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有點小錯誤,秦朝和唐朝要相隔一千五百年左右,和晉朝相隔約莫接近一千年了,並且查了一下安史之亂資料,我所想要的張巡守睢陽之時,安史之亂已經發生了,所以需要修改修改。(張巡不是太守)還有,曆史這一茬純粹是路過。
“伯夷,的確是上古的賢人。在我們東方大陸的商朝末期時候出生。他和他弟弟叔齊都是孤竹國的王子,他們都比較賢能,他們的事跡被老百姓們廣為流傳。等到他們的父親——孤竹國的國君去世了,本意是要把皇位傳給大皇子伯夷的,但是伯夷無心帝位,認為自己的弟弟比自己更能當好皇帝,於是在登基那天倉皇出逃。誰知他那弟弟也不想當那皇帝,一起逃了出來。
本來說這也沒什麼的,伯夷和他弟弟浪跡天涯,他們賢能的名聲傳滿天地。但好景不長,商紂王無能,荒淫暴亂,屠殺忠言直諫的臣子,惹得天下大亂,武王姬發率軍討伐他,他最後也**在朝歌。周武王改國號為周,天下已不複為以前的天下了。這兩個賢人卻是不岔武王以臣子的身份弑君,發誓不食周朝的一米一粟。結果,他們雙雙餓死在首陽山。
死後,他們的靈魂化為了厲鬼,每年七月初四便會出現在街道遊蕩。念及它們生前的恩德,修士老百姓都不主動去傷害他們,隻要他們不對老百姓造成財務損害就行了。遊蕩遊蕩著,就跑到睢陽一地了,最近百年都一直呆在這,像有什麼東西似的。”那人緩緩地講述著叔齊伯夷的生平。鍥清在一旁靜靜地聽著。
這裏伯夷和叔齊的生平和他那個世界大致一樣,除了後麵成為厲鬼的那一段。這到底是巧合,還是命中注定呢?鍥清自然不得而知了。但是真正奇怪的是,麵前這個人怎麼會知道這麼多?難道。。。。。。但是鍥清不敢說出來。
“敢問您叫什麼名字?”鍥清問道。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唐名殤。”那人錚錚有聲。
“唐殤?”一旁的餘巔喃喃念道,不禁呢喃幾句,“總感覺在哪聽過。”
“哦?”對於餘巔的喃喃細語,他自然聽到了,一抹詫異之色在唐殤的眼中閃過,不過他掩飾得很好,沒有給鍥清和餘巔發覺,繼而道:“可能以前也有個像我這樣的人吧。”
這拙劣之詞被鍥清看破了,但是他也想不出他的真實身份,隻得作罷。
唐殤抬起頭,道,鍥清看到了一張老人的臉:“如果不介意,在這多住幾天吧!”
突然,窗外傳來一聲嘹亮的叫喊:“八百裏加急,閑人退避!”
八百裏加急?這不是十分緊急的戰事才會有的嗎?怎麼現在。。。。。。現在不是盛唐嗎?對了,這裏是睢陽,難道,著名的安史之亂將要開始了?他還記得,安史之亂第一個戰亂地點就是他現在所在的睢陽,而且是以睢陽太守張巡三千兵力抵擋十萬兵力達數月的悲催事件。