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正統十四年黃山·浴雲穀·竹琅軒
輕煙一襲,翩翩素衣,似夢還真。
信手低眉,錚錚綠綺,繞梁餘音。
紫檀香爐裏所點的應該是極少見的“白玉蓬萊香”,清香在鼻端悠悠縈繞,仿若置身夢境,三魂七魄好象也隨著那抹煙霧飛升了。薄紗織錦,婉轉清幽,七弦收撥,雙耳暫明,音韻幽眇低回卻又孤高傲然,令人心弛神漾,幾乎忘記此行的本意。
“不可能······”藏於暗處的他無意識地自言自語。竹簾之後,撫琴的身影依稀窈窕。
萬沒有料到,名滿天下的先知——一曲破玄機的“澄心先生”,竟是一名女子?
黃河水患,陝西旱災,鎮江雨澇,對天災,她了若指掌;流寇作亂,日倭強犯,瓦剌進逼,就人禍,她亦明然於胸;甚至,在奸臣王振唆使英宗皇帝大軍親征大同之前,她就修書預言此行必有大劫!究竟,還有什麼是她不知道的?
琴聲戛然而止。清婉而溫文的聲音打斷他的沉思。“於大人,恭候多時了。”
竹簾驟卷,白紗掩麵的女子起身,自那方上好的絲桐陰陽琴上收回青蔥玉指。一旁石桌上,兩隻雲杯餘熱正溫。
於廷益心中一驚!
好一個未卜先知的女子,未聞人聲,未見人影,便早已得知他將求訪!既然如此,他若再藏頭露尾,未免就有失禮數了。
於廷益朗聲大笑,快步上前。
“先知,廷益久仰大名,今日求訪,果然非同凡響!”他此行目的正是要求教這位名滿天下的先知。
素手纖纖捧起一隻雲杯奉上,
淡雅茶香撲鼻而至,與空氣中淡淡的檀香味混合,讓人心神俱醉,這是茶中極品“龍團勝雪”。
“先知二字愧不敢當。倒是大人清名世人皆知。”
語氣淡然,不卑不亢。“小女子尹素衣。大人請上坐。”
尹素衣?果真無愧“一曲破玄機”的名號!實在是人如其名!“先知琴音妙曼,若蔡琰在世,想必也不過如此吧!?”
“於大人見笑了,一曲《碣石調幽蘭》,此中意境又豈是素衣能夠參透的?”
尹素衣麵紗下的臉龐聲色不動,眼波流轉,溫婉卻也冷凝。“於大人此行應該不是專程來聽素衣彈琴的吧?”
真乃一曲破玄機,
豈隻神機妙算?
一縷白玉蓬萊香,一曲碣石調幽蘭,一杯龍團勝雪,已全然參透他此行的目的,如此蕙質蘭心,不得不讓他另眼相看。看來,他找對人了!
“皇上五十萬大軍禦駕親征瓦剌之前,有人曾修書告知廷益,預言皇上此行必有大劫,懇請先知告知修書之人今在何處?”於廷益自懷中摸出一封信函,娟秀字跡若行雲流水。
“修書者正是素衣。”尹素衣抬起頭,微微挑眉看向於廷益。“原以為大人能全力阻止朱祁鎮親征,可惜,王振之流卻搶占了先機。”她微笑著搖頭:“大明朝的劫數呀,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
她的低語未落,於廷益的額上已冒出了冷汗。
“先知!”他幾近痛苦地開口:“身為臣子,明知皇上毫無行軍打仗的經驗,此次貿然離京親征確是不智之舉,卻沒有多加阻攔,沒想到,瓦剌賊首也先真的將皇上生擒,大錯已經鑄成了!”淒涼的長歎,多少酸甜苦辣充溢心間。“而今,也先這賊首竟將皇上視為奇貨可居的人質,不斷勒索。宮中一片愁雲慘霧,滿朝文武束手無策!朝廷無主,軍心動搖,城防空虛,邊害為患,再加上天災人禍,百姓棄子賣妻,流離失所,我大明朝岌岌可危,前途堪憂!萬望先知指點廷益,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他激動得往地上一跪,頻頻磕頭!“保我大明朝千秋萬代基業!”
尹素衣扶起於廷益,雖然看不見她麵紗後的表情,但能感覺到,她已不若先前的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