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委副秘書長的心事
十月的東川市剛剛經曆過一場大雨的洗禮,街道處處都濕漉漉的,這場雨一下就是半個月,讓人心驚膽寒。七月的那場大雨導致了嚴重洪水,衝垮了川江的大堤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大家都不知道剛剛加固的大堤能不能抵禦新一輪大雨的襲擊。
一大早上,東川市委副秘書長馮天明仍然像往常一樣來到位於中川區團結路8號的市委大院一號樓四層的辦公室。工作人員已經把熱水打好了,馮天明拿出一包今年的明前龍井泡了一杯茶,端著茶杯凝望著窗外出神。
進城工作八年了,對中川區他再熟悉不過了。八年前,剛滿三十五周歲的他從香洲縣長任上調到中川區擔任區委副書記、區長,這個任命在當時的東川市甚至全省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三十五歲的區長在全省都不多見,全市上下紛紛議論,馮天明應該是重點培養對象,前途一片光明。幹上一屆的區長,接個書記肯定是順理成章的,中川區的書記曆來都是市委常委的當然人選,成為副廳級的省管幹部指日可待。對於這種說法,就連馮天明自己都暗暗高興,幹上這一行,誰不想天天進步啊。
可是五年的區長幹下來,書記也到點退到市人大了,眼看著要接書記了,省委卻從聲稱空降了一個市委常委兼任中川區委書記,真讓人不是滋味。就在新書記上任不久,市委就對馮天明的職務進行了調整,任市委副秘書長,保障市委副書記江誌國的工作。這與馮天明自我定位有著很大的落差,他心裏真是好不鬱悶。
鬱悶歸鬱悶,工作還是要幹的,馮天明這個人就是心態好。誌國副書記也是省委空降幹部,來東川工作之前是省委組織部的副部長。當時,誌國副書記來東川工作的時候,市裏就在議論,他肯定是來過度的,一定是奔著市長去的。想到這些因素,馮天明還是感到很快慰,覺得自己的政治生命還是很多奔頭。
說起馮天明的仕途經曆,的確一路都是重點培養對象。當年二十五歲的他,從清華碩士畢業就主動要求回家鄉基層工作,結果校領導親自送他到東川市委組織部報道。東川在屬於欠發達地區,好不容易來了個博士,市委當然特別重視,市委組織部專門開會研究,決定派他到香洲縣下麵的水洲鎮擔任副鎮長,級別定為副科級。
水洲鎮是香洲縣下屬的一個工業鎮,馮天明隻當了兩年副鎮長,就被破格提拔到東川團市委任副書記,二十七歲的馮天明成為全市最年輕的副處級幹部,副處級不到兩年,因為當時的團市委書記上調到團省委任職,馮天明就順理成章的接了團市委書記。就在馮天明三十二歲那年,東川市爆發了震驚全國的“香洲窩案”,時任香洲縣委書記、縣長等六名縣領導全部落馬,市裏下決心整頓香洲吏治,已經在團市委書記任上幹了兩年多的馮天明再次進入了市委的視野,一紙調令,馮天明就又回到了他的家鄉也是他仕途的起點香洲縣,不過,此時的他已經從一個副科級幹部成長為一個正處級幹部,回到香洲任職縣委副書記、縣長。三年的縣長經曆讓馮天明視野更加開闊了,以至於就算後來到中川區任區長也是得心應手,成績卓著。
一路走來,馮天明都很順利,這樣一個從仕途起點就備受矚目,每兩三年就有進步,創造了全市幹部任職年齡一個有一個紀錄的人,怎能不對自己以後的道路懷有憧憬呢?三十五歲之前的快速晉升跟三十五歲之後的停滯不前形成鮮明對比,這怎能不讓馮天明憂心忡忡呢?一個市委副秘書長怎能滿足馮天明呢?
在馮天明心中,曾經有個大大的夢想,他當年清華碩士畢業,放著北京的國有企業不去,偏偏跑回家鄉當個基層幹部,就是想能在家鄉幹出一番事業,出人頭地。他常常暗自思索,論能力,自己好歹也是個省部級幹部的材料。
馮天明漫不經心的翻看著桌子上的材料,感到索然無味,這幾天省委在開黨代會,市裏的很多領導都到省城開會去了,誌國副書記當然也去了。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之後,領導到省城參會都隻帶貼身秘書了,秘書長再也不用鞍前馬後了,對於他這個保障副書記工作的副秘書長來說,倒是輕鬆了不少,辦公廳也沒有安排他其他的分工,所以這幾天他就是看看簡報和文稿。
這時辦公桌上的那部紅色電話突然響了,這部電話是內部保密電話,隻有少數人有這部話機,也隻有少數事情需要通過這部話機來說,所以馮天明第一時間很警覺的拿起電話就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