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假冒偽劣食品知多少(1 / 2)

當您打開書的第一章時,我們就開始了一段奇妙旅行。這次旅行,我們不是去高山探險,也不是去深穀覓幽,而是對假冒偽劣食品的揭秘。這是一次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的“旅行”,說它重要,因為它關係到我們家人、朋友的健康;說它有意義,因為它關係到我們的幸福與未來。

來吧,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慢慢地揭開假冒偽劣食品的麵紗,看它妖豔媚人的“畫皮”下麵隱藏著怎樣的禍國殃民的本質。

食品,在中國老百姓心中的位置可謂重要,曆史可謂悠久。

“民以食為天”的典故雖然出自楚漢相爭,但在五千年華夏的曆史進程中,哪一次農民起義不是與食品有關?由於自然災害或戰亂,導致民眾生存受到威脅,每一次農民起義提出的主張大都是均田、免糧、減輕徭役賦稅等保護普通民眾的綱領。所以,在老百姓眼裏,“食”的問題是天底下最偉大、最神聖的事情,它小到一個家庭的生存與幸福,大到一個國家的和諧與昌盛。

到了宋朝,人們把“食”的內容具體到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講的就是老百姓從早晨開門,一日之中為之奔波、為之操勞的事,就是讓自己生活得有保障。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周而複始,循環往複。

即便是人類的曆史走到今天,“開門七件事”仍然是普通老百姓心中最重要、最敏感的話題。但今天的“開門七件事”已經不簡單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了,而是泛指與普通百姓密切相關的日常生活中的食品。

人們都在說食品、講食品、談食品,那麼食品是什麼呢?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科學定義:食品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

當今中國,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食品也日益豐富起來。走進超市、商場和食品專賣店,各種食品應有盡有,各類食品爭奇鬥豔。隻要您願意,想吃的都能吃到,想喝的都能買到。國產的、進口的,低檔的、高檔的,營養的、有機的……中國百姓從來沒有這樣滿足過。在滿足的同時,中國百姓也存在一份擔憂,因為“假冒偽劣食品”“有毒有害食品”等不和諧音符也時常地響起。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發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給消費者的經濟和精神造成損失,甚至損害消費者的健康,危及其生命,敲響了中國食品安全消費的警鍾。

什麼是假冒食品、劣質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

假冒偽劣食品是指那些含有一種或多種可以導致普通大眾誤認的不真實因素的食品。假冒偽劣食品可以分為假冒食品、劣質食品及有毒有害食品三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