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鬆平原大會戰,從戰役本身來說,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役。一直高歌猛進、所向披靡的魔族西路軍團的推進路線到了馬克鬆平原就戛然而止。二十六萬大軍在損失了將近一半後脫離了戰鬥,撤回原金都艾西利亞進行休整。
而神聖聯軍的西路軍兵員則從三十萬銳減到不足十五萬,而且這剩餘的不到十五萬士兵幾乎全體占到脫力。他們根本無力追擊撤退的魔族軍隊,隻好眼睜睜的看著魔族離開了戰場。事實上如果魔族主帥希戴願意再堅持一會兒的話,也許就可以擊敗神聖聯軍了。
如果放眼到整個的第二次神魔大戰過程中,馬克鬆平原大會戰可以說是第二次神魔大戰開始以來雙方第一次真正的較量。雖然最終的結果是雙方誰也沒奈何了誰,但是從戰略目標上來講。基恩所率領的神聖聯軍西路軍卻取得了勝利,達成了阻擋魔族大軍前進的目的。希戴所率領的魔族西路軍團並沒有達成自己的目標,可以說是失敗了,但是魔族西路軍本身實力尚存,在後續援兵抵達後,可以立刻翻身又變成一支虎狼之師,其根本的實力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而在侯德芬帝國這邊,情況就又不一樣了。在魔族出現以前,侯德芬帝國本身保持的常備軍數量沒有超過十五萬。在侯德芬十四世主政的時候,帝國上下都沒有什麼緊迫感,因此並沒有把擴軍計劃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在侯德芬十四世主政的末期,又趕上了大陸東部三公國的叛亂,和海因茨家族的反叛,本就已萎靡不振的帝國元氣大傷。待侯德芬十四世遇刺,侯德芬十五世上台這段時間,帝國又陷入了一通混亂。等到局勢平定下來,帝國終於有精力思考針對魔族的備戰的時候,魔法元素潮汐的爆發卻又提前了。
形勢所迫之下,帝國不得不強勢征用帝國及各公國境內的貴族私軍。這些貴族私軍事實上很多並不是合格的戰士,為了保證他們能夠形成足夠的戰鬥力,還要進行大量的甄別工作,之後還要花時間進行訓練。等到好不容易湊齊了六十萬大軍,魔族的西路北伐軍就已出征了。
馬克鬆平原大會戰將侯德芬帝國費勁千辛萬苦才整編出來的精銳部隊徹底打殘。除了固守帝國東南部,不能在調動一兵一卒的神聖聯軍東部軍團外,整個侯德芬帝國竟再也沒有多少可用之兵。因此,即便在馬克鬆平原神聖聯軍擊退了魔族,但是如果短時間內魔族重整旗鼓,從帝國西部卷土重來的話,那麼局麵也許將變得更加糟糕。
在馬克鬆會戰收尾的時候,基恩頭腦冷靜,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判斷出魔族是主動撤出,而不是因為戰敗。而己方的部隊已經沒有了鬥誌,不可能冒著危險對魔族進行追擊了。雖然這樣不可避免的導致魔族大部分兵力安全脫離了戰鬥,但另一方麵卻也為神聖聯軍西路軍留下了足夠的後備力量,為以後再次和魔族交戰留下了一些本錢。
但是帝國上下感到最為遺憾的是帝國金都艾西利亞及其以南的領土徹底淪喪,一時半會兒恐怕沒有機會收複了。
馬克鬆平原會戰的另一個結果就是威武軍給敵我雙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衝鋒在前,武技精湛,頭腦冷靜,雖然人數隻有兩萬,這兩萬人卻成了神聖聯軍的主心骨,無論是戰到半程的騎兵突擊,還是後來的輕裝步兵齊上陣,威武軍的士兵們都顯露出了和神聖聯軍完全不同的精神風貌以及技戰術水平。被基恩臨時委任為前敵總指揮的巴伊準將更是大放異彩,如果沒有他在神聖聯軍陷入慌亂的時刻敏銳的敏銳的捕捉戰機和合理的調動兵力。那麼此戰到底誰勝誰負還真的很難說。而巴伊時年不過十九歲。這個十九歲的賤民之子現在成了公認的藍姆大陸後起之秀,贏得了赫赫的威名。
但是威武軍這次前來支援的兩萬部隊卻也是損失慘重,經過戰後統計,兩萬人中有八千人血灑沙場。威武軍為支援帝國,也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