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四國大會 前(1 / 1)

君姒告離了夜墨白之後也沒閑著,起身前往皇宮。

“君丞相來了”寧遠澈點頭,讓君姒進去。

寧遠澈對君姒一笑,轉身屏退了隨處,又低頭不知在幹什麼。

“在忙?”

君姒見寧遠澈低頭,以為在處理案牘上的文件。

寧遠澈不說,過一會方才好喚君姒過去看。

“君姒來的正好,看看我寫的字”

君姒低頭,看見一張白紙上有墨寫的一個字『致』。

『致』的意思有很多,記得諸葛亮寫給他兒子的一句“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對人生的哲理思考,認為一個人須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確的誌向,須寂寞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諸葛亮是她最喜歡的一個三國人物,當然這裏寧遠澈表達的肯定不是這個意思。

君姒不語在旁邊聽寧遠澈說

“《周易·係辭上》上曾說過“探賾索隱,鉤深致遠。”遠澈認為在有足夠能力時方能展現自己,不為強者隻有探索成為強者的道路,定待它日。”

“嗯”君姒點頭,表示對寧遠澈的說法讚同。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戰國·韓非《韓非子·揚權言。君王本身就是權利的象征,君姒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身為權利的最高者他們卻還在這裏說追求權利。或許是自己天生不喜爭鬥,畢竟人各有誌,你無法將自己的意願來強加的別人的身上。

“如果不是生在皇室,我還真希望和君姒你身為密友,可以暢談喝酒,那樣日子我應該也是非常向往的”寧遠澈放下手中的字,將它平鋪涼涼。

君姒聽到這個笑了一下

“也許吧,現在我還是賦閑一身,半醉半醒半浮生。”

在君姒來到這個地方時,她在努力的想成為一個強者。到後來她也不清楚為什麼非要追求名利了,其實自己也是不喜歡張揚,她很明白自己不是內斂卻又做不到張揚。

“小五來了”從門檻進了了一個女子。楚腰蠐領謂腰肢纖細,頸項潔白如蝤蠐。翠消紅減,杏眼圓睜,眸中仍映著驚喜。

“拜見皇兄”她向寧遠澈行了個禮,君姒也對她做個輯“公主好”

“丞相有禮了”她麵目緋紅的望向君姒一副小女兒姿態。

寧遠澈看著寧靈兒一副望情郎模樣低頭,不知道在想什麼。

接著又聽見寧靈兒說“不用叫我公主,你可以和皇兄一樣叫我的。”她說完這話之後九真的雙臉緋紅,將頭埋在了衣領子。

君姒也不蠢,看見寧靈兒這麼明顯,她也明白為什麼了。

君姒在想一個最好不傷害寧靈兒的借口。

“公主是公主,臣是臣。”

寧靈兒聽了之後也不好說什麼,不想別人看見自己這幅模樣,立刻告退了。

“還真是可愛”君姒看了一眼寧靈兒的背影。

寧遠澈聽到君姒說這話之後詢問“你喜歡?”

“性格是好的,人還談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