑狗熊。

至少我就知道,當年那些個尖子生,沒一個當科學家的,長大了以後都去做生意了。

有個尖子生的爸爸在廣州開了一個很大的私立學校,這個尖子生後來就在學校當校長。

苟從華校長。育才綜合學校。

而我呢,因為同學之間的情誼,休學後就被安排到了這個學校的食堂做工。

因為一直在洗盤子,所以我沒學會任何技能。

由於我不會任何技能,所以一直負責洗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