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美軍的班用戰鬥隊形,改變過去班長帶頭衝鋒陷陣的習慣,因為那會造成班長受傷或陣亡指揮不便的情況,改為在班組後三分一處指揮,由模範帶頭者變為指揮者,班長是班組的靈魂,靈魂死了班組也就垮掉了。中國社會和軍隊始終要走出等級社會和關係社會,隻有這樣才會更加科學更加強大。
????這樣編組雖然和過去每個班人數不變,卻將原先的機炮排給打散了安排到各班,加強了各班攻堅能力,實際上在79年自衛反擊戰時,部隊就是將火箭筒加強到各班,而這又每班多出兩個人,全連步兵班就多出18人,林楊又將個迫擊炮班分給各排作為支援火力,其實原先中國連隊的迫擊炮很少,一個班才兩門,但是加上這次繳獲的,林楊就讓各排獲得了兩門,也就是一個迫擊炮班,每個班也還是10人,一門60毫米迫擊炮其實隻需兩個人,其他人就是做炮彈搬運工的,這些多出來的人就成了這些迫擊炮的新搬運工。
????然而就意味著,四排長就成了孤家寡人,啥也不剩了,林楊又不是真傻蛋,如果這樣,他肯定堅決反對,隻是林楊在會上說,咱們連缺一個副指導員,然後,就沒然後了。大家心裏就明白了這位置就給四排長了,如果鬧的話連副指導員也沒了。
????一個連隊還有個炊事班,那是司務長的地盤,林楊手一揮司務長手底下的炊事班也不在了,全部改編為汽車班,因為前麵講過有了十幾輛裝甲車以及汽車,而司機在前幾天的一二排裏,所以這些人將是汽車班,歸屬司務長,而以前的炊事班人員自然就成了戰鬥班的人,當然最後也必然成為迫擊炮的搬運工。
????林楊也明白事情不能這麼做,革命分工沒有高低貴賤。但是誰心裏沒有杆稱,誰不想做裝甲車司機,誰願意去背炮彈,這都需要一個考核,林楊很明白無誤的說也就明天吧,考核,誰能成為狙擊手,誰能去搬炮彈,就又考核成績說話。
????公開公正的進行比試,這樣才少猜忌,士兵也才服氣,但是標準其實也還是林楊這些軍官再訂。
????每個部隊都有自己的主力,林楊也需要,更需要是聽他指揮,而不是指導員或者副連長的。王成林和許齊林心裏很清楚卻也無話可說,畢竟林楊是軍事主官又攜勝利之威,他們根本反駁不了,他們也不是傻瓜,看的出來實際上這些更適合越南的戰鬥實際。
????與美軍相比,我軍除了人數沒有任何優勢,人家在火力上確實非常強大,如果不是偷襲和越南人的出賣,要兩個連隊麵對麵的對抗,中**隊隻有逃跑的份,或許能在遊擊戰中敵疲我擾,敵退我進幾下,但畢竟是弱勢的一方。
????其實,還是人太少,就比如裝甲車,實際上開車的有三個,連個正副駕駛和一個機槍手,但是沒有人,隻好一個人,步兵班上車時有一個操作機槍就行,一旦下車步戰,裝甲車就沒了火力。沒有辦法的事情。
????在通訊上基本上可以做到每個排都有步話機,而在排步話機的中繼下,每個班組都可以使用對講機與連隊在15公裏內聯係,當然在地形崎嶇的地方通訊不便,隻能做到8公裏甚至5公裏內。對此林楊非常滿意了,繳獲的這批對講機對林楊而言可要重要的多。信息互聯,這可是現代信息化作戰做基本的要求了,至少不會靠吹哨和衝鋒號來下命令了。
????每個士兵都和美軍一樣都一個m18煙霧彈,不但能阻礙敵軍視線,其實也是作為一種信號彈而存在的。為了戰術交流,林楊還是教各班長學習簡單的戰術手勢,當然不可能如後世某些小說裏,手勢都可以用來聊天了,那是戰術手勢,和命令一樣要絕對的簡潔明了不可出現歧義,又不是給盲人交流的,哪用的那麼複雜,這玩意隻要熟悉比劃兩下基本就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