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重繡丹青(1 / 3)

初冬,潔白的雪花飄飄搖搖,好像是遠離故鄉歸來的女兒在尋找改換門庭的家門,飛上飛下,東撲西撞,最終還是投入了大地母親的懷抱。

通往鄉政府的土路上人來人往,但因昨夜雪花的鋪蓋,今日潮濕的大路小道不見一點兒塵土飛揚。我吸著這大地的濕土味的馨香,飽滿的精神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激動。

我應鄉政府的聘任接管了水泥廠。早晨,我騎摩托車帶上了徐嶽雄和田雨水一行三人,共同參加鄉政府全體幹部和全鄉各村、社幹部大會。

“為什麼你的人生大事總是在天寒地凍時開始?”緊摟著我後腰的雨水說話的氣息吹動著我的耳朵。

“這預示著萬事總是開頭難嗎!”我眼不離前方,稍微偏過頭回答。

“雪花飄飄,寒冬已經來臨;那麼,百花盛開的春天還會遠嗎?”徐嶽雄接著我的話大聲說。

剛到院裏,高鄉長迎出他的辦公室門笑容滿麵地說:“你們來得這麼早?快進屋暖和暖和。

我是第一次進他的辦公室兼宿舍,照門寬大的辦公桌上堆滿了各種文件;坐下去和頭頂一樣高的高背黑皮椅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辦公桌前左麵並排著四副寬扶手沙發,右麵同樣的兩組沙發緊靠炭火通紅的生鐵爐,爐子上的水壺正從壺嘴裏往外噴沸水。真是名副其實的土洋結合。中間兩個玻璃鋼茶幾上擺放著茶杯、煙灰缸和開了封的中檔香煙。緊挨火爐是大開著的裏屋門,但我沒往裏看。

“你們都快坐,先喝口燙開水,我可沒有牛奶加雞蛋。”他禮貌地先讓我香煙,給自己點燃後接著說:“你看這一切……都是原任鄉長的辦公室,我這一任就給全代上了。我是有管家的人,不像你閑雲野鶴般的逍遙自在啊!”

“閑雲被大風卷來了,野鶴嗎?這不也被你圈進了籠子。”我回敬了一句心底裏的實話。

“這倒也是。”他挖了下頭皮再無言以對。停了一會,才鄭重其事地說:“縣長要來參加今天的這個大會,公、檢、法三單位也要為對你錯誤的羈押賠禮道歉,恢複名譽。總之,今天的這個會會給你個公正的評價。所以,今天的會上你還得有所表示——發個言哩。”

門外院內低緩的刹車聲把我們都引出了辦公室。車停處從三輛小車內先後走下了縣長及公、檢、法的領導幹部。

“高山同誌,委屈你了!我代表縣政府還有公、檢、法向你賠禮道歉!”沒容我張口,縣長再次又用他那溫暖而又有力的大手緊緊地握住了我的雙手:“還請小高廠長原諒我們這些官老爺的錯誤啊。”

會議正式開始,我被安排在了主席台上緊挨高鄉長的席位旁。主持會議的副鄉長站起身宣布:“紅石峽水庫開工動員大會現在開始!先請縣長講話。”

在熱烈的掌聲中,主席台正中座位上的縣長站起身向座無虛席的台下巡視了一遍後說:“同誌們,各村社的各位領導及各位鄉親,今日講話我可能要長一些,所以特請大家能記的記下來,不能記錄的請記在心中、宣傳在嘴上,落實到每個人的行動上。”他用雙目炯炯的眼神偏過臉看著很不自在的我接著說:“經高山同誌建議,縣上有關部門多次論證,又經水利局實地考察勘探,報請省水利廳核實批準,我們南山紅石峽水庫的修建從今天起正式開始了……”

長時間激烈的掌聲打斷了縣長的講話。

縣長雙手擺了好久,掌聲才算停了下來。他繼續說:“這是有史以來我們山區農民的頭等大事!至於水庫建成以後它的好處,我不用多說,大家比我更清楚更明白。”他望著聚精會神聽講的人們繼續說:“動員大會嗎,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全鄉全民,特別是我們這些在座的頭頭們,先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先要我們每個人都率先帶頭,切切實實地、盡心盡力地把這千秋大業從思想上重視、行動上積極、口頭上宣傳,力爭早日建成修好,徹底改變現狀,為民造福,為子孫著想。”

又是一陣經久不息的掌聲。

“在這裏,我不能不首先提起一個人,他就是我們這些人中的好青年、好帶頭人高山同誌!”他和大家的掌聲把我拍得耳門有些轟響。

“高山同誌是我們山區人民的優秀青年,是我們山區農村的好帶頭人!就是這樣一位放下國企技術幹部的優厚待遇不享受,為了改變家鄉山區貧困麵貌的一位優秀青年,在他的事業剛剛取得很大的成績,並且他又為山區美好的將來謀求快速發展的艱辛時刻,他卻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我們錯誤地收審並蹲監坐獄長達三月之久。在此,我代表政府向高山同誌真誠地賠禮道歉!”他離開他的座位穩步走近我,緊緊地握住了我的雙手……

縣長回到他的座位後激動地站著繼續說:“我們的好青年高山同誌在那不能忘記的年代為求活命,討飯流落到江南當了工人,學了技術,還當上了國家幹部。他在那裏生活優越,前途無量啊!可是,貧困的山區牽動著他的赤子之心。他想方設法湊資金、帶設備又回到生他養他的故土,克服了我們難以想象的困難,以常人沒有的毅力,隻用短短的三年時間就創建了年創純利潤十多萬元的水泥廠。請在座的各位想一想,我們全鄉的農業純收入一年才有多少啊?正當他以小漸大、以廠擴廠,發揮地方資源大展宏圖之時,厄運不公正地降到了他的頭上。”

他坐下喝了口水。望了一眼渾身發熱的我接著說:“可是他沒有趴下,更沒有跌倒,而是忍辱負重繼續每月拿真實的血汗錢向對我們恩重如山、情同再造的江南水泥廠彙款寄息。又用兩年的時間,第一個創辦了我鄉第一家私營企業。同時,多年來不計其數地救危扶困。人們不禁要問,給人也隻不過三五十或者一二百元。是啊!聽起來不多,試問我們在座的都有誰,再有哪一位哪怕三五元或者一二十元送給你無緣無故的,準確些說是你非親非故的老弱病殘,不是一次兩次,而且還是長期如此。”

全場上響起了又低又輕的議論聲。

“還是我們的高山同誌,思為子孫後代,想為農村未來,謀為廣大鄉親的根本利益,踏遍南山走進雪峰,冬量積雪,夏計雨量,問老查史,考證曆史上水流量及山洪的多少,才向政府提出:要想徹底改變鄉村麵貌,必須在南山修建一座蓄水壩的可行性報告。有了這份報告,才引起政府上下級的重視。有了這份心血凝成的切實的宏偉藍圖,最終我們才決定動工修建南山紅石峽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